《性命圭旨》第一節(jié)至第九節(jié),皆講性理,混三教為一家,又曰:第二節(jié)《安神祖竅》,即講命功。又曰:當時吳師謂我曰:《性命圭旨》作得極好,可以讀得的。
熟讀《西游記》,一切火候功夫,無不俱明。真道家奇書也。吳師語我曰:你要讀書,觀一部《西游記》足矣。又曰:悟空者,悟取真空也。悟真者,悟取真空中之真陽也。必極其空,然后能契不空之德,即為悟真之權也。
(方外散人按:上段說得不錯,但無有玄牝二物及先天真種,何能極其空?所謂空者,實乃頑空也。)
解伍沖虛“覺而不覺,復覺真元”兩句。師曰:讀書或作“真玄”?;蜃鳌罢嬖保阋詾槟囊蛔謱δ??余曰:是玄字。師曰:不對,當作元字。余問何故,師曰:元即空也。余懇請此兩句何解。師笑曰:你先解我聽。余曰:余不能解。師又笑曰:你姑解之。余曰:照全意,覺而不覺者,陽方生,太嫩不可即采,復覺真元者,陽方旺,當下手急采也。師曰:然則真元兩字什么講法也用不著也。余曰:真元即陽炁也。師曰:丹書都是這么講,你都是書上看來的。余曰:沖虛子自家也這么講,柳華陽也這么講。即老師著《性命圭旨》,也是這么講,如何不對?師曰:我對你講過的,丹書不能盡信,這兩句又是騙騙小孩子的。
(方外散人按:非古仙騙人,實乃你未得真?zhèn)鲗嵤谝玻畔蓮臒o欺人之言,若一遇到與自己不同之處,則說為騙小孩子的,實證明其狂妄無知也。)
余退問再三,師曰:講給你聽。覺字是指時至神知,指活午時言。而不覺者,鴻蒙將判,若有動機,正是恍惚杳冥,先天作用,不覺之覺,乃真覺也。若起大明覺,即落后天矣,非先天恍惚之覺,余已囑你,糊糊涂涂的便是。
(方外散人按:古仙所謂不起大明覺者,乃后天明覺,并非先天明覺也,更不是叫你糊里糊涂。)
復者,你還要知道底下陽生,方是陰陽兩全。故上句指活午時言,下句指活子時言。若你一覺時速即相依,你尚不知底下陽生。陽不生是有陰無陽,故你須有兩覺。你靜定中恍惚一覺知時,只要曉得底下陽生,然后速放到外邊去心息相依,故謂之真元,即○,外邊一著,所謂送歸土釜牢封固也。
(方外散人按:所言土釜,更是錯之極也,與丹經(jīng)無一絲或合處。陽物舉動,實含后天陰質(zhì),故言‘覺而不覺’而不可采也,由覺到不覺之間,并非毫無作用,是大有功夫的。前面之覺者為嫩,含有后天雜質(zhì),先天弱小,恍恍惚惚,只是一點之真,為己土,而未歸元,真鉛未升,故曰嫩。一到不覺之覺,是為戊土,即真元真鉛也。此功真訣,需明師指示方知!非無德無緣者不可授之。若如汪氏所言,則是入寶山空手而回,更不能煉陰還陽也,且將神放在身外,則身中無主,元和不能內(nèi)運,其氣必散,有如暴背日中,過而不留,怎能聚而成藥,神一動向外之念,即是雜念,非正念也,反化為后天。)
余觀近世,做到陽生,往往犯太速之病,只有一覺,而無兩覺。他偶然一曉得,即火速往邊相依,究竟還沒有知道底下陽生。此為有汞而無鉛,有陰而無陽,烏乎可哉!
(方外散人按:汞者,心中之靈液也。鉛者,身中之靈氣也。而所謂覺者,乃汞之用、汞之靈也,非真正汞之本體也,學丹道之人切切要將此等細微處分辨清楚,不可糢糊。汪氏將見陽物舉動作為鉛生之標志,《悟真》云:見之不可用,實還是后天凡鉛。)
師曰:沒有做到這地步,我不肯講。今日我又講給你聽,你可明白了。一到陽生時,就依法行持??傊阋粫缘脮r,只要曉得底下陽生就是了。雖然兩覺,實只一覺,汞鉛一處生,你欲講理,則有兩覺之分。若使那時一曉得,即往外邊真元去處,有何兩覺之可分耶?不過學者犯太速之病,只知有汞,不知有鉛之弊,故言之如此。既已明此一點,配合時自然陰陽兩全。
(方外散人按:汪氏所言,說白了,不過是一見陽物舉動,急將神放在鼻孔外依息,其所謂嫩者,只知有覺,而不知或無陽物舉動。所謂老者,陽物已全舉,而沒有及時將神依在鼻孔外也。《悟真》云: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若感覺有陽物,則為見之,是為后天,見之則不可用也。故要由見而歸于不見,覺而歸入不覺。覺而不覺,見而不見,曹文逸女真所謂:神不外馳氣自定,并不是叫你忘掉,要你神離開,叫你到鼻孔外也。覺而至不覺之中間一段,有玄妙功夫在矣。上所言實還是采后天中先天之法,并非真正先天也!昔黃帝求赤水之玄珠,先使‘知’尋之而不得,后使‘離’朱索之亦不得,最后以‘罔象’而得之,世人只知后面之‘罔象’,不知無有‘知’與‘離’,則何來罔象?《悟真》云:但識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
若不與你講,你們即不能自知也。余曰:金丹火候,不得師剖白,真難自悟。我們以前做到陽生時,吳師囑我,等陽一生,速往外邊去。要快,稍遲即變后天,不可用矣。我存了一只快字,每做到陽舉,一下子速往外邊去拉,誠恐著身,死命的在虛空中拉,拉得好,七八呼吸陽倒了,拉得不好,數(shù)十呼吸,外陽依然不得倒。
(方外散人按:此中煉法,用于養(yǎng)生,開初還是不錯的,但亦絕不可死執(zhí)之,要知變通,否則易患陽亢之癥。《胎息經(jīng)》云:神依形存,精依氣盈。故此身體內(nèi)實有我人之根蒂,《邱祖小周天歌》云:“神返于根矣,炁亦歸根。炁馳于外兮,神亦馳外。”不歸元此身中命蒂,外呼吸終難除之,不能除之,則一身陰精終不能化。)
師笑曰:不悟自然,如何辦得到?所以我當時做做,這一處又不舒服了,吳師為我糾正,師曰:不隨師囑,萬萬不能成功的。因有錯誤,不能當下就來改正。
小周天名稱,實出元明諸道書,唐宋以前皆無有也。到伍沖虛乃大加發(fā)揮,如小藥大藥等皆是也。張?zhí)摼缸髦呛玫模黄鹗准凑勌摽铡?/span>
(方外散人按:小藥大藥之論,古已有之,如呂祖《敲爻歌》中云:三鉛只得一鉛就,金果仙芽未現(xiàn)形。此言小藥也。至于周天名目,古亦有之,如言:周天煉法須仙授,不會玄機藥不成。周天息數(shù)微微數(shù),玉漏聲寒滴滴符。等等,皆伍真人以前所出。丹道者,天道,天有周天度數(shù),丹道更有也。上古之有天,中古之有天,今古之有天,其天之真道皆相同也,怎是大加發(fā)揮哉!?
學道能殺生就好,這殺生二字,已將丹訣都包括在內(nèi)。純陽祖云:已生而殺生,未死而學死,則長生矣。學死即殺生之謂。既能殺生,即能長生矣。余問何謂殺生?師曰:舍此色身,定在外面,一毫不著即為殺生。殺生即心死也,心死則神活,大死則大活。然欲死心,必先舍身,忘物忘形,大定長定,定到一毫氣息都無有,內(nèi)外根境俱寂,乃心死術也。丹經(jīng)萬卷,無非舍身忘形。誠能舍臭皮囊,寂然無我,你就得道矣??傄锿?,虛無自然。
(方外散人按:生者,自天而生,天生天殺,其生出于天后,所以叫后天,有天方有生也,故曰:生者,后天也。此生字之正解也。已生而殺生,殺生者,煉化后天也,從后天煉出先天也。未死而學死,則長生也。殺生則死,后天死而先天作主,則長生矣。)
起初做去,微知其出入,務須放在外面虛空中,不可絲毫著于口鼻。能相依片刻,即自忘息,忘息你亦任他去,師曰:起初總要用些意,一二日后,就不要用意,自然會依。久后則成自然,不須用意,一靜自然會依。再進一步,即入恍惚杳冥矣。
夜間一睡,所得者真陰,乃天地之真陰也,非真陽也。試思明日一日之精神即用之不匱,真陰已大有功效矣。何況身心俱靜,感天地之真陰真陽兩般靈物,如何不能延年益壽?又曰:身心兩靜,夜間一睡而身靜,身靜則能感天地之真陰,他為后天之汞,作為明日一日之精神。用盡則又疲倦,又須再睡。睡至靜篤時,再感真陰到你身上,故晝動夜靜。動靜之間,人得以調(diào)濟精神,工作不輟也。
(方外散人按:此乃想當然之言,既冠之為真,則是先天,有真陰,必同時有真陽,否則假陰也。真陰者,精神之體也。真陽者,氣力之體也。不但明日之精神思慮用之不匱,氣力光明亦用之不匱也。若只得真陰,則我人怎能言、能動、能行、能視哉?直如只會精神思想的活死人也。真陰真陽總是同在的!乃一體之兩面,此一體者,即先天氣也。人之所以有生老病死,乃是消耗大于補充,晚上一睡,無夢之安然階段,真陰真陽假陽假陰同得,而以真為主。但此個時間段在破體之人而言,則是太短,大半晚,不是濁氣橫流,就是如木石一樣昏沉頑空,況白天還要大用精氣神思哉!如是日改月化,先天日漸隱藏細弱,終歸沒滅,而死也。)
以上原文為《文始丹法晉升篇》,謝懷宇 謝懷召 著 此文從網(wǎng)絡上轉(zhuǎn)載時題目略加改動,便于讀者認識領悟。
青城山自然辟谷養(yǎng)生基地,每單月長期開設辟谷養(yǎng)生,辟谷師指導。
心能量養(yǎng)生網(wǎng) 山晴居士提供給健康養(yǎng)生愛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