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者如何找到馬云、馬化騰、李彥宏的軟肋?
馬云最強的護城河產品是支付寶,馬云所說的DT時代就是靠支付寶,這個護城河多強大,看個數(shù)據(jù),除夕夜,支付寶“咻一咻”互動平臺的總參與次數(shù)達到3245億次。阿里巴巴上市是沒包含支付寶的,支付寶如果上市肯定超過1000億美元。
全球支付業(yè)的另一個大佬,也是支付鼻祖叫貝寶PayPal,早期創(chuàng)始人是大名鼎鼎的馬斯克,PayPal現(xiàn)在市值477億美元。
如果創(chuàng)業(yè)做支付,馬云、馬斯克肯定會說:別鬧了!
這種全新的玩法,從金融的角度來說,不算很顛覆,但是放在零售行業(yè)里,絕對沖擊中國人的三觀:替網購的人買單結賬。
但是,3個北歐年輕人竟然發(fā)現(xiàn)了貝寶Paypal、支付寶的一個軟肋,也是年輕人的痛點:網上支付綁定銀行卡太麻煩,砍掉。
這種行為放在零售行業(yè)里,絕對很毀三觀。
這幾個創(chuàng)業(yè)者,竟然靠這樣一個奇葩的創(chuàng)業(yè)點,越做越大。目前,這家公司已經是歐洲估值最高的科技初創(chuàng)企業(yè)之一,是瑞典一家支付服務公司,也是歐洲最主要的在線支付方式之一,名為Klarna。
目前,瑞典超過40%的在線購物交易是通過Klarna來完成的。以瑞典威中心的歐洲主戰(zhàn)場如今已經擴張到美國,已經與不少在線零售商建立合作。
最近該公司剛完成了最新一輪3520萬美元的債務融資,7輪總融資額3.27億美元,估值2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0億元。
3個年輕人是如何發(fā)現(xiàn)老炮的軟肋,并割下一大塊肉的?
痛點很奇葩,小鮮肉“替別人買單”思維顛覆老炮
Klarna有三個創(chuàng)始人:Sebastian
Siemiatkowski(下圖左,現(xiàn)任CEO)、Niklas Adalberth(圖右,副CEO)和Victor Jacobsson是大學同學。
2005年創(chuàng)立Klarna時,三個小鮮肉都23歲,是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的學生。雖然是學經濟出身,但他們不會像傳統(tǒng)銀行和金融公司的老炮們那樣把經濟利益放第一位思考。
網購需要在線支付,但是先填寫各種銀行卡信息,再一步步完成購買很麻煩。
Siemiatkowski和小伙伴們深感痛苦,想改變這種情況,讓網購更加簡單、快捷、愉快。
于是,Klarna把“買”和“付錢”這兩個行為完全拆成單獨的兩件事。
徹底簡化付款流程,網購用戶只需輸入個人的有效電子郵件和郵編、收貨地址,甚至不用創(chuàng)建購物網站的賬戶,更不需要綁定銀行卡。
重點來了:不用付錢。因為Klarna會替消費者把錢先付了,買家完全省略了自己支付的步驟。
購物者只需要在最長14天能把錢還給Klarna就行,接受任何付款方式,還支持分期還款。
太大膽了,竟把馬云、Paypal都不敢干的事做成
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說PayPal當初做了銀行想都不敢想的事,那Klarna做的則是連銀行都不愿意干的事,感覺比信用卡還危險。
但最開始Klarna的問題是,沒錢,只有80000美元的種子資金。
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去問那些商家:愿不愿意等這十幾天?令他們意外的是,很多迫切希望擴大在線銷售額的商戶非常愿意體驗一下這種新嘗試。
Klarna這種模式的關鍵在于建立“信任”。
Siemiatkowski 說,2015年,Klarna實現(xiàn)了3.3億美元的營收,有盈利。
瑞典超過40%的在線購物交易是通過Klarna來完成的。
以瑞典威中心的歐洲主戰(zhàn)場如今已經擴張到美國,已經與不少在線零售商建立合作。
消費者愿意使用Klarna,因為它簡單快捷且更安全,其它在線支付系統(tǒng)則是列出一堆問題讓消費者回答,被問煩了,很容易放棄購買,移動支付還需要綁定銀行卡呢。
對于商家,其吸引力在于,買家拒付的風險完全由Klarna承擔。
如此一來,Klarna具備了吸引顧客,幫商家提升銷量的能力,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瑞典一家在線書店稱,自從用了Klarna的支付方案,它的轉換率提升了80%。
Klarna賺的錢來自于賣家成交的每筆交易中的很小一部分,還從分期付款服務中收取利息。
大殺器: 強大的大數(shù)據(jù)算法+因地制宜
Klarna的模式風險極大,即欺詐性購買,拿了東西不還錢。
Klarna取得成功的秘密,是一套基于Erlang編程語言的復雜計算機程序,或者說基于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大數(shù)據(jù)的算法,這種計算機語言能夠同時處理超多線程的任務而不會掛掉。
這套算法能夠快速鑒別消費者身份的合法性和信用度,綜合多達140種因素進行評估,進而得出該購物者在限期內不付款的風險有多大,最后決定是否批準這次購買行為。
這套流程,整個走下來,需要多久?
大部分購買行為的通常發(fā)生在1秒鐘之內。也就是說,在購物者提交電子郵件和郵編并點擊完確定購買后頁面跳轉的瞬間,做出風險評估。
這還不算完。
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同,信用風險也必然不同。起初在瑞典,Klarna的欺詐購買率只有1位數(shù),且極低。但初到德國時,由于使用的風險模型和瑞典相同,欺詐購買率竟然升到兩位數(shù)。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Klarna針對其所在的每一個不同國家單獨設置風險模型和參數(shù),并專門組建一個團隊,負責相關工作。
比如在美國,Klarna有一個60人團隊負責信用風險控制。結果是,Klarna的損失率要比那些信用卡公司低多了,欺詐性購買率不到1%。
但是到了美國,競爭很激烈,除了各種pay類的移動支付,還有Mastercard這樣的傳統(tǒng)在線支付大戶,PayPal有類似于Klarna的本土服務PayPal Credit。而且Klarna還替商家背風險。
Siemiatkowski 說,當初和小伙伴們一起創(chuàng)立Klarna,就是想讓在線支付像用谷歌一樣簡單。
就憑這么個不起眼的愿望,背著賠光家底的風險,堅持10年多,夠狠!
Siemiatkowski和他的小伙伴兒們絕,是線上支付領域內一群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所以說,顛覆支付寶的絕不是另外一個支付寶!
所有顛覆都是源于對用戶強痛點的深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