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符績勛上榜福布斯“全球最佳投資人”排名第11名,并自2006年起連續(xù)六年被福布斯評選為“中國最佳創(chuàng)業(yè)投資人”。今年7月7日,符績勛出席“大觀企業(yè)家”論壇,并分享了他在十多年間對風險投資變遷的觀察和總結。
符績勛的主要投資觀點有:互聯(lián)網的形態(tài)已發(fā)生變化,電商化移動化的趨勢明顯;退出途徑多元化,并購退出在未來融入主流方式;巨頭得天下,創(chuàng)業(yè)者得細分市場。
以下是符績勛演講原文:
首先我可能稍微簡短地做個自我介紹,說一下我到中國來做投資的經歷。我是新加坡人,在新加坡長大,最早在硅谷工作,然后在新加坡國家科技局做了五六年時間,是在那個時候介入到投資創(chuàng)業(yè)領域,我非常向往早期創(chuàng)業(yè)投資,在硅谷的時候非常向往“硅谷”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
在2000年的時候比較幸運,我加入了“德豐杰”DFJ環(huán)球基金,德豐杰在1996年的時候投了Hotmail,在第一波互聯(lián)網公司里面,做了比較多的明星項目,所以當2000年互聯(lián)網起來的時候,它是美國“硅谷”比較有名的基金,也比較早就踏入到亞洲區(qū)。我加入他們以后,這個團隊里面沒人能說中文,雖然我中文說得不是很好,但是都比他們好,所以他們就叫我到中國來。
我投得第一個項目就是百度。當時李彥宏和徐勇還在硅谷,我是在視頻會議上面認識他們的,然后在簡短的交流過程里面,我發(fā)現這兩個人非常有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當時大家對搜索的需求沒有這么熱,他們有這樣一個意識,互聯(lián)網帶來的是信息化爆炸,搜索必然會起來的,當時我就到北京,花了很多時間跟他們交流,然后DFJ就投了第一筆錢,750萬美金,占了20%。
到2005年的時候,我也投了很多其他項目,像“分眾傳媒”“龍旗”等,2006年的時候我加入了GGV紀源資本,在GGV紀源資本這段時間也投了幾個不錯的項目,包括“土豆”“去哪兒”還有“UCweb”,另外我們團隊也投了“YY”。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十多年投資以來的心得:
一個是互聯(lián)網階段的形態(tài)已經發(fā)生改變。我們看2000年到2005年,當時是一個信息化的發(fā)展,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的互聯(lián)網廣告總體市場是3,000萬美金,今天百度一家公司就10億美金,互聯(lián)網在前期是很小的,只是一個信息化過程。
到2005年2006年的時候,就是娛樂化了,游戲起來了,“土豆”“優(yōu)酷”等都是在那兩年出現的,娛樂化持續(xù)了三四年的時間后。
2008年一直到今天,都是電商化市場,在這之后,我們所提倡的都是移動的?,F在PC互聯(lián)網項目比較少,整體趨勢就是向移動化遷移。
二是在變遷的過程里面,退出途徑也發(fā)生了蠻大的變化。早年我們投資項目都是上市退出,基本上投資并購的退出回報不是很多。但是到了今天,BAT三個巨頭的市值已經到了700億到1,500億美金,它們有足夠的實力和資本來做并購,并購的價值已經非常大了,可以超10億20億美金的價值。他們有這個體量,也有這個需要:現在他們是幾萬人的大團隊,他們的創(chuàng)新力不比他們以前還是一個小公司的時候,他們需要通過并購,來維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所以并購退出是我們這兩三年以來看得比較多的(退出渠道),我在2013年的時候做了一個統(tǒng)計,美國從2003年到2012年這段時間,平均每年有40家公司上市。高峰一點的還不止,低峰一點的可能十幾、二十家,在并購退出中,超過1億美金(規(guī)模)的退出就有300起。在中國互聯(lián)網,并購退出其實才剛剛開始,我們現在看到的,比較知名的幾起也就在十幾、二十億美金,也有幾個是在幾億美金的,我覺得并購退出會是將來一個可考慮的退出途徑。
第三個(趨勢)是巨頭得天下。創(chuàng)業(yè)公司要再出來創(chuàng)業(yè),在考慮定位時,需要更加細分,更加專注,不能去做得太廣泛,我就拿“去哪兒”做一個例子,“去哪兒”2005年公司創(chuàng)立,它就是做旅游的垂直搜索,早年時它的面很廣,做機票,做酒店,它是垂直類的搜索,在過程中他們發(fā)現需要專注,所以在2006、2007、2008年的那段時間,(去哪兒)就專注在機票,機票是它唯一突破的點,讓大家感覺你會買到便宜的機票,通過SU、SE和各種方式,把人流和流量吸引過來,在機票這一個點上實現突破。
我記得在2009年去哪兒的機票量就跟攜程差不多了,今天它已經慢慢擴大了范圍,通過跟百度的整合,它占據了旅游流量入口的位置,它在往后走的時候就可以有實力,現在做酒店預訂了,酒店的量現在基本占攜程的一半,去哪兒的目標是在未來兩年超過攜程?!叭ツ膬骸边@樣一個公司,在做這個市場的時候,其實有蠻多的競爭對手,為什么它還可以做起來,就是因為它在某一個點上找到了一個突破口,然后慢慢在這個突破上做一個衍生,做到現在的規(guī)模。
我稍微講一下我對未來的判斷,有幾個趨勢是大家值得關注的:
一個是經濟模式的變化。我覺得移動化導致Sharing Economy“分享經濟”。我們看到國外的“Uber”也好,我們國內的“滴滴打車”,還有“阿姨幫”等等這些模型,包括“易代駕”,其實他們都是分享經濟的模型。移動其實在給予用戶,給予個人能夠提供服務的這些商家,或者個人,它可以把時間和資產,都放到網上的移動互聯(lián)網上共享,讓別人使用,它把消費,和終端的提供者,長尾的資源,無論是一個阿姨還是一個司機都能夠對接起來——這個市場我覺得很大。
所以根據分享經濟的模型,可以切入很多產業(yè),可以是汽車,可以是服務,可以是其他的資產,汽車這個領域里面,我們也看到像北京現在限號,車是有一些富裕的,每個人有兩輛車,可能每天只開一輛車,它有一個空置率,這些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的方式是可以釋放出來的,所以分享經濟模型是挺有想象空間的一個趨勢。
第二個趨勢是圍繞智能化的開發(fā),包括智能家具和智能終端。現在看到的可穿戴只是一方面,未來它可能會變得更重一些,因為后面你要做的東西,智能家具,智能化的過程就是一個大數據(累計的過程),通過硬件的方式來累計對用戶,借助對用戶消費,用戶習慣的了解,最后做出不同的推薦。
第三塊我覺得是圍繞企業(yè)和企業(yè)端的服務。企業(yè)現在通過有大量的中小企業(yè),其實是沒有被服務到的,他們現在用的軟件,用的都是非常簡單,之前的發(fā)展規(guī)律,都是通過投資,通過家人來運作,但是現在效率越來越重要了,所以企業(yè)的軟件還有想象的空間,我們投資的一個公司E店寶就是給予這些終端的商戶提供一個定單管理的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