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峰
繆希雍,明代著名風(fēng)水師,中醫(yī)家,所著的《葬經(jīng)翼》是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翼有翅膀之意,同時又有輔佐、幫助的意思,即幫助學(xué)習(xí)理解《葬經(jīng)》。全書一共十二篇,本篇為《葬經(jīng)翼》第八篇——明堂篇。
夫明堂者,穴前水聚處也。其名有三:大約有窩、鉗、乳、突四體,則自然有蟹眼、金魚、蝦須三法之小水皆自球檐分下,微茫界合處,可容一人側(cè)臥,名小明堂。
白話注解:明堂,就是穴前有水聚交流的地方。它的名稱有三種:第一種,凡是有窩、鉗、乳、突四種穴形的,就自然會有蟹眼、金魚、蝦須三種繞穴的干流水(指穴場附近略低段,下雨時有水淋流,雨停則水止)這些干流水都從球檐處分下來,至微茫水的交合處,可容一人側(cè)臥,這就叫小明堂
兩邊必有蟬翼砂,似有似無,包裹于外。占山正法必有此堂,入穴方真。
白話注解:它的兩邊一定有蟬翼砂,看上去像是有,又像無,包裹在小明堂外。按正宗的占山求穴法則,一定要有小明堂,入穴才算是真穴。
其二,龍虎內(nèi)二水合處,名中明堂,專以窩、平、圓、扁為常體,然亦有真地無此者,或穴結(jié)高山,龍虎夾緊,直垂向穴下,穴中小水聚成一線,從中流出者,勢使然也。
白話注解:第二種,穴場前青龍、白虎二山內(nèi)的倆支水流聚合處,叫中明堂。一般以窩、平、圓、扁為常見形體。但也有些真地沒有幾種形體,有的是在高山上結(jié)穴,龍虎二山夾護得很緊密,直接垂向穴下,穴中小水匯聚成一條線,從中間流出來,這是地勢造成的。
或穴結(jié)臨江臨溪,洋朝當面,直至山腳,若非龍虎夾緊,直走至水邊,則水沖堂則氣散,且兼有洗腳之患,便不成地。此山川自然之情,造化之妙,非人所能為者。
白話注解:有的靠近江河小溪結(jié)穴,水面朝穴,直到山腳。如果不是龍虎山夾護緊密,直走到水邊,則水就會沖擊明堂而導(dǎo)致生氣消散,而且兼有洗腳穴的弊端,這不能成為真地了。這些都是山川本身的情勢,大自然的力量所造成的,不是靠人力所能夠做到的。
總之,落穴處開睜,則小明堂已真,外雖夾緊無害。吉水蕭氏白砂祖地,牡丹滴露形,即此格也。時人誤安金簡銀槽之名,又從而援之以誤,后世俾無堂局亦得濫此,可慨也。
白話注解:總之,落穴處開睜,則小明堂已真,外雖夾緊無害,吉水蕭氏白砂祖地,呈現(xiàn)牡丹滴漏型,就屬于這種類型,當時的人誤把此形安上 “ 金簡銀槽 ” 的名稱,人們都跟著沿用而錯上加錯,后世的人們即使并不懂得明堂形局的也濫用這名稱,真令人慨嘆不已。
其三,乃外洋大勢自少祖分水,總聚于大龍虎外,或從太祖分水,并入外堂,或無此二者,而外來大水橫過中明堂前,后面幾節(jié)分水俱流入橫水內(nèi),或遠江遠溪來朝,抱于橫水外,通名之曰:外洋大明堂。
白話注解:第三種:外洋大勢從少祖山(接近穴山的高大山巒,可收束氣脈并將之輸入穴場)分水,總聚于大龍虎山之外,或者從太祖山分水并入外明堂,或者不是這兩種情況,而是外來大水橫流過中明堂前,后面幾節(jié)分水都流入橫水內(nèi),或者是遠方的江河溪流來朝向,環(huán)抱于橫水之外,通稱為外洋大明堂。
風(fēng)中明堂即是內(nèi)堂,其水有逆有順有橫,大地龍虎多層大水在外,非橫則逆,則此內(nèi)堂之水雖欲之元,行走終必當面而出與大水會,此小順大逆,上地之局也。
白話注解:凡是中明堂,也就是內(nèi)明堂,它的水流有逆、有順、有橫,在大地,龍虎山之外有多層流水,不是橫向就是逆向,那么這種內(nèi)堂的水流即使想它成為一處,但流走的趨向最后一定是面向明堂與大水會合,這是小順大逆,是上等穴地的形局。
唯大水勢順而內(nèi)堂水逆,有龍虎下砂收回,名小逆大順,此中下地也,亦有層層交互過宮環(huán)抱者,此名大順局,亦主力量綿遠,此非龍真穴的山勢大者勿下。
白話注解:如果是大水勢順而內(nèi)堂水逆,龍虎山下穴前大流下方有眾山關(guān)欄收回,這叫大逆大順是中下等的穴地。也有流層層交互穴場而環(huán)抱的,這叫大順局,也象征著力量綿長深遠,如果不是龍脈穴地真確,山勢雄大的不能落穴。
大抵明堂以聚水為上,橫抱次之,朝水又次之,交互有情,不見水去而順流者,又次之。四局既定,義備于斯,唯明者詳焉!
白話注解:大體來說,明堂以聚水為最上等,水流橫過明堂而環(huán)抱的屬其次,遠處水流來朝向又次一等,水流層層交互有情態(tài),看不到水流離開順流的更次一等。四種形局已能判定,道理都包含在期中了,只有明智的人能弄清楚它。
作者:陳益峰(風(fēng)水五行學(xué)傳人),丁酉(2017)年正月二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