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工具,但也融入了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家長關于“手機所引發(fā)的矛盾,更是一刻也不停歇。
如何有效的阻止孩子沉迷手機,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話題......
媽媽沒收了孩子的手機之后
小武媽媽因為孩子沉迷手機,上星期把他手機收繳了。前天陪孩子出門,他見到一個小吃店,說要去買點吃的東西。
但媽媽在車上等了六、七分鐘還沒見他回,就自己下車去小吃店看看。
孩子正在店里一個角落,玩一部智能手機。他一看見媽媽進來,就趕緊收起手機。
問他手機是誰的,他很不高興地說是借同學的,之前因為母子之間為手機多次發(fā)生沖突,所以,媽媽也沒有逼他交出來,就跟他說——盡快還給同學吧,今后不許找同學借。
從這件事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事實:我們不給孩子買手機,或者孩子沒有手機玩,遲早有一天,孩子一定會從別的地方,用他的方式獲得手機來玩的。
借他人的玩——耗費自己的時間、情感等,以討好建立社交關系而換??;
偷他人的玩——趁他人不知情,不注意時,私自取走他人財物;
搶他人的玩——以損害德性和良知的方式,“霸凌”他人獲取財物;
接受饋贈玩——接受他人饋贈,而導致“被愛”認知的重新定義。
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強行制止可行嗎?
近日,家在廣州的梁先生就嘗到了后果:兒子一怒之下,砸碎了家中價值180萬的古青花瓷碗!
他上五年級的兒子小浩,平時喜歡玩,最近更是迷上了,不論是在路上,餐桌上,還是在床上,總是低頭玩游戲。
家長不論怎么勸,小浩就是不聽。梁太太經(jīng)常對著梁先生嘮叨,希望做爸爸的能解決這個問題。
梁先生趁著小浩睡覺,把兒子手機里所有游戲都禁用掉。
第二天,小浩發(fā)現(xiàn)游戲點擊了卻玩不了,以為是手機壞了,立刻變得狂躁,把手機猛砸到地上,還跺上2腳。
媽媽上去阻攔,小浩又拿起桌上的遙控器,往外一甩,砸到了那個青花碗。這個價值180萬元的古董碗,頓時碎了。
在孩子沉迷手機這個普遍性的難題面前,有兩種家長:
一種是強硬的家長,就像上面這位梁先生一樣,將手機沒收,或?qū)⒂螒蛐遁d。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罵一通。
一種是軟弱的家長,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鬧和胡攪蠻纏,只好舉白旗投降,聽之任之。
這兩種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種,家長看似贏了,但付出的代價很大。
首先,孩子會對父母產(chǎn)生怨恨;
其次,孩子沒有發(fā)展出自律精神的機會,他很可能會偷偷借同學的手機玩游戲,不會從根本上對自己負責任。凡是爹媽說過“不許玩游戲”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戲就不肯放手,只要有個機會就趕快玩。
再次,家長監(jiān)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機、平板電腦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學會欺騙父母。
第二種,會讓孩子為所欲為,并學會怎樣用發(fā)脾氣來控制父母,怎樣讓父母感到內(nèi)疚,怎樣對父母表示抗議。
這些孩子常常沖動、任性,無法控制,無法管教,并成為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被寵壞的孩子”。
孩子對手機的渴望有錯嗎?
在家長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們在快速地長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
所以,我們必須對孩子的成長有足夠的認知,否則,我們將犯的錯誤不是“掩耳盜鈴”,就是“自欺欺人”。
孩子到了讀中學,甚至孩子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基本上就開始對智能手機產(chǎn)生了擁有的渴望。
孩子對智能手機的渴望,不是因為通訊交流的需要,而是對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
這份好奇心,實在是太強大了,也是孩子對自己未來生命建立信心的很重要因素。
我們孩子已經(jīng)完全可以真實地發(fā)現(xiàn),在同齡人中有智能手機者,與沒有智能手機者區(qū)別極大,不僅僅在玩游戲方面,還在人際交往的優(yōu)勢方面。
在獲取大千世界的新知識方面,在與當下社會熱點信息,尤其是孩子們興趣最濃的時代偶像信息的接收和傳播等方面,區(qū)別更是突出。
這些區(qū)別的存在,意味著孩子的自信心和驕傲感的差異。
由此可見,我們給不給孩子玩手機,已經(jīng)完全影響不到孩子有沒有手機可玩了。在這件事情上,讓玩不讓玩,只能向孩子宣告我們夠不夠愛他,尊重他,信任他。
而無法實現(xiàn)我們對孩子接觸手機的管控目的,更無法實現(xiàn)對孩子思想活躍程度及學習哪些知識的管控。
限制孩子玩手機,父母應該怎么做?
有一種能讓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約法三章”:玩游戲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guī)則,一旦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
通過這種方法,沒有任何一方會輸,可以稱之為“沒有輸家”的沖突解決辦法。
跟孩子“約法三章”的好處是什么呢?
它會讓孩子更有參與感,孩子在完成約定時會更有積極性,成功率也更高。
與父母強加給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會覺得約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對他自己參與制定的方案有更強的執(zhí)行動力。
在和孩子“約法三章”時,要注意四點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yè)以后。目標要具體、明確,便于測量。
相比“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就更容易測量。目標具體、明確,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么。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約定書面化,并張貼在家里的顯眼處,讓孩子和家長時時刻刻可以看到。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與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重“約法三章”的 “約”字。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盡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任何時候,我們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的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
否則,無論我們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內(nèi)容是多么的正確,對孩子的未來是多么的有價值,都難以最后實現(xiàn)我們教育的期望,對我們的孩子成長構成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