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狀態(tài)決定情緒狀態(tài),
情緒狀態(tài)決定工作狀態(tài)。
情緒的流動只有一條,
如果你的愛流動了,你的憤怒也流動了,甚至你的恨也是流動的,
不可能凍結了一個情緒,而同時允許另一個情緒流動,
它們不是一起凍結、要不然就是一起流動,因為,那是同一條河流。
透過覺知,蛻變會自發(fā)性地發(fā)生。
如果你對你的情緒有所覺知,這份了解會穿透它。
每一個情緒,都是我們實現自我,獲得幸福的契機。
釋放憤怒,化解嫉妒,接受恐懼……
情緒是一盞你可以運用的燈。
無論你是誰,它都能照亮獨一無二的你的隱藏角落。
情緒,不再是你的煩惱。
《情緒教練——個人、生活與工作平衡發(fā)展課程》不只是個人體驗成長的課程,更是帶領一個人走上自我和靈性成長的課程。將情緒放到一個更大的脈絡,在其中你會了解情緒的真正意義,情緒的力量及價值,當你領悟到了每一個情緒,對自我成長都是那么珍貴,你就會知道如何有效地運用情緒,創(chuàng)造出自己真正渴望的喜悅與圓滿人生。
情緒教練的研修課程是一個系統完整的設計,以情緒心理學為主干,TA交流分析、心理劇、家庭重塑、夢的解析、音樂治療、繪畫治療為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部分:自我覺察
第一階段:“覺察”,覺察能夠深入地清楚看見自己的真實面貌及所受的限制,覺察是瓦解固定行為模式與打破制約的首要工作。
第二部分:生命接納
第二階段:“接納”,喜怒哀懼都是人類最自然的情緒,“發(fā)現”與“釋放”過去用來壓抑、對抗情緒的生命力與能量,不再受特殊事件封鎖,化傷痛力量為突破自我限制的勇氣。
第三部分:自我療愈與平衡
第三階段:培養(yǎng)“自我療愈與平衡”的能力,也就是“轉煩惱為智慧”的功夫;追溯原生家庭的各個層面,以找出制約自己性格的成因,深刻的穿越制約,開始性格重塑及人性劇本改寫的工作,從而達到個人、家庭與工作平衡發(fā)展,實現幸福人生。
課程基本理念:
人性觀:后現代人性觀主要以存在哲學與現象學為基礎。治療的目的并不在分析,而是在于整合一個人不時存在的內在沖突。
此時此刻:強調此時此刻,強調充分學習、認識、感受現在這一刻,留戀過去就是在逃避體驗現在。
未完成事件:它是指未表達出來的情感在知覺領域里并沒有被充分體驗,因此就在潛意識中徘徊,而在不知覺中被帶入現實生活里,從而妨礙了自己與他人間的有效接觸。未完成事件常會一直持續(xù)存在著,直至個人勇于面對并處理這些未表達的情感為止。
逃避:大多數人都寧可逃避體驗痛苦的情緒,而不愿去做必要的改變。情緒鼓勵當事人在治療階段,充分表達以前從未直接表達的緊張情緒。
接觸: 接觸在治療的領域里,可說是促成成長與發(fā)生改變的必要條件。良好的接觸指的是與他人自然地進行交互作用,但仍不失其個人的個體感。
能量:在情緒治療的理念當中,特別注意能量(energy)的問題,包括:它在何處?如何使用?以及如何被阻礙等。能量受到阻礙亦是抗拒接觸的另一種形式。它可能表現在身體某些部位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