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思想家愛因斯坦說:人有三種,一是為了生存,二是為了興趣,三是為了探尋真理。
我完全認同以上所說。
但是,我想許多人都在演繹第四種,那就是為改變世界而活著。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當我看到胡適這句話的時候,我眼前閃過一道白光,這便是靈動之光。于是我閱覽百書,力求在自己有生的歲月里,能夠一“鳴”驚人。
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這讀書的過程,便是汲取前人智慧,豐富自我閱歷的過程。也只有總結前人之經驗,暢想后世之構想,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只有不斷的學習中,才能讓自己始終處在時代步伐的行列內。
古代有很多關于學習的名言警句,到今天仍為我們津津樂道:三人行,必有我?guī)?;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等,這些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從小學開始到大學一路前進,大家都在學習的道路上你追我趕,那么我們有沒有思考過,為什么要學習呢?
學習首先是為了生存,物競天擇適者贏。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眾所周知亙古不變的真理。
動物為了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需要學習生存技能。做為人類不僅要適應環(huán)境,而且要改造環(huán)境,使環(huán)境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這就更需要學習。人如果不能改變環(huán)境使之適應自己,那么就必須改變自我適應環(huán)境以求得生存。衣、食、住、行,大到修車建房,小到柴米油鹽,這一切都需要學習。大千世界,豐富博大;社會生活,千變萬化。置身于這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感。知識爆炸、信息激增,令人應接不暇,仿佛稍不留意,就有落伍的可能。要想使自己牢牢地把握時代的脈搏,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奮臂自如、大顯身手,就需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改變自己,努力挖掘自身潛質,激發(fā)內在動力,不斷拓寬知識視野,不斷積累人脈經驗,不斷增長智慧才干。而這一切目標的實現,又都取決于一個基本的條件——學習。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用更好的知識和技能豐富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
其次學習是用來開眼明智的,半畝方塘一鑒開。
假如我們從一出生就并未感知這個世界的成長,也沒有人教授給你知識和能力,那么我們就只能在有限的世界里發(fā)揮自己被禁錮的想象力。學習能激發(fā)人腦智力的潛力從而促進個體心理的發(fā)展。白巖松說過:要么多讀書,要么多旅行,讓我們的身體和心靈至少有一樣在路上。我非常喜歡這句話,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種閱歷的增加,也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打開自己的眼界,打開自己的思想,打開自己未知的廣闊天地。如我們所知,有些人在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和能力水平都很差,但后來他們卻成為偉人,有了很高的智力水平和偉大成就。例如,達爾文小時候曾被認為是低能兒,牛頓小時侯學習很差,華羅庚在初一時還補考過數學。那么是什么使他們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呢?是學習把他們大腦中的潛能充分地激發(fā)出來了。
所以學習是可以用來開眼明智的,
有些人說了,我需要什么就去學什么,我不需要的是不是就可以不學了?那是萬萬不可的。
你此時學到的具體知識在將來不一定能確確實實的派上很大用場,但是可以使你明白更多的道理,成為一個有積淀有智慧的人。假如沒有知識,你看待世界的眼界會很窄;假如沒有知識,你根本不知道這山外還有青山,天外還有藍天。
再次學習是用來造就價值的,不愧于天生我材。
在溫飽問題解決了之后。人還有獲得自我發(fā)展、實現人生價值的權利。有人會反駁說這根本不是權利。假如這樣認為的話,我們就完全失去了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存在意義。到底什么是人生價值,怎么樣才是實現了人生價值?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們在社會中得到認可,得到一種被賦予的良好評價,和自己建立內心的成就感、愉悅感。
如果沒有學習,我們就有可能失去別人對我們的認同,也就是說別人會將我們視為“他物”而非“同類”。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失去歸宿感。什么又是歸宿感,舉個例子,有人坐擁豪宅名車,但他卻總是感到空虛無聊,這就是沒有找到歸宿感的緣故。再如有的人,活得自在怡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令人十分欽羨,因為他內心很充實。所以要學習,只有學習才能將看待世界的眼光調整平衡,而不是以偏概全,以一種斜視的目光看待世界。
最后學習是為了汲百家之長,師夷長技以自強。
莫言說,經驗是良師,但學費太貴。的確,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點,我們前進的軌跡會劃出自己前行的道路,那么哪條路是我們應該走的?哪條路是我們應該避開的?哪條路是我們成功的捷徑?哪條路是我們絕望的死胡同?這些問題,在我們未曾走到生命的終點之前誰也無法清晰地回答。那索性就學習吧,因為前人總結的有經驗,他們在對待同樣問題的時候也曾在這個點上猶豫過、徘徊過,最終不管是做出了正確的或者錯誤的決定,都是前車之鑒,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后事之師。
學習他人成功的經驗,就可以讓我們更快地接近成功,復制他人的成功,就能少走彎路,警惕他人的失敗,也能讓自己明哲保身??傊?,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走正確的道路,且越走越寬廣。
當我們有了許多的知識,在某個專業(yè)和領域有了自己的思想,我們就開始去試著超越前人,創(chuàng)造新的境界,從而改變這個世界。這就是很多人學習之終極目的。
再如當今社會,許多人都已經看到了演講和口才的重要性,也有更多的企業(yè)家因為演講和口才而深受其益。比如阿里巴巴的總裁馬云,他的演講已經融入了他的每一次講話,他在《贏在中國》的演講已經成為了阿里巴巴品牌最有力度的宣傳,促使阿里巴巴快速地走進消費者的心中。比如海爾的總裁張瑞敏,他的每次演講也是精彩紛呈的演講,講砸冰箱的故事,講修冰箱的故事,這些激動人心的演講在無形之中已經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越傳播就越深入人心。可以說,一家企業(yè)的形象完全取決于企業(yè)家的形象,一家企業(yè)的總裁就是企業(yè)最好的代言人。許多企業(yè)家看到了這一學習的法門,便開始去專門地學習演講和口才,便開始去走前人走過的成功道路,這就是師夷長技以自強。
學習使我們見多識廣,心胸豁達,雖然足不出戶,天下大事卻了然于胸;學習,使我們心平氣和,胸有成竹,任憑風云變幻,我自穩(wěn)如泰山,游刃有余;學習,使我們頭腦發(fā)達,才思敏捷,凡事均能應變自如;學習,使我們謙虛謹慎,虛懷若谷,常感未知的東西還太多、太多,人生有涯、學無止境。而一旦離開學習,我們將蒙眛無知,孤陋寡聞,面對滾滾而來的改革大潮,科技革命大潮,我們只能望潮興嘆,無可奈何。
當今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組織社會,21世紀企業(yè)最成功的經營管理模式是把企業(yè)創(chuàng)建成一個學習型組織。如果說,超越你的競爭對手有方法,那一定是保持恒久不變的競爭力,而這競爭力則是永遠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好、更快捷、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