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本譯文的參考,除流行古本王弼、河上公外,又馮達(dá)甫、揚(yáng)家駱、劉思、任繼愈、陳鼓應(yīng)等,后者均瑰集了諸家成說。神光之下,廣覽博采,不拘一格,以求融通老子微言大義。不及之處,破讀而就,以道貫之。凡此,見注。
通常譯為“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恒不變的道”,強(qiáng)調(diào)道是不可言說的。但這樣的翻譯,等于一開始就剝奪了老子言說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實(shí)“?!弊衷凇独献印分卸酁椤巴ǔ!敝?。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時(shí),已經(jīng)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經(jīng)》“履道坦坦,幽人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書》“無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書》“我道惟寧王德延”;又有“言說”之意,如《詩經(jīng)》“中 之言,不可道也”?!渡袝颉罚ㄏ鄠鳛榭鬃铀鳎┱f:“伏犧、神農(nóng)、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乙、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這里用了“常道”一詞,指一般的道理。又有馮友蘭先生考證說,古時(shí)所謂道,均為人道,到了老子才賦與道形而上學(xué)的意義??梢?,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須一開始就澄清概念,強(qiáng)調(diào)他下面要講的道,絕非人們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聽老子娓娓道來了。詳見本書引言之四“大道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