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素問篇 五臟生成篇第七
【本章要點】
一、指出五臟與其所合的脈、筋、皮、肉、骨以及色、毛、發(fā)、爪、唇等方面的密切關(guān)系。
二、敘述了五味、五色、五脈與五臟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三、說明脈、髓、筋、血、氣在生理上的所屬關(guān)系以及血液一般功能和發(fā)生病變的情況。
四、說明大谷、小谿皆是衛(wèi)氣所留止的部位,運用五決的方法、根據(jù)五臟的脈搏來診斷疾病。
五、舉例說明色診、脈診在臨床上的應(yīng)用以及色脈合參在診斷上的重要性。
【原文】
心之合①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
肺之合皮也,其榮②毛也,其主③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
腎之合骨也,其榮發(fā)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月芻而唇揭④;多食甘,則骨痛而發(fā)落,此五味之所傷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臟之氣,故色見青如⑤草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炱⑥者死,赤如衃⑦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生于心,如以縞⑧裹朱。生于肺,如以縞裹紅。生于肝,如以縞裹紺⑨。生于脾,如以縞裹栝樓實。生于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
色味當(dāng)五臟,白當(dāng)肺辛,赤當(dāng)辛苦,青當(dāng)肝酸,黃當(dāng)脾甘,黑當(dāng)腎咸。故白當(dāng)皮,赤當(dāng)脈,青當(dāng)筋,黃當(dāng)肉,黑當(dāng)骨。
諸脈者,皆屬于目;諸髓者,皆屬于腦;諸筋者,皆屬于節(jié)⑩;諸血者,皆屬于心;諸氣者,皆屬于肺,此四肢八谿之朝夕也。故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臥出而風(fēng)吹之,血凝于膚者為痹,凝于脈者為泣,凝于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谿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衛(wèi)氣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針石緣而去之。
診病之始,五決為紀。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謂五決者,五脈也。
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徇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腹?jié)M月真脹,支鬲胠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人陨蠚?,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心煩頭痛,病在鬲中,過在手巨陽少陰。
夫脈之小大,滑澀浮沉,可以指別。五臟之象,可以類推。五臟相音,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nèi)也。
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肢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
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dāng)風(fēng)。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注釋】
①合:配合的意思。
②榮:即榮華表現(xiàn)。
③主:受制約的意思。
④肉胝月芻而唇揭:胝,音同之,皮厚的意思;月芻,即皺,皺縮的意思;揭,即掀起的意思;肉胝月芻而唇揭,就是皮肉堅厚皺縮,口唇干裂,表皮掀起的意思。
⑤青如:指死草的顏色,即青中帶有枯黑的顏色。
⑥炱:音同臺,是煤煙灰的意思。
⑦衃:音同胚,指凝固了的血塊。
⑧縞:即生絹,色白質(zhì)薄而光潤。
⑨紺:是一種青中帶有紅色的絲織品。
⑩節(jié):指骨節(jié)。
八谿:兩臂的肘、腕關(guān)節(jié)和雙下肢的膝、踝關(guān)節(jié)共計八處,合稱為八谿。
空:通“孔”。
大谷:肉之大會為谷。大谷,即指分肉之間較大的間隙。
小谿:肉之小會為谿。小谿,即指分肉之間較小的間隙。
緣:即因而的意思。
徇蒙招尤:徇通“?!保幻赏ā安墶?,是視物不清之義;招,即搖晃的意思;尤,即搖;徇蒙招尤,就是頭暈眼花,搖擺不定的意思。
下厥上冒:上、下分別指足太陰、陽明兩經(jīng)。胃以下為順,足陽明胃經(jīng)病變,則經(jīng)氣不下行而為厥逆。脾氣以升清為順,足太陰脾經(jīng)病變則清氣不升而變?yōu)闈釟馍厦啊?br />喘:這里用來形容脈搏動疾速。
痹:通“閉”,指脈絡(luò)不通。
陰:指前陰。
相:審察之義。
奇脈:奇,異常的意思;奇脈,這里指異常的面色。
【譯文】
心與脈絡(luò)合潤相融,從面色上就能知道腎的情況,肺與皮膚合潤相生,從毛發(fā)上就可以推知心臟的情況,肝與筋脈合潤,從爪甲就知道肺的情況,脾與肌肉合潤相融,從口唇就能知道肝的情況,腎與骨骼相融,從發(fā)毛就知道脾的情況。
所以過食咸味,則使血脈凝澀不暢而顏面色澤發(fā)生變化;過食苦味,則使皮膚枯槁而毫毛脫落;過食辛味,則使筋脈勁急而爪甲枯干;過食酸味,則使肌肉粗厚皺縮而口唇掀揭;過食甘味,則使骨骼疼痛而頭發(fā)脫落。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損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腎欲得咸味,這是五味分別與五臟之氣相合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面色出現(xiàn)青如死草,枯暗無華的,為死癥;出現(xiàn)黃如枳實的,為死癥;出現(xiàn)黑如煙灰的,為死癥;出現(xiàn)紅如凝血的,為死癥;出現(xiàn)白如枯骨的,為死癥。這是五色中表現(xiàn)為死癥的情況。面色青如翠鳥的羽毛,主生;紅如雞冠的,主生;黃如蟹腹的,主生;白如豬脂的,主生;黑如烏鴉毛的,主生。這是五色中表現(xiàn)有生機而預(yù)后良好的情況。心有生機,其面色就像細白的薄絹裹著朱砂;肺有生機,面色就像細白的薄絹裹著粉紅色的絲綢;肝有生機,面色就像細白的薄絹裹著天青色的絲綢;脾有生機,面色就像細白的薄絹裹著栝樓實;腎有生機,面色就像細白的薄絹裹著紫色的絲綢。這些都是五臟的生機顯露于外的榮華。
色、味與五臟相應(yīng):白色和辛味應(yīng)于肺,赤色和苦味應(yīng)于心,青色和酸味應(yīng)于肝,黃色和甘味應(yīng)于脾,黑色和咸味應(yīng)于腎。因五臟外合五體,所以白色應(yīng)于皮,赤色應(yīng)于脈,青色應(yīng)于筋,黃色應(yīng)于肉,黑色應(yīng)于骨。
各條脈絡(luò),都屬于目,而諸髓都屬于腦,諸筋都屬于骨節(jié),諸血都屬于心,諸氣都屬于肺。同時,氣血的運行則朝夕來往,不離于四肢八谿的部位。所以當(dāng)人睡眠時,血歸藏于肝,肝得血而濡養(yǎng)于目,則能視物;足得血之濡養(yǎng),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養(yǎng),就能拿取。如果剛剛睡醒就外出受風(fēng),血液的循行就要凝滯,凝于肌膚的,發(fā)生痹癥;凝于經(jīng)脈的,發(fā)生氣血運行的滯澀;凝于足部的,該部發(fā)生厥冷。這三種情況,都是由于氣血的運行不能返回組織間隙的孔穴之處,所以造成痹厥等癥。全身有大谷十二處,小谿三百五十四處,這里面減除了十二臟腑各自的腧穴數(shù)目。這些都是衛(wèi)氣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氣客居之所。治病時,可循著這些部位施以針石,以祛除邪氣。
診病的根本,要以五決為綱紀。想要了解疾病的重要關(guān)鍵,必先確定病變的原因。所謂五決,就是五臟之脈,以此診病,即可決斷病本的所在。比如頭痛等巔頂部位的疾患,屬于下虛上實的,病變在足少陰和足太陽經(jīng),病甚的,可內(nèi)傳于腎。頭暈眼花,身體搖動,目暗耳聾,屬下實上虛的,病變在足少陽和足厥陰經(jīng),病甚的,可內(nèi)傳于肝。腹?jié)M膜脹,支撐胸膈脅肋,屬于下部逆氣上犯的,病變在足太陰和足陽明經(jīng)??人詺獯?,氣機逆亂于胸中,病變在手陽明和手太陽經(jīng)。心煩頭痛,胸膈不適的,病變在手太陽和手少陰經(jīng)。
脈象的小、大、滑、澀、浮、沉等,可以通過醫(yī)生的手指加以鑒別;五臟功能表現(xiàn)于外,可以通過相類事物的比象,加以推測;五臟各自的聲音,可以憑意會而識別;五色的微小變化,可以用眼睛來觀察。診病時,如能將色、脈兩者結(jié)合在一起進行分析,就可以萬無一失了。外現(xiàn)赤色,脈來急疾而堅實的,可診為邪氣積聚于中脘,常表現(xiàn)為妨害飲食,病名叫做心痹。這種病得之于外邪的侵襲,是由于思慮過度以致心氣虛弱,邪氣才隨之而入的。外現(xiàn)白色,脈來急疾而浮,這是上虛下實,故常出現(xiàn)驚駭,病邪積聚于胸中,迫肺而作喘,但肺氣本身是虛弱的,這種病的病名叫做肺痹,它有時發(fā)寒熱,常因醉后行房而誘發(fā)。青色外現(xiàn),脈來長而左右搏擊手指,這是病邪積聚于心下,支撐脅肋,這種病的病名叫做肝痹,多因受寒濕而得,與疝的病理相同,它的癥狀有腰痛、足冷、頭痛等。外現(xiàn)黃色,而脈來虛大的,這是病邪積聚在腹中,有逆氣產(chǎn)生,病名叫做厥疝,女子也有這種情況,多由四肢劇烈的活動,汗出遇風(fēng)所誘發(fā)。外現(xiàn)黑色,脈象尺上堅實而大,這是病邪積聚在小腹與前陰,病名叫做腎痹,多因冷水沐浴后睡臥受涼所起。
大凡觀察五色,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的,皆為不死,因面帶黃色,是尚有土氣。如見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的,皆為死亡之征象,因面無黃色,是土氣已敗。
本文來自【易文言】-古文,文言文在線翻譯網(wǎng)https://ewenyan.com/articles/hdn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