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禮,范志禮講師,范志禮聯(lián)系方式,范志禮培訓(xùn)師-【中華講師網(wǎng)】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名譽(yù)會長
5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范志禮:《黃帝內(nèi)經(jīng)》原文譯文17
2016-01-20 13294

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篇第十七

【本章要點(diǎn)】
本篇是討論寒熱之氣在臟腑之間互相移傳而發(fā)生的各種病變。它一方面說明寒熱之氣厥逆,可以為患多端;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臟腑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臟腑有病,可以相互影響,互相傳變。

【原文】
黃帝問曰:五臟六腑,寒熱相移①者何?岐伯曰:腎移寒于肝,癰腫少氣。脾移寒于肝,癰腫筋攣。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腎,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于大腸,疾行則鳴濯濯②,如囊里漿水之病也。脾移熱于肝,則為驚衄。肝移熱于心,則死。心移熱于肺,傳為鬲消③。肺移熱于腎,傳為柔痓④。腎移熱于脾,傳為虛,腸澼,死,不可治。胞移熱于膀胱,則癃溺血。膀胱移熱于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糜。小腸移熱于大腸,為虙瘕,為沉。大腸移熱于胃,善食而瘦入,謂之食亦⑤。胃移熱于膽,亦曰食亦。膽移熱于腦,則辛淵,鼻淵者,濁涕不下止也,傳為衄蔑⑥瞑目。故得之氣厥也。

【注釋】
①相移:互相轉(zhuǎn)移、轉(zhuǎn)變。
②濯濯:水流動的聲音。
③鬲消:指熱消膈間,久為消渴病變。
④柔痓:主要癥狀是牙關(guān)緊閉,角弓反張。
⑤食亦:癥狀為多食但無力消瘦。
⑥衄蔑:指鼻中出血。

【譯文】
黃帝問道:五臟六腑的寒熱互相轉(zhuǎn)移的情況是怎樣的?岐伯說:腎移寒于脾,則病癰腫和少氣。脾移寒于肝,則癰腫和筋攣。肝移寒于心,則病發(fā)狂和胸中隔塞。心移寒于肺,則為肺消;肺消病的癥狀是飲水一分,小便要排二分,屬無法治療的死證。肺移寒于腎,則為涌水;涌水病的癥狀是腹部按之不甚堅硬,但因水氣留居于大腸,故快走時腸中濯濯鳴響,如皮囊裝水樣,這是水氣之病。脾移熱于肝,則病驚駭和鼻衄。肝移熱于心,則引起死亡。心移熱于肺,日久則為鬲消。肺移熱于腎,日久則為柔痓。腎移熱于脾,日久漸成虛損;若再患腸游,便易成為無法治療的死癥。胞移熱于膀胱,則病小便不利和尿血。膀胱移熱于小腸,使腸道隔塞,大便不通,熱氣上行,以至口舌糜爛。小腸移熱于大腸,則熱結(jié)不散,成為伏瘕,或?yàn)橹摊?。大腸移熱于胃,則使人飲食增加而體瘦無力,病稱為食亦。胃移熱于膽,也叫做食亦。膽移熱于腦,則鼻梁內(nèi)感覺辛辣而成為鼻淵,鼻淵癥狀,是常鼻流濁涕不止,日久可致鼻中流血,兩目不明。以上各種病癥,皆由于寒熱之氣厥逆,在臟腑中互相移傳而引起。

 

本文來自【易文言】-古文,文言文在線翻譯網(wǎng)https://ewenyan.com/articles/hdnj/17.html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