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靈樞篇 水脹第三十四
【本章要點】
一、說明了水脹、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等的病因、癥候、病機以及其間的鑒別診斷等。
二、對腸覃和石瘕指出了治療原則;對膚脹和鼓脹說明了針刺的方法。
【原文】
黃帝問于岐伯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之?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②,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黃帝曰:膚脹何以候之?岐伯曰:膚脹者,寒氣客于皮膚之間,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黃帝曰:鼓脹何如?岐伯曰: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③,此其候也。
黃帝曰:腸覃④何如?岐伯曰:寒氣客于腸外,與衛(wèi)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癖而內(nèi)著,惡氣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
石瘕⑤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氣客于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血不血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于女子,可導而下。
黃帝曰:膚脹鼓脹,可刺邪?岐伯曰:先瀉其脹之血絡,后調(diào)其經(jīng),刺去其血絡也。
【注釋】
①目窠:指眼瞼。
②頸脈動:頸脈,指喉結(jié)旁的人迎脈。頸脈動,是因水溫內(nèi)停,內(nèi)犯血脈,脈中水氣涌動,所以可見頸脈異常明顯的搏動。
③腹筋起:筋,做脈。指腹壁有脈絡顯現(xiàn)。
④腸覃:生長于腸外,形狀類似菌類的腫瘤。
⑤石瘕:因寒邪侵襲,使淤血停留于子宮的一種病癥。
【譯文】
黃帝問岐伯道:對水脹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應當怎樣進行區(qū)別呢?岐伯回答說:病人的下眼瞼微腫,就像剛剛睡醒的樣子,頸部動脈搏動明顯,時時咳嗽,兩大腿內(nèi)側(cè)感到寒冷,足脛部腫脹,腹部脹大,若出現(xiàn)上述癥狀,說明水脹病已經(jīng)形成了。若以手按壓病人的腹部,放手后即隨手而起,不留凹陷,就像按壓充水的皮袋子一樣,就是水脹病的癥候。
黃帝說:膚脹病應如何診斷呢?岐伯說:所謂膚脹病,是由寒邪侵入皮膚之間形成的。病人腹部脹大,叩擊時發(fā)出鼓音,按壓時感覺空而不堅硬,病人全身浮腫,皮膚較厚,按壓病人腹部,放手后不能隨手而起,留有凹陷,腹部的皮色無異常變化,這就是膚脹的癥候。
黃帝問:鼓脹病的表現(xiàn)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鼓脹病人的腹部與全身都腫脹,這與膚脹病一樣,但患鼓脹病的人皮膚青黃,腹部青筋高起暴露,這就是鼓脹病的癥候特點。
黃帝問:腸覃病的表現(xiàn)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寒邪侵犯人體后,邪氣滯留在腸外,與衛(wèi)氣相搏,衛(wèi)氣被阻而不能正常運行,因此邪氣留滯,積久不去附著于腸外,并日漸滋長,使息肉得以形成,剛開始時,就像雞蛋一樣大小,此后逐漸長大,疾病一旦形成,病人就像懷孕一樣,病程長的歷經(jīng)數(shù)年,用手按壓則很堅硬,推動時可移動,但月經(jīng)仍然按時到潮,這就是腸覃的癥候。
黃帝說:石瘕病的表現(xiàn)是怎樣的呢?岐伯說:石瘕病生在胞宮內(nèi),寒邪侵犯,留滯在子宮頸口,使宮頸閉塞,氣血凝滯不通。經(jīng)血不能正常排泄,便凝結(jié)成塊而留滯于宮內(nèi),并日益增大,使腹部漲大,像懷孕一樣,月經(jīng)不能按時來潮。石瘕病都發(fā)生在婦女,治療時應活血化淤,通導攻下,引淤血下行。
黃帝說:可用針刺治療膚脹與鼓脹嗎?岐伯說:治療時先用針刺泄有淤血的脈絡,然后根據(jù)病情虛實的不同來調(diào)理經(jīng)脈,刺去淤滯的血絡。
本文來自【易文言】-古文,文言文在線翻譯網(wǎng)https://ewenyan.com/articles/hdnj/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