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玉成大講堂
全方位解讀《西游記》第一講11
提要:1、志心朝禮的意義;2、人類與動物的區(qū)別;3、謙虛是成才的
基本內容
5、志心朝禮,一語石破天驚
孫悟空為訪道學仙,在南瞻部洲,無緣得遇。串長城,游小縣有八九年功夫,后來飄過西洋大海,來到西牛賀州地界,遇到一個打柴之人,指引他去靈臺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拜訪須菩提祖師,祖師為他取了姓名,也是法名,從而使他成了真正有名有姓的人。
這里,人的概念是隨自身文明的程度的提高——即本身所具有的文明因子的增長而逐步確立的。一般說來,以原始人為起點,人的文明程度越高,道德覺悟越高,就越趨近于自由的人,也即現代人和將來人,將來人是新人類,是有著高度文明和覺悟的真正的自由人。這里,原始的人、現代的人和將來的人的含義是不相同的。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繼續(xù)。這樣解釋,指明了人類發(fā)展方向的向上性,既有益于和諧社會和現代文明的建設,又有益于提高人的整體素質。這便是《西游記》給我們的深層啟示。
細讀這段故事,還可以發(fā)現孫悟空在參仙訪道過程中,其身上的文明因子越來越多。比如,見人施禮,遇上樵夫,“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闭f話很有禮貌。后來,聽樵夫介紹了自己的情況,猴王道:“據你說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報。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卻好去拜訪去也”,完全是一種祈求和討好的口氣,深得現代文明交際語言之妙。
又如,在三星洞遇上仙童,仙童高喊“什么人在此騷擾?”猴王聽到,撲地跳下樹來,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訪道學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騷擾。”你看,孫悟空多聰明,多乖巧,一個“撲”字,說明了他的反應之快,求道心切;“更不敢”則表明了自己的恭敬和訪道學仙的虔誠。這種話,要是放到現在不懂事沒修養(yǎng)的人來說,則是這樣說的:“誰騷擾了?我是訪道學仙的,我能騷擾你嗎?快,給老子通報一聲!”更有甚者,說得還要難聽:“什么騷擾,這是你家的地方嗎?老子來了,學仙訪道,快通報去!”最后還加上一句:“別覺得的怎么個似的,拿豆包不當干糧!哼!”等等,不一而足。這樣能不能學道仙道?顯然不能。相反,只有對人恭敬,謙虛有禮,才能遇上貴人,才能得到人的幫助,所以,青少年朋友一定要學會謙恭有禮,一定要掌握這一不花錢的法寶,并以此玉成自己。
美猴王拜師一段,更為有趣。當仙童引他見到須菩提祖師時,他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只道:“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磕頭又是不計其數。這一方面是表明美猴王拜師的虔誠,另一方面也說明他還不懂磕頭施禮的規(guī)矩。連續(xù)說出要“志心朝禮”,則說明了他對文明、對仙道的渴望。從他的口里,說出“志心朝禮”,可以說是石破天驚!猴子也要“志心朝禮”,這可是具有千古意義的大事。禮是什么?禮代表了文明,而文明是通向道——長生不老、久注天人之間的法寶!當祖師聽說他是從遙遠的東勝神州而來,認為他撒謊,喝令“趕出去”時,他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辈⑵叫臍夂偷恼f明真相:“弟子漂洋過海,登界游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一席話,沒有一點驕狂之氣,與后來大鬧天宮的神氣簡直有天壤之別,這使祖師釋疑開懷,決定接納下他這個“猴類”弟子。這里,可別小看這一席話,它即形象地交代了事情的真實過程,又凸顯了美猴王的性格,也對追求成才者有所啟迪。也就是說,當遇到有人誤解你時,你是象美猴王那樣不計其辱更為虔誠地說明真相,以求成功,還是暴跳如雷,反唇相譏,甚至因一時義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