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誰的人生,都不是充值卡。
在生存的角度,謬誤跟真理一樣,也是對稱的。比如龐氏騙局。
常見的套路,是把必然風險盡量假定在遙遠的未來,慫恿人們參與近期投機。
對稱的套路,是把虛擬風險盡量假定在不久的某天,脅迫大家進行遠期投資。
如今的年輕人對過去不感興趣、對現在缺乏耐心,只關心趨勢和未來。這是正宗的好高騖遠。當然,未來屬于他們,人生規(guī)劃和幻想不可或缺。
然而,對稱的謬誤似乎更嚴重:很多公司總裁和高管,明知我不懂占星、不會算命,也照樣在問我趨勢和未來。比年輕人還迷信。
我說:在無限的不確定性面前,要優(yōu)先考慮手上還有哪些重要工作沒做完。
重要人物把精力放在所謂的前瞻上,說明承擔的責任和壓力還不夠大。我們不知道還剩下多少時間。如果你擁有時間,你就一定擁有未來,不管未來是什么。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身負重任的人應該明白其中精義。
東方道學對剩余人生的定義,更為直截了當:我們只擁有今天,明天只是幻覺。
在這一點上,西方人似乎領悟更深,他們都有立遺囑的習慣。東方人都覺得自己保養(yǎng)的不錯,只擔心未來養(yǎng)老的問題,從來不擔心突發(fā)的遺產糾紛。
未來能否有幸變?yōu)楝F實?東方道學給出的答案是:念力無邊,想什么來什么。只不過,在西方有個“墨菲定律”:一旦猜想了壞的結局,人們一定會奔著壞的方向大踏步前進。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外太空計劃。那絕對不是一個靠物理方式能夠實現的計劃。很顯然,目的不是征服星際的異類,而是控制身邊的同類。
用一百年的人生去穿越一百光年的時空,僅靠“相對論”和“蟲洞”這幾個高維概念,自己肯定不信。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別人相信。
外太空計劃向地球人拋出了一個彌天大謊:不要擔心資源和環(huán)境,我們要搬家了。
這是龐氏騙局中的龐氏騙局??萍歼M步,早已把極端的理性,變成了極端的瘋狂。
群體對此毫無察覺。愚昧,正是群體智慧的天然特征。四維空間內的蕓蕓大眾絕不會知道:低維度對高維度無能為力。無論你是否察覺到高維度的存在。
正如眼前的例子:單向發(fā)布的傳統(tǒng)媒體對多向互動的網絡空間,毫無辦法。網絡空間跟現實空間一樣,并不是單純的媒體,但傳統(tǒng)媒體仍把它當作競爭對手。因為別無選擇。難道,外太空計劃也是別無選擇的產物嗎?
人類已經坐在加速的科技快車上,絕對不肯再下車。守護地球家園、正常繁衍生息的概率,也許很小。在貪欲之下,終生追求小概率的“龐氏定律”既是生命公式、也是生存原則,人類總要挑戰(zhàn)某些極限、奇跡也經常在不可能中發(fā)生,但生存并不喜歡太多挑戰(zhàn)和奇跡。當面臨眾多小概率事件,一定存在優(yōu)先排序的必要與可能。
人類在互聯(lián)網時代依然沒有擺脫這樣的考驗:
能否搞清在剩余人生里還有哪些必要的工作?
互聯(lián)網造福人類的原理,是用優(yōu)雅的方式把一切有利的連接建立起來,讓大家發(fā)生愉快的關系。跟外星低級文明連接,沒必要。而連接高級文明,主動權不在我們。
我經常想起那個獨身科學家的話:我們連自己的性高潮問題還沒有解決,卻要研究鯨魚的性高潮,這是科技探索、還是人文發(fā)掘?是親近自然、還是背棄人類?
所有的龐氏騙局,都是在故意欺騙自己。既然剩余人生有限,為什么不能精選幾件好玩的事?也許,尋找“蟲洞”穿越最好玩,這并不違背多元化生存的自然法則。
但顧名思義,互聯(lián)網的所謂“生態(tài)”,是生存的狀態(tài),是好好活著的狀態(tài):承擔必要的成本、創(chuàng)造必要的價值、獲取必要的享受、實現必要的共贏。
或許,人們需要重新研究“必要”二字的含義。
既然不能進化,那就返璞歸真。重溫農業(yè)社會生存理念,未必是退化,只是輪回。
互聯(lián)網對人類社會的重構能力已充分顯露,人類按舊有的直線性方式一意孤行,不如等等這個虛擬世界的演變。不管帶來什么,至少比外太空離生存更近。
不談未來,當遠程教育消滅了大學,智力資質如何界定?當電子貨幣消滅了銀行,財產監(jiān)保如何實施?當時刻被電子記錄的隱私勾當被集體曝光,如何阻止全球范圍的相互滅口和彼此報復?此類事情正在發(fā)生、亟待處理,卻被人類拖延或忽略,莫非因為不好玩?
每個國家都應該承認,各種新型混亂一旦趨于密集、形成共振,傳統(tǒng)的任何組織體系都將面面相覷、無計可施。
不管從古至今的發(fā)展如何,我們總有些遺產,比如各種互聯(lián)網。利用具備的一切來改善生存,是真的不夠、還是真的不能?
節(jié)制和節(jié)省,必將爭取更多時間,相對延長剩余人生、并使之充值。
我們的生命,時刻都在被無聊的事情吞噬。人人都在思考解脫之道,但思考能力的差異微乎其微,維度的拓展卻無窮無盡。這就是維商的含義。人的自救,只能靠維商的自我設定。智商和情商都是西方人推出的量化概念,都號稱是命中注定的指標,最大的用處就是使人自卑。而維商,只是每人隨時攜帶的一個智慧開關而已。這便是維商的人類學意義。
每人都是萬維的,無論多么親密的情侶、無論怎樣靠肢體與語言來交流,彼此都是絕對不可知的,只是憑信念互相接受而已。生物體之間的萬維性,使植物堅信:動物都是在瞎折騰。而動物始終覺得,植物并無智慧。
在東方道學的維度,生命之間并無高低之分,只在同一生態(tài)中扮演不同角色而已。
人的維度差異,是認知空間、價值體系、規(guī)則范疇的不同。任何一點維度的轉變,都是一次顛覆,比超越更加容易、安全、迅速、徹底。超越總要在同一維度內鎖定目標,總是弱者追趕強者,卻始終樂此不疲。當迫不得已要進行顛覆時,只能愚笨地選擇暴力和謊言。
與智商和情商不同,維商的拓展,只是意識邏輯中的開關游戲。所以年輕人更容易上網打天下,他們無需武裝力量,就可能享受各國子民擁戴。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fā)生。
在意識邏輯上,按由低到高的維度,人類眼中的宇宙分為六部分:器物世界、身見世界、思見世界、幻見世界、證見世界、靈見世界。
科學只是器物世界里的小動作,卻搞的天翻地覆。最可怕的是,科學把人類的思維也困在了器物世界。只要是不科學的想法,人類會自動在腦海中屏蔽。
當我們在身見、思見、幻見三個世界里產生心愿,可在器物世界內通過物理手段達成。這是科學的真誠。但科學的謊言,是能夠挺進另外五個高維度世界。事實上,科學只能利用意識邏輯去相信,而不是去觸摸、把握、復制。那些地方,都是科學的禁區(qū)。
科學知道意識的存在、承認意識是能量或物質,卻無法測量它,更抓不到它。
即便在身見世界,也不是純物理空間,還有感應、感覺、感知等太多意識成份,任何人都只是一個觀察者。最終,科學家都會像薛定諤先生那樣,望“貓”興嘆。這是必然的。
在不可知的互聯(lián)網面前,人類終于有機會醒悟:我們已經被數理邏輯綁架。我們活一生,竟然等不到一個轉基因食品的實驗結果。
上帝給人類的壽命,是太長還是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