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心理學是20世紀初起源于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流派,它的創(chuàng)建人為美國心理學家華生。 行為主義觀點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所謂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這些反應不外是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它們有的表現(xiàn)在身體外部,有的隱藏在身體內(nèi)部,強度有大有小。
行為主義出現(xiàn)在美國,在20世紀初自然科學飛速發(fā)展,一些年輕的心理學家對馮特學派不滿意,認為心理學不能研究意識,認為心理學和其他自然科學處于同樣的地位,應該象其他自然科學一樣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客觀東西,也就是行為。
行為派認為,人的心理意識、精神活動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行為。行為是有機體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身體反應的組合,這些反應不外是肌肉的收縮和腺體的分泌。心理學研究行為在于查明刺激與反應的關系,以便根據(jù)刺激推知反應,根據(jù)反應推知刺激,達到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的目的。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華生(1878~1958)和斯金納(1904~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