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yè)家教父柳傳志曾說過,“在中國,企業(yè)家壓力是最大的,不要看企業(yè)家表面風光,其實背后的辛酸和無奈是眾人所不能夠理解的?!睙o論是目前經(jīng)濟下行壓力下的產(chǎn)業(yè)面臨的轉(zhuǎn)型升級的困境,還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對傳統(tǒng)營銷模式的沖擊與顛覆。對時下的企業(yè)家都是莫大的考驗,因為在這個屌絲逆襲的時代,昨日的巨無霸很可能今天就被別人收購兼并,如諾基亞。而且80后90后對傳統(tǒng)企業(yè)管理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他們把我在你這里工作,是否開心幸福放在首位,我憑什么要跟你走,能否實現(xiàn)我的自我價值,放在首位,所以傳統(tǒng)管理的那些考核激勵措施對他們已經(jīng)不起作用或者微乎其微。很多時候,他甚至連工資都不要就裸辭了,所以這就要求公司不得不開始反思管理模式。管理學家弗朗西斯說:“你可以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可以雇一個人到固定的工作崗位,你可以買到按小時或按日計算的技術操作,但你買不到熱情,你買不到創(chuàng)造性,你買不到全身心地投入,你不得不設法爭取這些”。
通常一個員工能不能做好一件事,取決于兩點,1、技能2、心態(tài),事實上心態(tài)占很大的比例,心態(tài)決定他是否選擇發(fā)揮自已潛能,甚至決定他是否擁有高級的技能。心態(tài)說簡單點,就是意愿,就是我愿不愿意好好做,而愿不愿意取決于我覺得這么做值不值,而值不值來自于他內(nèi)在價值觀體系的判斷。因此,一個好的領導就是領導員工的思想,用自已的價值觀體系重塑員工的心智模式。作為一個卓越的領導來說,你心里惦記多少人,你能讓多少人為這件事操心,就有多少人幫你,這件事就能做多大。作為領導,你心里只想著自已,那就只能自助,而成大事者,必須要有他助。員工要什么,你能給他什么,他才有求于你,才依賴你,你才可能對他談領導,談管理,否則任何的管理都是紙上談兵。所以才有“小老板經(jīng)營事,大老板經(jīng)營人“這么一說,那么經(jīng)營人是經(jīng)營人的什么呢?經(jīng)營人就是經(jīng)營人的夢想與潛能,即自已究竟為了什么而存在?并且為了這個夢想自已愿意付出什么?
前國務院副總理李瑞環(huán)曾經(jīng)對“領導”一詞有著他的妙解:“‘領’就是帶領,就是走在前邊,干在前邊,身先士卒;‘導’就是引導、教導。只有‘領’好了,‘導’才能起作用。
我個人認為領導就是引領和指導,引領就是言傳,就是靠老板的精神牽引和感召員工朝著企業(yè)的目標奮進,例如張瑞敏說一個領導必須要會講過去的艱苦故事安撫人心,講未來的美好愿景來鼓舞人心。指導就是身教,就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很多人說領導力來源于領導以身作則,我認為不盡然,領導以身作則固然重要,但關鍵是領導要做到這件是跟員工有什么關系,做這件事對員工來說意味著什么,因為能以身作則的領導很多,但真正能成大事的不多。因此,真正的領導就只需要做一件事,讓每個人都懂得并能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企業(yè)的問題。稻盛和夫只所以能空手赤拳造就三個世界五百強,其核心就兩個第一是稻盛哲學,第二就是阿米巴經(jīng)營。即每一個人都能像稻盛和夫一樣全力以赴的對待工作。
松下幸之助說:員工1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發(fā)號施令;當員工增至10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中間,懇求員工鼎力相助;當員工達到10000人時,我只有站在員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員工增加到5萬至10萬人時,僅是心存感激還不夠,必須雙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誠之心來帶領他們。
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榮耀與衰落,皆源于領導力。真正的領導就是被人自愿追隨的人,沒有人追隨的領導就是光桿司令。那憑什么人家要追隨你呢?那就是你的所言所行要對別人有幫助,對別人有好處。當別人看不清未來的時候,你能給他方向、給他希望,當別人感覺走投無路的時候,你能給他信心、給他力量,這樣員工才愿意死心塌地的追隨你。領導與領導之間的差別就在于責任心的大小,即你能對多少人負責,影響多少人,多大程度的影響他們。市長就只需要對全市人民負責,省長就必須要對全省人民負責。市長和省長沒什么本質(zhì)的區(qū)別,就是負責的人數(shù)不同而已。
總之,對于一名領導而言做什么不重要,是否完成目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了什么而做?用佛家的話就是發(fā)菩提心。佛祖說要普渡眾生,不只是指人,連動物,若胎生、若卵生、若濕生、若化生都要渡。但是從結(jié)果來看,很顯然佛陀也沒有完成這個巨大的任務,因為還有那么多眾生沒有脫離苦海,但是這絲毫不影響6億佛教徒對佛陀的虔誠追隨。阿拉法特說要建立巴勒斯坦國,結(jié)果到死都沒建成,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人民心目中的位置,其被視為巴勒斯坦的民族之魂,是巴勒斯坦人謀求和平的精神支柱,是巴勒斯坦人民心中永遠的戰(zhàn)士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