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科榮,周科榮講師,周科榮聯(lián)系方式,周科榮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企業(yè)咨詢師、企業(yè)會銷導師、企業(yè)商學院顧問、企業(yè)股權激勵
49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周科榮:周科榮老師傳播 你走入靈性修行的誤區(qū)了嗎?
2016-05-24 2150

周科榮老師傳播 你走入靈性修行的誤區(qū)了嗎?

——生命能量管理參考資料

能量天使收集整理


導語:這是最近在微博上看來的真人真事。在某次身心靈課程的教室里,學員們都在圍觀一位痛哭的女士。起因是她想去參加一位國際知名財富大師的課程,但沒有錢交學費,于是跪在地上求她的先生去借錢。先生感覺很丟臉,憤然離去。于是,她狂打電話給先生說:“我愛你,你要是也愛我,你就給我回來,想辦法借錢上課?!睋?jù)了解她的朋友說,這幾年來,她一直在上各類課程追求身心靈成長,而今卻如此狀況,令人唏噓。這條微博引發(fā)了400多位博友的討論。有人一言以蔽之——靈性逃避。


靈性逃避


“靈性逃避”(spiritual by- passing),最早是由當代美國心理學者約翰?威爾伍德提出的,指的是以靈性觀念掩飾、逃避的防衛(wèi)機制。有這種傾向的人,通常會采用靈性的語言和概念“重新架構”個人面對的問題,以此掩飾壓抑和防衛(wèi)。靈性逃避和“靈性的物化”、“合理化”等概念相關。靈性的物化(spiritual materialism) 是邱揚?創(chuàng)巴采用的術語,指的是自我以靈性的外衣包裝自己,但自我本身卻一直沒有改變。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是較傳統(tǒng)的術語,指自我借著壓抑沖動和感受,以此來保護自己。


在生活中做真正的實踐,那才是最根本的提升


“在印度待了一個月,每天就是簡簡單地修行,感受了這輩子從未有過的神圣之愛。但回到北京,那感覺不見了,真是不適應?!?0歲左右的雯事業(yè)有成,但與前夫糾結了十余年的情感關系,始終是她的心結。這些年,她上了很多課程,追隨過不少的上師、師父,甚至短期出過家,前不久剛從印度合一大學修行回來。她說,通過修行,她看到了自己內在對于不被愛的恐懼,也感受到來自宇宙間無條件的愛,但與前夫的關系該如何解決,始終是她過去的坎兒。今年春節(jié),她還會去印度一趟,希望能找到答案。


臺灣地區(qū)暢銷心靈作家章成,長年從事樸素禪修,即單純對心念進行細密觀照。他說,參加身心靈課程,或者一些特殊的修煉方式,能讓人體驗生命更多的潛力,經(jīng)驗不同意識狀態(tài)的存在,是很必要的。但終究還是要回過頭來,在生活中做真正的實踐,那才是最根本的提升。否則,你原本的信念系統(tǒng)未曾得到改變,是沒辦法把那個高峰體驗持續(xù)下來的,消退也就是必然的。


你在做靈性逃避的事嗎?


一、我不想表現(xiàn)自己的憤怒,因為我不想傷害別人。


這句話是一位學習團體歷程的學生所說的,他以高度靈性的術語“不害”、“正語”(均為佛教術語) 來解釋自己的逃避憤怒,也為自己逃避團體的密切互動找到借口。別人回饋說,他的憤怒其實會以嘲諷、冷漠、疏離的方式表達出來,他對此回饋大感驚訝,并表示愿意嘗試用更清楚直接的方式表達憤怒,而不是在潛意識中間接地表達。


二、我不想挖掘過去,我想放下過去,往事已無法改變,我要活在當下。


接受心理治療的人常有這種反應,把面對童年創(chuàng)傷的恐懼隱藏在受人贊賞的“活在當下”。經(jīng)過多年的壓抑,一個人很難看見自己的過往并沒有真的過去,而是以未竟是事或“有缺憾的完形”(incomplete gestalt) 持續(xù)到現(xiàn)在。雖然往事確實無法改變,但我們與過往的“關系”,卻可以在處理這些創(chuàng)傷的過程中,得到巨大的改變。


三、我只想原諒某某人,繼續(xù)往前走。


寬恕在靈性和心理上當然都是健康的,但努力或強迫寬恕,卻沒有真的處理痛苦、傷害、憤怒或哀傷,就好像把護創(chuàng)膠帶貼在感染的傷口上,傷口仍然會化膿潰爛。


處理過傷害和憤怒后,自然會產生原諒。如果強要原諒,就是以“放下”之名行否認之實。不論是兒時受虐、最近的爭吵或任何情形,原諒都是處理之后的副產品,這種原諒是真誠的,是來自深層的反應,而不是埋藏真實感受的專制作法。


四、我專注在靈性的道路后,越來越不執(zhí)著于自己對別人的期望和需要。


真正的不執(zhí)著必須跟分裂和否認有所區(qū)別。經(jīng)歷許多內在工作之后,靈性上確實會逐漸產生不執(zhí)著,但這個字眼經(jīng)常被用來掩蓋自己與真實需要之間的分裂,或是否認別人在自身情感生活里的重要性。治療經(jīng)常揭露破壞性的原生家庭模式,案主在其中求生存的最佳選擇就是退縮。靈性的理想是不執(zhí)著于世界、超越人類關系的需要,這種理想對許多早年受到創(chuàng)傷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他們找到理由逃避親密和自己對他人的需要。


五、我想對人心懷慈悲,獻身于世上的慈悲行動。


關于內在發(fā)展的關注和外在的行動,在兩者間的平衡是心理-靈性成長最細膩的面向。普世大愛和慈悲服務的陰影面就是相互依賴 (codependence),把重心放在別人身上,很容易喪失自我,不再注意自我和自己的需要。當愛與慈悲服務的價值被用來否定自己的需求時,很容易產生怨恨和耗竭。


把靈性成長與生活關聯(lián)起來

陳壽文:專欄作家,圖書譯者,超個人心理學讀書會發(fā)起人。


對某些階段來說,靈性逃避有它的效果。猛藥不是所有階段都適用的。有些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本來就擁有很多喜悅,那么他在靈性成長中能得到更高層次的體驗。但如果他本身就是想通過靈性成長拯救痛苦的,可能會執(zhí)迷在那種狂喜中,于是更加批判現(xiàn)實。


心探索:你什么時候開始關注“靈性逃避”這個話題?


陳壽文:2005、2006年,我在做超個人心理學讀書會的時候,就觀察到書友中有這種現(xiàn)象。有一些人特別善于表達,說的都是靈性詞匯,例如寬恕、慈愛等等,喜歡在群體中處于主導地位,分享他自己的上課、讀書的收獲怎么大,但又表現(xiàn)出言行不一致,別人稍微看他一眼,可能他就反唇相譏。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的親密關系、原生家庭關系也都比較糟糕。很多人會說“愛”,但那個愛,你會發(fā)現(xiàn),他只能愛遠方的人,愛貓貓狗狗,卻沒有辦法愛身邊的人。


為什么會逃避?因為覺得困難。要處理好親密關系這些問題,就要去改變原有的模式,要對自己有所覺察,要一步步慢慢解決。那個過程是很難的。他避開跟父母的關系、親子關系、親密關系,轉去尋求身心靈。許多人學了一些方法后,試圖超越問題。站在靈性的角度,很上面的地方,看不到底下的問題了,于是當它不存在了。把問題“看輕”,認為它是幻象,淡漠化處理,把真實的生活看作是不重要、不要緊的,自己還有更偉大的事業(yè)要去做,要促進地球覺醒、拯救人類。


心探索:所以有時候,靈性成長變成另一種回避問題的途徑了。


陳壽文:是,逃避式的心理修持通常有三種傾向。第一種傾向,避開困難的與不愉快的,第二種傾向,抓取與執(zhí)著,第三種傾向是麻痹自己,逃避面對真實人生的挑戰(zhàn)。沉迷于身心靈課程里的“課蟲”,其實就是靈性逃避最常見的表現(xiàn)。


如果用傳統(tǒng)的天地人三要素來分析,靈性逃避的人飄在天上,不落“地”,物質生存能力很差,不太會賺錢,作為“人”的人際互動能力也很差。


心探索:那你覺得,靈性逃避的深層根源是什么?


陳壽文:最重要的是把自我活出來。我們這個文化缺乏生命教育,我們沒有被教導過要按照自己的愛好、能力、天賦去活,而是一直活在他人的期望中,生命能量一直遭到壓抑,會有莫名其妙的不幸福感。所以,遇到一個法門、上師、靈性組織,就很容易被吸引,更加忘記自己、奉獻自己,陷入上師崇拜、靈性崇拜。


每個人身上其實都有靈性追求的傾向,在找到真正適合的路之前,偶爾走錯路,用了不當?shù)姆椒?,不是壞事情。對某些階段來說,靈性逃避有它的效果。猛藥不是所有階段都適用的。有些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本來就擁有很多喜悅,那么他在靈性成長中能得到更高層次的體驗。但如果他本身就是想通過靈性成長拯救痛苦的,可能會執(zhí)迷在那種狂喜中,于是更加批判現(xiàn)實,“我根本不屬于這里”,產生離世的心,去過簡單、重復式的生活,因為沒有那么多沖突。要在紅塵中活著,帶著覺知,又能擁有喜悅,真的很難。


心探索:但我們的出發(fā)點是希望用靈性成長讓自己更幸福的。


陳壽文:我更強調心理治療,先去處理好陰影面。該“處理”的問題,不可能直接“超越”。先去“整合”次級人格,統(tǒng)一起來,內心就不會有那么多沖突。否則,碎片還是碎片,撞來撞去會讓人痛苦。對自己有了覺知,把看不盡的東西看盡了,停止自動化的反應,它就不再是情緒按鈕了。


這些都要在日常關系的微小互動中去練習?;蛟S某一次的互動中,你有所覺察,用新模式去應對,曙光就照進來了?;氐皆彝?、親密關系,那才是最好的道場。


心探索:如何把靈性成長跟生活關聯(lián)起來呢?


陳壽文:從我個人經(jīng)驗來說,從身體入手的平衡會比較有效。因為身體確實積累了很多的創(chuàng)傷記憶,把它調養(yǎng)好,能量充足了,再去做事,肯定會跟往日有不一樣的感受。可以通過太極、瑜伽等方式,回到自己的身體。多往內觀察,身體能量充足時就快一些,能量不足時不妨慢下來。


改變的過程很漫長,所以要有耐心。在課程里學到了什么,就在生活中去練習。有時參加課程,學到了某些新東西,看到了新境界,發(fā)現(xiàn)了過去未曾體察到的,但那只是一瞥,要去活出來的。也不要批判自己,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把它太當回事,自然一些,反而好辦。要知道,有時候你不碰那些痛苦,它還是被束縛起來的,可能上課之后反而讓它爆發(fā)出來,當你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時,它反而不可收拾。要允許這一切的發(fā)生。放下期待,放棄理想途徑,撕下標簽。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