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河北九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地點:河北省 - 石家莊
時間:2014/7/2 0:00:00
在這里我可以講一下我為什么要學佛,我把我學佛入道的原因告訴大家。我從下上學的時候,學什么呢?我們那個年代的人你問那個一說你上完學干什么?人人都會有一句話為人民服務(wù),現(xiàn)在想起來很荒唐。那個時候我們學到的知識是什么呢?那佛教是迷信啊,佛教道教那都是迷信的,當時被東北人全部打到。我在十幾歲的時候,我的一位親戚,我老姨家,就是我奶奶家,他們家是學佛的。我經(jīng)常到他們家去玩,那個時候他們就勸我學這個(佛),這個好。我的那個親戚祖輩學佛,出國一個僧人,勸我學佛,我說那個迷信的,我不信這個,我根本就不信,說什么我都不信。什么原因我學這個了,還真是有一個大事情,有一次煩心的事,很煩心的事情,也是家務(wù)事,這里就不提了。我到我老姨家去玩。到了那以后。我隨手拿起一本《六祖壇經(jīng)》,我就翻著看, 我也看書啊,但是我就看一些儒家的,道家的書拿不到。那時候,儒家道家的書根本就沒有,多少有一點,改革開放那會,儒家的書剛開始面世。當時還不能接觸別的東西。他們有一本《六祖壇經(jīng)》,我拿起來隨便翻著看,我從小喜歡文言文,喜歡古詩,文言文一類的東西。正好那個佛經(jīng)是半文言文,我能看懂。我隨便翻了一頁是《六祖壇經(jīng)》的定慧品,它里面有這么一句話:見到世人善之與惡,言語刺處,欺仗之時,并將為空。并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今念后念。念念相續(xù)不斷。名為系縛。這一句話,啪!一下腦袋開通了。哈這佛教不是迷信啊。當時我心里的結(jié)啪打開了。我當時生氣氣的我三天沒吃飯啊,真是,那幾天我肚子里這么大一塊,硬的梆梆的,吃不下飯,我讓別人放也放不下去,吃藥不管用,那幾天這個氣都在這集著,小小年紀啊。那一句話我看完之后,我肚子啪,咕嚕咕嚕的全部都下去了,這是個真實的故事,這是我的經(jīng)歷,想在我給你解釋這句話什么意思,如果你理解了這幾句話運用到你的生活里面,這你這一生沒有煩惱,這句話什么意思呢,不管世間善惡好壞,你所看到的這種景象都是一種現(xiàn)象,不要裝在你的心里,遇人言語刺處,欺仗之時啊。有人罵你欺負你,怎嘛辦?不思仇恨。經(jīng)常有人欺負我恨他啊,氣來的時候恨不得將對方整死,誰都有這種心態(tài),那是錯誤的。念念之中不思前境,斗嘴了,吵架了,你指責我我指責你,你過去如何如何對付我,我以后如何如何對付你,都是真沒想,你去想想人人都去這么想,那是錯誤的,有時候很多天放不下,放不下什么啊——他對不住我,成了心病,多是人都是這樣,若今念后念。念念相續(xù)不斷。名為系縛,自己把自己捆綁起來了,我從這一句話中入得佛道,開始學佛,這句話你們都記住,運用到生活里面,以后有時間了,石家莊有個虛云禪林,具體在什么位置,我還沒有去過,在這本書上可能有地址,以后有時間了,可以到那邊去看看自己喜歡的書。我放到這里,你們可以看看。
還有一個故事,我在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也是《六祖壇經(jīng)》里的一個故事。小張看過《六祖壇經(jīng)》,應(yīng)該有記憶。它說一個小和尚問他師父,怎么也開不了悟,說:我總覺得不舒服,有東西綁縛著我,我這怎么也開不了悟,請師父給我解束。就是思想不開通啊,師父問他,誰束你?誰束縛著你呢?說:沒人那。當下就開通了,中國禪宗六祖都是這樣的,一言之下開悟。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所謂的煩惱都是自找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所有的煩惱都是自找的,其實養(yǎng)生學都很簡單,有一些老人根本沒文化,他能做的了養(yǎng)生,為什么我們有文化的人做不到呢?這一點拐個彎就能做到。就憑你這個智慧。
另外我再講一個,人的妄念,其實每個人都是妄念的,有人說我沒有妄念,我很快樂,這呢,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你就知道人人都有妄念。就是我,我學佛20多年了,我學佛的時候還沒有我兒子呢,我在結(jié)婚以前就學佛的,19歲,當時靜慧師傅放到柏林禪寺的時候,我就開始學佛,為什么我能接觸他學佛呢?當時我...我是農(nóng)民嘛?種一些菜經(jīng)常到城里去賣菜,正好賣菜的菜市場就在柏林寺門口,沒事到里面轉(zhuǎn)轉(zhuǎn)去,看看趙州橋,看看柏林禪寺,當時破爛不堪啊,只有一個古塔,比的都沒有,我喜歡古跡,在里面轉(zhuǎn)著玩,沒事看看文章,覺得特別好。佛教《心經(jīng)》里面這么一句話,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什么是顛倒夢想,就是妄想。我給大家講一個預言故事,這個預言故事講的是什么是妄想。我跟好多朋友講這個故事,他們都在認為是在妄想,可是我講了這個故事,我剛知道人人都有妄想,這則預言故事里面,一個小姑娘,她早晨擠了一桶牛奶,到集市上去賣,頂在頭上,一邊往集市上走一邊想我把這桶牛奶賣了之后呢,買一筐雞蛋去,然后呢把雞蛋孵成小雞,這小雞生了蛋呢?拿它還孵小雞,孵了小雞讓他們都生蛋,生了蛋我賣很多的錢,賣了錢干什么呢?買一身漂亮的衣服,去參加舞會,參加舞會的時候呢,有王子想我求婚的時候,第一個我先不理他,有第二個...第二個還沒有出來呢,腳下一絆了一下,牛奶撒了一地,也不用去集市上了,牛奶也不用賣了,空手回去了。這就是妄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我們每個人做事在家里前思后想,想的我能做的什么什么樣子,以前怎么著,以后怎么著,是的,人需要這么想,但是在做工作的時候不能這樣想,你的先想我怎么能把牛奶弄到集市上賣掉,賣掉以后再想怎么買雞蛋,這是很正常的,我牛奶還沒有賣掉就想這么多,(你把牛奶撒了)結(jié)果什么也做不成,這就是妄想。
另外佛教還有一個經(jīng)典的故事,對我教育很深刻,在佛陀活著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的弟子。他不是佛教的弟子,他生活的很煩惱,他去找佛陀去,一手拿著一束鮮花,到那磕頭頂禮,說偉大的佛啊,我生活的很煩惱,希望能讓我解脫,釋迦摩尼佛就說你放下,他拿著鮮花呢,趕緊把左手的鮮花放下,佛又說,你放下,他又把右手的鮮花放下,還在那里跪著,佛說:你放下。他暈了,左右的鮮花我放下了,右手的鮮花我放下了,偉大的佛啊,我還放下什么?我什么都沒有了?佛陀說什么?我放你放下的不是鮮花不是物質(zhì),是那顆執(zhí)著的心。我們每個人都很執(zhí)著,都沒有活在當下,靜慧師傅的生活禪就講到這點,要活在當下,我們都沒有活在當下,我們都活在過去和未來,我們做事的時候都是以前怎么怎么樣,以后怎么怎么樣,總是想以后怎么怎么樣,沒有想現(xiàn)在該怎么做,很多人都有這個毛病,修禪人都能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那么不修禪,不修佛的人呢,你很難感覺到這是妄想,很難做到的。這個故事很經(jīng)典,應(yīng)該記住這一點,在生活上以后上更...妄想這個東西,尤其開車,不能有別的想法,專心注意道路的狀況,遇見緊急情況也好處理;如果你在想別的,有緊急狀況,那沒法處理。 你們聽著聽著,我好像講的不是養(yǎng)生學,其實這就是真正的養(yǎng)生學,我好像講的是別的,其實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