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火了,準確地說,王陽明又火了。
幾年前,當年明月在他的暢銷系列書《明朝那些事兒》中對王陽明極力推崇,思想豐富、語言幽默的通俗版陽明傳記《明朝一哥王陽明》讓許多人知道了王陽明,浙江大學董平教授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述《傳奇王陽明》,更是將這位從前只有思想史研究者才熟知的先哲推到大眾面前,被他們所了解。王陽明就此火了。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談到“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對王陽明的歷史作用進行了肯定。一時間,“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成了熱門詞語。
那么,如此多的人在如此長的時間里談論王陽明及其心學,說到底,究竟在談論什么呢?
“關(guān)注內(nèi)心”力量有多大?
無論身處何種時代、何種體制,沒有人能替你看顧你的內(nèi)心。王陽明臨終有一句名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又有詩:“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來。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直面當下,商品經(jīng)濟的沖擊使得人的欲望日漸膨脹。許多人竭盡全力攫取財富,卻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來越迷惘糾結(jié),日甚一日地充滿挫折與焦慮,沒有安全感和存在感。正如心學愛好者白立新所言:“華夏又逢盛世,滿心卻是迷茫。曾經(jīng)外向求索,反生無奈亂象。”最好的救贖之道是把習慣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來,關(guān)注放逐已久的心靈。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當心靈安定下來,不為外物所動時,本身所具備的巨大智慧便會顯露出來。
劉華鵬老師在美萊整形醫(yī)院為中高層講授領導力
“堅持自我”有意義么?
王陽明曾對弟子說:“人胸中各有個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睆娬{(diào)以高度自信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間。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nèi)在力量,怎樣做,最可靠的還是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
熟悉喬布斯的人都知道他曾去印度修行,也曾想去日本學禪。一位大師對他說,修行就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喬布斯才決定留在美國并開創(chuàng)蘋果公司。在談及自己的成功時,喬布斯一直強調(diào)“跟隨自己的內(nèi)心”。
王陽明的一生,也是意志堅定、堅持自我、特立獨行的一生。
在朱子學一統(tǒng)天下的時代,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說,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人們不能理解其本意,驚訝者有之,非難和指責者層出不窮。王陽明曾經(jīng)這樣形容自己的處境:“危棧斷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絕壑臨我右。我足復荊榛,雨雪更紛驟……”“舉世困酣睡,而誰偶獨醒?疾呼未能起,瞪目相怪驚。反謂醒者狂,群起環(huán)門爭……”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王陽明已經(jīng)是平定藩王之亂的大功臣,卻依然遭受其他官員的攻擊。當年進士考試由禮部負責出題,策問題中涉及心學,出題人暗中希望考生指責王陽明??梢娡蹶柮鞯奶幘持D難。
盡管如此,王陽明在壓抑自我、反省己過之后,堅信自己的學說精確、明澈?!拔嶙阅暇┮亚?,尚有‘鄉(xiāng)愿’意思。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處,更無掩藏回護,做得‘狂者’。使天下盡說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span>
“至善圓滿”真的可以實現(xiàn)?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蓖蹶柮髡J為:“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既然知道了善惡,就應該在事上磨練,“格物致知”,不斷為善去惡,“發(fā)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須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格除各種浮思閑慮的干擾,讓心從偏頗失控的不正常的狀態(tài),回歸到不偏不倚的“中和境界”。
這是一個奇怪的時代,談論“善”似乎很老土,很out。但事實上,道德不是虛假的框架,而是真實清澈的洞見。
對個人來說,“破除心中賊”,破除心中的貪念、邪惡、嫉妒等,變得飽滿圓融、至善至誠,既是個人更高層次的需求,又能讓心靈更安定,心情更快樂。
對于團體如企業(yè)來說,將善惡放在得失之上,將長遠利益、社會和諧和員工幸福放在短期利潤、破壞環(huán)境和血汗工廠之上,才能徹底擺脫投機市儈的陰影,成為真正改變世界的巨人。
“勇者”憑什么“無懼”?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陽明在短短一個半月之內(nèi),運用神速果敢的軍略,平定了差點顛覆大明王朝的宸濠之亂,立下赫赫戰(zhàn)功,卻有功無賞,反受中傷。武宗身邊的佞臣許泰、江彬、張忠對陽明心懷妒恨,想出一條愚蠢的奸計,他們打算在鄱陽湖上放走朱宸濠,然后由武宗親自率兵督戰(zhàn),生擒朱宸濠,凱旋返京。
懂得明哲保身不難,難的是懂得什么時候挺身而出。王陽明知道,若在鄱陽湖上釋放朱宸濠一干人等,或許將會招致天下大亂,因此并未交出俘虜,不顧許泰等人的阻礙,夤夜趕到了玉山縣(隸屬廣信府)的草萍驛站。對此,許泰等佞臣大怒,破口大罵王陽明,造謠“王陽明先與寧王交通”。情形如此危險,王陽明依然沒有退卻,還是力勸皇帝不可輕信詭計,以免荼毒百姓。王陽明為天下蒼生著想,一直抗拒皇命,不肯交出俘虜。
立于讒徒圍攻之中,一如平日泰然自若,絲毫未露危懼之情,如此堅毅,令人感佩。也正因為如此,陽明先生的形象成為暗黑時代耀眼而永恒的光亮。
在遇到事情時,他比喻為于激流中逆水行舟的小船,并沒有放開“自己的舵柄”。這里的“它”,指的就是“良知”。王陽明確信,只要有了它,那么不管遇到再強的風浪,小船都不會被浪濤打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