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關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想要獲得更多的客戶,那就必須要設計一個引流的產品,雖然這個引流產品不賺錢,但是你可以通過引流產品獲得大量的用戶,然后通過后端的產品來實現盈利。
通常大家接觸的用來做引流產品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從自己的行業(yè)里面找一個產品低價賣或者免費送來實現引流,另外一種就是跨界,找一個不是自己行業(yè)的產品來免費玩實現引流。
但是通常大家所接觸用來做引流的都是一個產品或者一個服務的形式,你一定不知道高手還有更牛逼的引流模式,是什么?那就是跨行業(yè),用一個行業(yè)來為另一個行業(yè)做引流,完全超越產品與產品,服務與服務之間做引流的模式,可能很多人都不信?
為了一個行業(yè)賺錢,卻再進入另外一個行業(yè),這種模式有人干嗎?為什么要這樣干?真的能賺大錢?
今天我就讓大家見識一下什么才是賺大錢的高手思維,而且是在一個小縣城,只有5家化妝品店,但是一年化妝品的銷售額就超過千萬,她是如何實現的?
有一個老板在她的家鄉(xiāng)小縣城開了一家化妝品店,對于化妝品店鋪來說,最重要的是解決用戶的信任問題,所以當很多人都去一些批發(fā)商或者代理商的渠道拿貨的時候,她直接找到源頭的商家拿貨,所以靠著過硬的質量贏得了一部分的本地高端用戶。
但是很快她就發(fā)現了這個行業(yè)的天花板,要想多賺錢,只有三條路可以走,第一提升進店率來提高業(yè)績,也就是說增加用戶的消費頻率,一個用戶一個月可能才來一次,你想辦法讓她來兩次或者三次,你就獲得更多的銷售機會。
第二,拓展更多的品類,賣一些化妝品以外的產品,比如紙巾,衛(wèi)生巾,洗發(fā)水,沐浴露,也就是把一些日化店的產品拿到化妝品店來賣,這樣可以通過這些日用品來增加客戶的進店頻率,獲得更多銷售化妝品的機會,這也就是為什么現在很多的化妝品店都會賣一些日用產品的原因。
第三,開更多的店,這個不用我說相信大家都懂的,如果一個店一年可以賺20萬,開10家店,如果平均每家店都能保持這樣的業(yè)績的話,一年基本上可以穩(wěn)賺100多萬了。
如果拓展更多的品類,雖然可以提高業(yè)績的同時也增加用戶的進店頻率,但是如果日化品增加太多,勢必會影響化妝品的整體布局,如果搞不好,還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你想要的引流效果。
如果開更多的門店,理論上是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但是在一個只有十幾萬用戶的小縣城意義不大,而且當地的化妝品市場空間也有限。
所以要想多賺錢,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最后轉化為忠誠度。那么有什么辦法能把上述的所有問題都解決?
最后她想到了開超市,在化妝品店旁邊開一家同名字的超市,比如你的化妝品店鋪叫我化妝品專賣店,然后你就在旁邊開一家我生活超市。
為什么是開超市而不是其他的女裝店或者餐廳,理論上女裝店更應該合適才對,因為客戶群體一致性,但是開女裝店你同樣會遇到化妝品店一樣的問題。
而超市不管是在任何的一個地方,輻射的用戶都是最廣的,進店頻率也是最高的,更重要的是超市是最容易建立知名度和美譽度。
因為超市你幾乎天天都去,無論你是在哪一個縣城,你一定都知道本地的幾大超市是什么。所以她就是利用超市建立起來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轉移到旁邊的化妝品店,因為同一個品牌名,而且就在隔壁,相對于化妝品店來說,超市更容易讓大眾知道。
所以經過幾年的發(fā)展,她在當地開了十幾家超市,成為了當地規(guī)模最大的,最具有影響力的連鎖超市,會員都有十幾萬,而她的化妝品店會員有一萬多,你要知道這是一個小縣城。
所以利用超市所吸引的大眾消費群體,很多就是化妝品的潛在消費用戶,而化妝品店的用戶也會在超市內消費,所以她就是利用超市的影響力,來增強她的化妝品店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度,自然而然,她的化妝品店也成為了當地的知名品牌。
這種模式導致的結果是什么?通過超市聚集大量的本地用戶,而且是一個縣城,所以地方不大,通過這種模式幾乎壟斷了本地的化妝品行業(yè),因為她利用超市吸引了大量的用戶。
一些其他的化妝品店你能干得過她嗎?根本沒有辦法和她競爭。論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沒有一個你能干得過她,更別說用戶數量了。
當然如果你也是在一個小縣城,而且當地最大的連鎖超市是你大表哥開的話,跟你大表哥商量一下,我借用你的品牌名,在超市旁邊開一家化妝品店,你啥都不用干,賺錢我分你一份,說不定你也能快速壟斷當地的化妝品行業(yè)。
所以什么樣的格局就導致什么樣的結果,高手是怎么干的?直接壟斷一個行業(yè),沒有任何人能和她競爭,想怎么賺錢就怎么賺錢,所以真正的牛逼賺錢套路就是成為行業(yè)第一,當老大最容易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