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波,呂波講師,呂波聯(lián)系方式,呂波培訓(xùn)師-【中華講師網(wǎng)】
企業(yè)管理實戰(zhàn)派講師
5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呂波:道德經(jīng)
2016-01-20 12177

道 德 經(jīng)

《老子》第一章

 

【解釋】  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來的,就不是永恒的名。無,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產(chǎn)生萬物的名字。所以常從“無”中,去觀察道的奧妙。常從“有”中,去觀察道的運行。這兩者是同一個來源,只是名稱不同。都可說是含義深遠。深遠再深遠,就是一切奧妙的總門。

 

 

《老子》第二章

 

 

【解釋】  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 就是因為有丑的了。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為有惡的了。所以,有和無互助產(chǎn)生,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聲互助諧和,前和后互助跟從。因此,圣人以無為處理事務(wù),實行無言的教導(dǎo),萬物自己發(fā)生變化而不為它開頭。生長了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撫育了萬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正是因為不居功,所以功績不會失去。 

 

 

 

《老子》第三章

 

【解釋】  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競爭,不珍視難得的貨物,不讓看到人民去當(dāng)盜賊。不讓看到可以引起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擾亂。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飽飽的,沒有爭強逞能的志向,身體棒棒的,經(jīng)常使人民沒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為。用無為的原則辦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老子》第四章

 

【解釋】  道是空虛的,而作用卻是沒有窮盡的。深遠的很吶,好象是萬物的宗主。挫滅銳氣,解脫糾紛,涵蓄光亮,混同垢塵。幽隱的很吶,似亡而實存。我不知道它是從哪里產(chǎn)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老子》第五章 

 

【解釋】  天地?zé)o所謂仁慈,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圣人無所謂仁慈,任憑百姓自生自滅。天地之間不正象個風(fēng)箱嗎?雖然空虛,但不短缺,越拉動它風(fēng)量越多。說的多了就行不通了,還不如保持適中的態(tài)度。 

 

 

《老子》第六章 

 

【解釋】  空虛是永恒存在的,這叫做深奧的母性。深奧的母性。是天地的根源。它連綿不斷地存在著,其作用無窮無盡。 

 

 

《老子》第七章 

 

【解釋】  天長地久。天長地久所以能夠長期存在,因為它生存不是為自己,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站在前面,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得到保全。這不正是它不自私嗎?所以能達到自私的目的。 

 

 

《老子》第八章 

 

【解釋】  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爭奪,停留在眾人討厭的低洼低方,所以最接近道。居住在善于選擇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誠相愛,說話善于遵守信用,為政善于有條有理,辦事善于發(fā)揮能力,行動善于掌握時機。正因為他與事無爭,所以才不會招惹怨恨。

 

 

《老子》第九章 

 

【解釋】  端的滿滿的,不如適可而止。磨的尖尖的,銳利難保長久。金玉滿堂,不可能長期守住。因富貴而產(chǎn)生驕傲,就會給自己帶來災(zāi)害。成功了就急流勇退,這才合乎自然的道理。 

 

 

《老子》第十章 

 

【解釋】  精神與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聚集精氣達到柔順,能象嬰兒嗎?洗清雜念,深入內(nèi)省,能沒有缺點嗎?愛民治國,能不耍小聰明嗎?五官與外界接觸,能甘于示弱嗎?什么都明白,能不妄為嗎?生長萬物養(yǎng)育萬物,生長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養(yǎng)育萬物而自己無所仗恃,統(tǒng)領(lǐng)萬物而不自居為,主宰,這就是最深遠的德。 

 

 

《老子》第十一章 

 

【解釋】  三十根條幅集中在車轂的周圍,車轂中間有了穿軸的空洞(無),才有車的作用。揉摶粘土作器具,當(dāng)器具中有空虛的地方才有器具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當(dāng)房屋中有空虛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只提供條件,“無”(空虛)才起到作用。 

 

 

《老子》第十二章 

 

【解釋】  五光十色,使人眼花;過多的樂聲是人耳聾;過多的美味使人口傷;縱情的起馬打獵,是人心放蕩發(fā)狂;保存珍貴的東西使人提心吊膽。因此圣人只為吃飽,不貪求耳目的享受,所以要拋棄那些取得這些。

 

 

《老子》第十三章 

 

           

【解釋】  受到寵愛或污辱都感到驚恐,重視身體就象重視大的禍患。為什么說受到寵愛或污辱都感到驚恐呢?受寵本來就是卑下的,得到它當(dāng)然驚恐,失去它也感到驚恐,這就叫做寵辱若驚。什么叫做重視己身就象重視大的禍患?我之所以會有大的禍患,是因為我有個身體,如果我沒有這個身體,我還有什么禍患呢?所以能夠以貴己身的態(tài)度去對待天下,才可以把天下交付給他;能夠以愛己身的態(tài)度去對待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給他。 

 

 

《老子》第十四章

 

【解釋】  看它看不見,叫做“夷”,聽它聽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著,叫做“微”,這三種現(xiàn)象,無法追究。因為它們是混為一體的。它上面并不光亮,下面也不陰暗,它連綿不絕,難以形容,復(fù)回歸于沒有物體的狀態(tài)。這叫做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物形的形象,就叫做“恍惚”。迎著它看不見它的頭,跟著它看不見它的尾,拿著古時的道理來駕御今天的事物,能認識古時的道理,才可以說認識道的規(guī)律。 

 

 

《老子》第十五章 

 

【解釋】  古時善于為士的人,細微深遠而通達,深遠得難以認識。正因為難以認識,只能勉強加以形容:謹慎啊,象冬天趟水過河,警惕啊,象害怕四鄰圍攻,恭敬啊,象當(dāng)客人,和藹啊,象冰將融化,樸質(zhì)啊,象為雕琢的素材,空曠啊,象深山幽谷,渾厚啊,象江河的渾水,誰能使渾水不渾?安靜下來就會慢慢澄清。誰能長久保持安定?變動起來就會慢慢打破安定,保持此道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為不自滿,所以能去舊換新。 

 

 

《老子》第十六章 

 

【解釋】  盡量使心靈空虛到極點,堅守清凈。萬物都在生長發(fā)展,我看到了往復(fù)循環(huán)的道理。萬物盡管變化紛紛,最后都各自回到他的根本。返回根本叫做靜,也叫使命。使命叫做常,認識了常叫做明。不認識常,而輕舉妄動,必定有兇險。認識了常才能寬容,能寬容才能大公,能大公才能天下歸從,天下歸從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長久,終身不遇危險。

 

 

《老子》第十七章 

 

【解釋】  最好的統(tǒng)治者,人們僅僅知道有他,次一等的人們親近他贊美他,再次一等的,人們害怕他,最次的,人們看不起他,統(tǒng)治者不值得信任,人們自然就不相信他!最好的統(tǒng)治者是多么悠閑啊,他不輕易發(fā)號施令,事情辦成功了,老百姓都說我們本來就是這個樣的。 

 

 

《老子》第十八章

【解釋】  大道被廢棄了,才顯示出仁義。聰明智慧出現(xiàn)了,才有狡詐虛偽。家庭不和睦了,才看得出孝慈。國家昏亂了,才出現(xiàn)忠臣。 

 

 

《老子》第十九章  

 

【解釋】  拋棄了聰明和智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利益;拋棄了仁和義,人民才能恢復(fù)孝慈的天性;拋棄了巧和利,盜賊就能自然消滅。這三條作為法則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們的認識有所從屬:保持樸素,減少私欲。 

 

 

《老子》第二十章 

 

【解釋】  拋棄學(xué)問才能免除憂患。應(yīng)諾與阿斥,相差有多少?善良與丑惡,相差有多少?人們所怕的,就不能怕。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啊,還沒有個盡頭!眾人都興高采烈,好象參加盛大的宴席,好象春天去登臺眺望美景。唯獨我自己淡淡的無動于衷,好象還不會發(fā)笑的嬰兒。疲倦啊,象是無家可歸!.眾人都有余,只有我好象什么也沒有,我真是愚人的心腸啊,混混沌沌??!人們都是那么清醒,我卻混混迷迷,人們是那么精明,我卻什么也不知道。遼闊無邊啊,象大海,無盡無休啊,象大風(fēng)。.眾人都有能耐, 唯獨我愚笨無能。我和人們都不一樣,是因為我以得了道為貴。

 

 

《老子》第二十一章 

【解釋】  大德的形態(tài),與道一致。道這個東西,是恍恍惚惚的沒有固定的形體。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卻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卻有實物;深啊遠啊,深遠之中卻有精氣,這種精氣是真實可信的。從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廢去,根據(jù)它才能認是萬物的開始。我怎么會知道萬物的開始的情況呢?原因就在于此。 

 

 

《老子》第二十二章

 

【解釋】  委屈才能保全,彎曲才能伸直,低洼才能充盈,破舊才能生新,少取才有收獲,多取反而迷惑。因此圣人用這一原則作為天下事理和模式。不固執(zhí)己見,才能看的分明;不自以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自我夸 耀才顯得有功, 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長久;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就沒有人能爭得過他。古時所說的委屈才能保全等話,怎么能是空話呢!真正能全部得到它。 

 

 

《老子》第二十三章 

 

【解釋】  少說話是合乎自然法則的。所以,狂風(fēng)刮不到一個早晨,暴雨下不到一整天,是誰使它這樣的?是天地。天地(的狂風(fēng)暴雨)尚且不能持久,何況于人呢?所以凡是從事于道的人:求道的就與道相同。求德的就與德相同,求失的就與失相同。與道相同的人,道也樂意得到他;與德相同的人,德也樂意得到他;與失相同的人,失也樂意得到他。不值得信任的,當(dāng)然就有不相信的事情發(fā)生!  

 

 

《老子》第二十四章 

 

【解釋】  掂起腳跟是站不穩(wěn)當(dāng)?shù)?;故意跨大步是走不遠的;固執(zhí)己見的是看不分明的;自以為是的是看不清是非的;自我炫耀的是顯不出功勞的;自高自大的是不能長久的。從道的觀點來看,應(yīng)當(dāng)說是剩飯贅瘤。誰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做。 

 

 

《老子》第二十五章

 

【解釋】  有一個混然一體的東西,出生在天地之前。無聲啊,無形啊,不依靠外力而永遠存在。不停地循環(huán)運行,它可以算做天下萬物的根本。我不知到它的名字,把它叫做道,并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大。大到無邊叫做逝去,逝去叫做遙遠,遙遠可返回本原。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以大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以自然為法則。 

 

 

《老子》第二十六章

 

【解釋】  重是輕的根本,靜是動的主宰。因此,圣人終日行走不離開輜重。雖有豪華的生活,卻不沉溺在里面。為什么身為大國的君主,卻輕率地對待天下的事情呢?輕率必然喪失基礎(chǔ),妄動必然喪失主宰。 

 

 

《老子》第二十七章

 

【解釋】  善于行路的,不留轍跡;善于言談的,不留話柄;善于計算的,不留籌碼;善于關(guān)閉的不用鎖具卻不能打開;善于捆綁的,不用繩索卻不能解脫。因此,圣人總是善于救人,所以沒有廢棄的人;總是善于用物,所以總是沒有廢棄的物;這就叫做內(nèi)在的聰明。所以,善人是惡人的老師, 惡人是山熱病的借鑒,不尊重他的老師,不愛護他的借鑒,雖自以為明智 而實際上很糊涂。這就是精深奧妙的道理。 

 

 

《老子》第二十八章 

 

【解釋】  知道什么是雄強,卻安守柔弱,甘作天下的溝溪。甘作天下的溝溪,永恒的德就不會離失,回復(fù)到初生的嬰兒的狀態(tài)。明知什么是明亮,卻安守黑暗,甘作天下的模式。甘作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就不會丟失,回復(fù)到最終的真理。明知什么是榮耀,卻安守卑辱,甘愿作天下的川谷。甘作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可以充足,回復(fù)的純樸,純樸分散就成為器具,圣人們用它們是發(fā)揮他們的長處。所以,大的器具是完整的。

 

 

《老子》第二十九章

 

【解釋】  打算治理天下用妄為的辦法,我看他是得不到什么的。天下詩歌神圣的東西,是不能妄為的。妄為的人要失敗,想據(jù)為己有的要丟失。所以一切事物有前行的有后隨的,有輕噓的有急吹的,有強壯的有瘦弱的,有小挫的有全毀的。所以圣人要去掉極端的奢侈的過分的措施。 

 

 

《老子》第三十章 

 

【解釋】  用道輔助君王的人,不用兵力在天下逞強,這事容易得到報應(yīng):軍隊駐過的地方,就會長滿荊棘。大戰(zhàn)之后,必定有荒年。善于用兵的只求有個好結(jié)果就行了,不敢用兵來逞強。有好結(jié)果了,不要自高自大,有好結(jié)果了不要夸耀,有好結(jié)果了不要驕傲,有好結(jié)果了要看成是出于不得已,有好結(jié)果了不要逞強。事物壯大了就會衰老,這就叫不和乎道的原則,不和乎道的原則必然消亡。 

 

《老子》第三十一章

 

【解釋】  兵器是不吉利的東西,誰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仰仗它。君子平時以左邊為上,打仗時就以右邊為上。兵器是不吉利的東西,不是君子的東西,不得已而用它,看輕一些為好。勝利了也不要看成是美事。如果看成美事,就是喜歡殺人了。喜歡殺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了。吉慶事以左邊為上,兇喪事以右邊為上。偏將軍在左邊,上將軍在右邊,就是說用辦喪事的規(guī)矩來處理。戰(zhàn)爭殺人眾多,要帶者悲痛的心情參與,就是戰(zhàn)勝了也要用辦喪事的規(guī)矩來處理。 

 

 

《老子》第三十二章 

【解釋】  道永遠沒有固定的名稱。樸雖然小,天下沒有誰能支配它。到侯王的如果能守著它,萬物將會自動歸從。天地之氣相合,就會下雨。人們沒有指使它,它卻自然均勻。開始有制度就要有名稱,名稱既然有了,就要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可以避免危險。比如道為天下所歸,就像江海為一切河流所歸一樣。 

 

 

《老子》第三十三章 

 

【解釋】  能認識別人的叫做智,能認識自己的叫做明。能戰(zhàn)勝別人的叫做有力,能戰(zhàn)勝自己缺點的叫做剛強。知道滿足就感覺富有,堅持力行的就是有志氣,不迷失本性的就能長久,死而不被遺忘的就是長壽。 

 

 

《老子》第三十四章 

【解釋】  萬物依靠它生存而它從不說什么,成功了它不據(jù)為己有。養(yǎng)育了萬物而不自以為主宰,經(jīng)常沒有欲望,可稱為渺??;萬物想它歸附而它不自以為主宰,可以稱之為偉大。因為它到底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成為偉大。 

 

 

《老子》第三十五章 

 

【解釋】  誰要掌握了道,天下人都要向他投靠。都來投靠也不會互相傷害,大家都和平安泰。音樂與美食,能使行人停步。道要說出來,卻淡的無味??此床灰?,聽它聽不到,用它用不完。 

 

 

《老子》第三十六章 

 

【解釋】  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增強它;想要廢棄它,必先興盛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與它。這叫做精深的預(yù)見,柔弱會戰(zhàn)勝剛強。魚不能離開水,國家的好武器不能拿出來給人看。 

 

 

《老子》第三十七章 

 

【解釋】  道是無為的而沒有一件事不是它所為的。侯王如果能保持無為這一原則,萬物將自動向他歸化。歸化后如果有欲望發(fā)作,我就用“無名之撲”來鎮(zhèn)服他。無名之撲也就是根絕欲望。根絕欲望可以安靜,天下自然就會穩(wěn)定。 

 

 

《老子》第三十八章 

 

【解釋】  上德不表現(xiàn)為有德,實際上是有德。下德自以為有德,實際上是沒有德的。上德無所表現(xiàn)不故意表現(xiàn)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現(xiàn)并故意表現(xiàn)他的德。上仁有所表現(xiàn),但非故意表現(xiàn)他的仁。上義有所表現(xiàn),并故意表現(xiàn)他的義。上禮有所表現(xiàn)而得不到響應(yīng)。就伸出胳膊強迫人家來響應(yīng)。所以失去了道以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了仁以后才有義,失去了義而后才有禮。禮這個東西,是忠信的不足是混亂的開始。有先見之明的人,是道的虛華是愚昧的開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貧薄,存心樸實,而不在于虛華。所以要舍棄后者采取前者。 

 

 

《老子》第三十九章

 

【解釋】  自古以來凡是得到一的: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寧,神得到一就有靈,洼坑得到一就充盈,萬物得到一就繁衍滋生,侯王得到一就能為天下的首領(lǐng)。他們都是從得到一才能達到的境界,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破裂;地不能保持安寧,恐怕要廢棄;神不能保持靈驗,恐怕就要消失;洼坑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枯竭;萬物不能繁衍滋生,恐怕要滅絕;侯王不能保持高地位,恐怕要垮臺。所以,貴以*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chǔ)。所以,侯王自稱為“孤家”.“寡人”“不* ”。這不是以*為根本嗎? 難道不是這樣嗎?所以,追求過多的榮譽就沒有榮譽,不想做高貴的美玉,要做堅硬的基石。 

 

 

《老子》第四十章 

 

【解釋】  向相反的方向變化是道的運動,示弱是道的運用。天下萬物生于能看得見的“有”,而“有”卻生于看不見的“無”。

 

《老子》第四十一章

 

【解釋】 上士聽了道的道理,就努力去實踐;中士聽了道的道理,覺得好象是有道理又好象沒道理;下士聽了道的道理,就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古人說過:明顯的“道”好象暗昧,前進的“道”好象后退,平坦的“道” 好像高低不平,崇高的“德”好像低洼的川谷,潔白好象污垢,廣大的“德”好像有不足,剛健的“德”好像是怠惰,質(zhì)地純凈好像是渾濁。最大的方形反而沒有邊角,重大的器具往往制成得很晚,最大的聲音聽來反而無聲,最大的形象看來反而無形?!暗馈庇碾[而無名,只有“道”,才善于使萬物得以完成。

 

 

《老子》第四十二章

 

 

【解釋】 道產(chǎn)生統(tǒng)一體,統(tǒng)一體產(chǎn)生對立的兩個方面,對立的兩個方面產(chǎn)生第三者,第三者產(chǎn)生萬事萬物。萬物內(nèi)部都包含著陰陽兩個對立的方面,它們在交沖中得到和諧。人們所厭惡的就是“孤家”.“寡人”.“不* ”這些詞兒。而王公們卻用這些詞兒稱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貶損它它卻得到增益;增益它它卻受到貶損。人們所教導(dǎo)我的,我也用來教導(dǎo)別人:“強暴的人不得好死”。我要把這句話作為教人的宗旨。

 

 

《老子》第四十三章

 

【解釋】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駕御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無形的力量能進入沒有空隙的東西里面。我因而認識到無為的好處。無言的教導(dǎo),無為的好處,天下的事很少能夠比上得上它。

 

 

《老子》第四十四章

 

【解釋】 名聲與身體相比哪個親切?身體與財產(chǎn)相比哪個重要?得到和喪失相比哪個有害?所以,過分的吝惜必招致更大的破費,豐厚的儲藏必有嚴重的損失。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到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可以長久安全。

 

 

《老子》第四十五章 

 

       

【解釋】 最完美的東西好象是空虛的,它的作用不會窮竭。最挺直的好象彎曲,最靈巧的好象笨拙,最好的口才好象說話遲鈍。急走能戰(zhàn)勝寒冷,安靜能克服炎熱,清凈無為可以做天下的首領(lǐng)。

 

 

《老子》第四十六章

 

【解釋】 天下有道時,戰(zhàn)馬都用來耕地;天下無道時,懷孕的馬也要在戰(zhàn)場上生駒。最大的災(zāi)禍是不知道滿足,最大的罪過是貪得無厭。所以,知道滿足為滿足永遠是滿足的。

 

 

《老子》第四十七章

 

【解釋】 不出大門,就能知道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能看到天道。走出去越遠,知道的道理越少。所以圣人不需要通過經(jīng)歷就能知曉,不需親見就能明了,不去做就能成功。

 

 

《老子》第四十八章

 

【解釋】 求學(xué)問天天增加,求道天天減少,減少再減少,以至于達到無為的境地,雖然無為而沒有不是他所為的。治理天下不要經(jīng)常進行干擾。如果經(jīng)常干擾,就不可能治理好天下。

 

 

《老子》第四十九章

 

【解釋】 圣人沒有固定的意志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就可以使人向善。講信用的人我信任他,不講信用的人我也信任他,就可以使人守信用。勝任治理天下,和和氣氣使天下百姓心思歸于渾樸。百姓都注意他們自己聽到的和看到的,圣人使百姓們都回復(fù)到嬰兒般的狀態(tài)。

 

 

《老子》第五十章

 

【解釋】 從出生到死亡。長命的占十分之三,短命的占十分之三,本來可以長命的,卻過早死去的也占十分之三。這是為什么?因為想長命,生活過于優(yōu)厚。聽說善于保護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牛和老虎,在戰(zhàn)爭中不會遭到殺傷。牛永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這是為什么?因為他不到有死亡危險的地方去。 

 

 

《老子》第五十一章

 

【解釋】 道生長萬物,德養(yǎng)育萬物,種類區(qū)分萬物,環(huán)境形成萬物。因而萬物沒有不尊重道而珍貴德的。道所以被尊重,德所以被珍貴,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順應(yīng)自然。所以道生長萬物,德養(yǎng)育萬物,使萬物得到生長和發(fā)育,使萬物得到安定和保護,使萬物得到養(yǎng)育和繁殖,生養(yǎng)了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幫助了萬物而不自以為有功,當(dāng)萬物之長而不自以是主宰,這就是最深遠的德。

 

 

《老子》第五十二章

 

【解釋】 天下事物都有個開頭兒,要把這個開頭兒當(dāng)作天下事物的根本。已經(jīng)得知了萬物的根本,就能認識萬物。既然認識了萬物,還必須堅守著萬物的根本,就一輩子沒危險。塞著窟窿,關(guān)閉門戶,終身不生疾病,敞開窟窿,濟了他們的事,終身不可救治。觀察細微叫做明,保持柔弱叫做強。用它的光亮返照內(nèi)在的明,不給自身帶來災(zāi)殃,這就是熟習(xí)常道。

 

《老子》第五十三章

 

【解釋】 假如我有點知識,我就在大道上行走,怕的是走邪路。大路很平坦,而人卻喜歡走捷徑。朝政很腐敗,農(nóng)田很荒蕪,倉庫很空虛,而穿著錦繡衣服,帶著鋒利寶劍,吃厭了精美飲食,占有過多的財富,這就叫做強盜頭子。多么不和乎道呀!

 

 

《老子》第五十四章

 

【解釋】 善建的不可拔除,善抱的不會脫落,子孫遵照這個道理祭祀永不斷絕。用這個道理修身,他的德就會純真;用這個道理治家,他的德就會有馀;用這個道理治鄉(xiāng),這鄉(xiāng)的德就會久遠;用這個道理治國,這個國的德就會豐厚;用這個道理治天下,天下的德就會普及。所以,從個人去認識個人,從家去認識家,從鄉(xiāng)去認識鄉(xiāng),從國去認識國,從天下去認識天下。我怎么會知道天下是這樣的呢?就是用這種方法。

 

 

《老子》第五十五章

 

【解釋】 含德深厚的人,好比是個嬰兒。毒蟲不蟄他,猛獸不傷他,惡鳥不抓他,筋骨柔弱而小拳頭握得很牢固。不知道男女交合是咋回事,而小生殖器常常勃起,這是精力充沛的表現(xiàn)。整天號啼而喉嚨卻不沙啞,這是淳和之極的表現(xiàn)。認識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認識到常的叫做明。貪求生活享受叫做災(zāi)殃,欲望支配精氣叫做逞強。事物過分壯大就會衰老,可說是離開了道,離開了道就要早亡。

 

 

《老子》第五十六章

 

【解釋】 真懂得的不隨便亂說,隨便亂說的不是真懂得。塞著穴洞,關(guān)閉門戶,挫去鋒芒,解脫糾紛,含光耀,混同垢塵,這就叫做“玄同”,所以,不可能對它親近,不可能對他疏遠。不可能使他得利,不可能使他受害。不可能使他尊貴,不可能使他下*。所以被天下所重視。

 

 

《老子》第五十七章

 

【解釋】 用正大光明的方法治國,用奇譎詭異的方法用兵,以不擾民來掌握天下。我怎么知道會是這樣的呢?就是因為: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就越貧困;民間的武器越多,國家就越混亂;人們的技術(shù)越巧,奇怪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盜賊就越多。所以圣人說:我無所作為人民自然順化。我好靜,人民自然端正,我不加干擾,人民自然富裕,我沒有貪欲,人民自然淳樸。

 

 

老子》第五十八章

 

 

【解釋】 政治寬松,人民就淳樸。政治苛刻,人民就狡詐。災(zāi)害啊,幸福就在它身邊,幸福啊,災(zāi)害就藏在里邊。誰知它最后會怎么樣?它沒有定論。正常的可能變?yōu)榉闯?,善良可能變?yōu)檠?。人們的迷惑,由來已?jīng)很久了!因此圣人雖是方正的但不是切割的,雖是鋒利的,但不傷人,雖是坦直的,但不放肆,雖是光亮的到不刺眼。

 

 

《老子》第五十九章

 

【解釋】 治理人.事奉天都不如吝嗇為好由于吝嗇,可說成是早作準備。早作準備可說成是重積德。重積德就無往而不勝。無往而不勝這種力量是無法估計的。這種無法估計的力量,可以管理國家。有了治國的根本,治理方可以長久。這就叫做根扎得深.柢生的牢.這是延長生命的道理。

 

 

《老子》第六十章

 

【解釋】 治理大國好象煎小魚(或者做小菜)。用道來治理天下,鬼也不起作用。不是鬼不起作用,就是它起作用也不能傷人。不是它起作用也不能傷人,圣人也不傷人。這樣雙方互不傷害,所以能彼此無事。 

 

 

《老子》第六十一章

 

【解釋】 大國要居于江河的下流,這是天下百川所歸附的地方,自居于雌性地位。雌性經(jīng)常以安靜戰(zhàn)勝雄性,就在于她安靜而居下。所以,大國對于小國謙下,就可取得小國的信任。小國對大國謙下,才能取得大國的信任。所以,謙下可以信任人,謙下可以被人信任。大國不過分要求領(lǐng)導(dǎo)小國,小國不過分要求事奉大國,大國小國都適當(dāng)?shù)臐M足自的要求,大國應(yīng)特別注意謙下。

 

 

《老子》第六十二章

 

【解釋】 道是萬物的主宰,是善人的法寶,惡人也受它的保護。美好的言詞能換取人們的尊敬,善良的行為可以見重于人。即使有不懂為善的人,怎能把他們拋棄呢?所以樹立天子,設(shè)置大臣,雖然先獻美好的玉石,后獻珍貴的車輛,還不如把道作為獻禮。古時所以為什么要重視這個道?不是說有求即能得,有罪即能免嗎?所以被天下所重視。

 

 

《老子》第六十三章

 

【解釋】 把無為當(dāng)作為,把無事當(dāng)作事,把無味當(dāng)作味。不管大小多少,要用德來報答怨恨。打算克服困難要從容易處入手;實現(xiàn)遠大理想要從細小處開始。天下的難事必須從容易處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須從細小處做起。因此圣人始終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輕易答復(fù)別人的要求,勢必要失信,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勢必會遇到很多困難。因為圣人遇事總是看得困難些,所以最終就沒有困難了。

 

 

《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釋】 局面安定時容易維持;事變還沒有跡象時容易解決;事物脆弱時容易溶解;事物細微時容易消散。要在事件發(fā)生前就把它安排妥當(dāng),要在禍亂未發(fā)生以前就加以治理。合抱的大樹是由小樹苗長成的;九層的高臺是積累的泥土筑起的;潛力的遠行是從第一步開始的。有為就會有失敗,有得就會有損失。因為圣人無為,所以就不會失敗:無得,所以就無失。人們做事往往在快成功的時候失敗。當(dāng)事情快要辦完的時候還能象開始時那樣謹慎,因此圣人的欲望就是沒有欲望,不重視稀有的貨物;圣人的學(xué)問就是沒有學(xué)問,以補救眾人常犯的過錯。用以輔助萬物自然發(fā)展不敢去妄加干涉.

 

 

《老子》第六十五章

 

【解釋】 古時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聰明些,而是教人民愚蠢些。人民之所以難治理就是因為他們智巧太多。所以用智巧治國,是國家的災(zāi)害;不用智巧治國,是國家的幸福。認識這兩種治國的法則也就是模式。經(jīng)常運用這一模式,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遠啊,與事物是相反的,最后得到的是非常通順。

 

 

《老子》第六十六章

 

【解釋】 江海所能成為一切河流的領(lǐng)袖,由于它善于處在河流的下游,所以能成為一切河流的領(lǐng)袖。所以要想處在人民上面,必須在言詞上對人民表示謙下;想出在人民之前,必須站在人民后面。所以圣人處在人民上面,而人民不感到負擔(dān);處在人民前面而人民不感覺礙事。所以天下人民喜歡推崇他而不厭棄他,因為他不跟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爭得過他。

 

 

《老子》第六十七章

 

【解釋】 天下人都說我的道太大,正是因為大,所以不象任何東西。如果象某種東西,早就渺小的很了!我有三件法寶,我掌握它并保護著它:第一叫做慈愛,第二叫做節(jié)儉,第三叫做不敢在天下人的前頭。慈愛,才能勇敢,節(jié)儉,才能寬綽,不敢在天下人的前頭,才能做事物的首長。現(xiàn)在舍棄慈愛而求勇敢,舍棄節(jié)儉而求寬綽,舍棄后而去爭先,只有死路一條了。說道慈愛,用它去作戰(zhàn)就能勝利,用它去守衛(wèi)就能鞏固。天要拯就誰,就用慈愛來保衛(wèi)誰。

 

 

 

 

《老子》第六十八章

 

【解釋】 善于作武士的不逞勇武;善于作戰(zhàn)的不靠憤怒;善于戰(zhàn)勝敵人的不靠對打;善于用人的,對人謙下。這叫做不與人爭的德行,這叫做利用別人的力量,這叫做與天道符合,這是自古以來的準則。

 

 

《老子》第六十九章

 

【解釋】 用兵的說過:我不敢主動進攻而要防守,不敢前進一寸而要后退一尺。這就叫做沒有陣勢可擺,沒有胳膊可舉,沒有敵人可打,沒有武器可拿。禍害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輕敵幾乎喪失我的法寶。所以兩軍勢力相當(dāng),悲憤的一方會得到利。

 

 

《老子》第七十章

 

【解釋】 我的話很容易懂,很容易實行。天下竟沒人懂,沒人實行。言論要有宗旨,做事要有主心骨。由于人們的無知,所以才不了解我。了解我的很少,效法我的就可貴了。所以圣人穿的雖不好懷里卻揣著美玉。 

 

 

《老子》第七十一章

 

【解釋】 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最好,不止到自以為知道就是毛病,正因為把這種毛病當(dāng)作病,所以才沒有病。圣人沒有毛病,因為他把這種毛病當(dāng)作病,所以才沒有病。

 

 

《老子》第七十二章

 

【解釋】 人民不怕威脅時,可怕的禍亂就要到來。不要逼迫得人民不得安生,不要堵塞人民謀生的道路。只有不壓迫人民,人民才不感到壓迫。所以圣人只求能自知而不自我表現(xiàn),只求自愛而不自居高貴。所以要拋棄后者保持前者。

 

 

《老子》第七十三章

 

【解釋】 勇于有膽量就會死,勇于沒膽量就會活。這兩種“勇于”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討厭的,誰知道是因為什么?所以圣人也難于解說明白。天的道,不爭斗而善于取勝,不說話而善于答應(yīng),不召喚而自動到來,慢條斯理的而善于謀劃。天網(wǎng)廣大無邊,網(wǎng)孔雖稀,而從沒有遺漏。

 

 

《老子》第七十四章

 

【解釋】 人民不怕死,怎么能用死來嚇唬他們?如果使人民經(jīng)常怕死,對那些搗亂的人,我把他們抓來殺掉,誰還敢?應(yīng)由專管殺人的人去殺。要代替專管殺人的去殺,正如同代替木匠去砍頭。要代替木匠去砍木頭,很少有不砍傷自己的手的。

 

 

《老子》第七十五章

 

【解釋】 人民所以饑餓,是由于上面租稅太多,所以才饑餓。人民所以難治理,是因為上面有所妄為,所以難治理。人民之所以不重視自己生命,是因為上面過分地保養(yǎng)自己的生命。所以人民才不重視自己的生命不過分看重生命的人,比過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老子》第七十六章

 

【解釋】 人活著時身體是柔軟的。人死后身體是僵硬的。萬物草木活著時是柔軟脆弱的,它們死后就變得枯槁了。所以僵硬的屬于死亡一類,柔軟的屬于生存一類。所以軍隊逞強就會被消滅,樹木僵硬就會被摧折。僵硬的處于下降狀態(tài),柔軟的處于上升狀態(tài)。

 

《老子》第七十七章

 

【解釋】 天的道不正象拉弓射箭嗎?高了就壓低些,低了就抬高些,有多余的就減少些,不足的就補充些。天的道減少有余的補足不足的,熱鬧的道卻不是這樣,而是減少不足的補充有余的。誰能把有余的拿來補充不足的?只有有道的人。因而圣人干完事情卻沒有仗恃,成功了自己不居功,他不愿意表現(xiàn)自己的賢能。

 

 

《老子》第七十八章

 

【解釋】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能攻破堅強的力量沒有能勝過水的。沒有別的東西能代替它。弱能勝強,柔能勝剛,天下沒有人不懂,卻不能實現(xiàn)。因此圣人說:承擔(dān)全國的屈辱,才算得國家的領(lǐng)導(dǎo)。承擔(dān)全國的災(zāi)殃,才能當(dāng)天下的王。正話好象是反話。

 

 

《老子》第七十九章

 

【解釋】 和解深重的仇怨,必然還會有遺留的仇怨,這怎么算作妥善的辦法呢?所以圣人雖然拿著借據(jù)的存根,而不強迫人家還債。只拿著借據(jù)的是有德的人,只管收債的是無德的人。天道對人無所偏愛,經(jīng)常幫助有德的人。

 

 

《老子》第八十章

 

【解釋】 國要小人少。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看重死亡也不想遠方遷移;雖有船車,沒有乘坐的必要;雖有武器裝備,沒有陳列的必要。使人民回復(fù)到結(jié)繩記事的狀況。吃得香甜,穿的美觀。住的安逸,過得歡樂,鄰國之間互相看得見,雞鳴犬吠的聲音互相聽得著。而人民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來。

 

 

《老子》第八十一章

 

【解釋】 真實的話不見得漂亮,漂亮的話不見得真實。行為善良的人不巧辯,巧辯者不是善良的人。有專門知識的人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懂的人不會有真正的專門知識。圣人沒有積蓄,盡力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實,盡力給與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天的道有利萬物而不加傷害。圣人的道即使做點什么,也不跟人家爭奪。

 

 

上一篇 弟子規(guī)
上一篇 朱子家訓(xùn)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