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理論,情緒是源于個體的想法、態(tài)度、價值。引起個體種種情緒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個體對事件的看法或其自我對話(Self Talk)。Ellis的“A—B—C”理論對此做了深入的闡述,同時也是理念情緒治療的核心論點。Ellis認為引起情緒結束(EmotionalConsequence;C)的并非事件本身(ActivatingEvent;A),而是個體對此事件的想法(BeliefSysten;B)。換句話說,焦慮、沮喪、敵意等情緒結果(C)的產生,并不是由所發(fā)生的事件(A)所引起的,而是由想法(B)所產生的。例如:一個人被解雇時,很沮喪,他或許會認為是“解雇”這件事使他郁郁寡歡,但事實上是他對“解雇”這件事的解釋使他沮喪,他可能告訴自己:“被解雇實在太沒面子了,萬一找不到工作,熟人問起來豈不是丟
人現眼!”就是這些想法引起了他的情緒 。
因此,Ellis認為人的情緒在本質上是一種態(tài)度與認知的過程。所以,一個人的情緒不但源自于個人的哲學信念,且會因為不改變這些觀念而使情緒持續(xù)下去。所以我們可以經由改變我們的想法,來改變與控制情緒:換句話說,即是借著修正我們的想法、內在自我語言,即可減少自我貶損的負性情緒,并消除情緒困擾。由此可知,只要人能控制自己的想法,他就能使自己過著滿足、自我實現的生活,甚至在任何一種情境中都能平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