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很“摳門”。每次哥哥來家里玩,臨走總要帶走一件玩具,弄得小安哇哇大哭。開始家長并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認為是小朋友的物權意識,甚至有時還笑著說他摳門。后來問題出現(xiàn)了,他變得不太喜歡小朋友來家里做客,看到小朋友玩他的玩具,會盯著別人問:“你就是玩玩,不會拿走吧?”他不愿意讓別人動他的玩具,也不會跟家長求助,只會嚎啕大哭,或者說“我不要了”“我要找媽媽”之類的話。
直到這個時候,家長才意識到問題所在:從前哥哥要拿走他的玩具,作為家長沒有明確地站在他這一邊,沒有尊重他的意見,忽略了他的感受,甚至還會笑他摳門。于是家長及時做出了調整。前不久,小安哥哥來玩,又說要帶走玩具,小安不同意,這時小安的爸爸主動站了出來,明確告訴哥哥:你不能帶走,只能在這里玩。過了一會,在兩個小朋友嬉笑正歡的時候,哥哥又提出可不可以帶走一個玩具的要求,小安當時在興頭上,隨口答應了。然后想了一下,跑到爸爸身邊匯報,問爸爸的意見,爸爸說只要你答應就可以。小安歡快地跑回去對哥哥說:“可以帶走,但你玩幾天還要還給我?!?
客觀地說,每種性格的孩子都可能去分享,也可能不分享。如果一個充滿愛心的孩子滿腦子都想著要把玩具攢起來拿到福利院送給更多的小朋友,那么他此刻會拒絕身邊小朋友的請求;如果一個和諧型的孩子忽然想起了之前說好要把玩具送給鄰居小強,小強生氣了會打人,此刻這個孩子也只好拒絕了身邊的這位。那么對于比較強勢、占有欲比較強的孩子,他們就不會分享嗎?
只有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更深刻地認識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