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的私家書單是怎樣的?名人都讀什么樣的書?一觀之下,或許可以增加到我們的人生必讀書目中,幫我們懂史、悟世、明理、養(yǎng)性。
周國平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除了和專業(yè)相關(guān)的《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等專業(yè)研究著作外,他還出版有多本散文集、紀實作品、詩歌集等,其中《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更是打動了眾多讀者的暢銷書。
周國平一直酷愛讀書。在他看來,讀書能讓人內(nèi)心豐富、心靜,不但能夠養(yǎng)心,還能養(yǎng)生。在一次講座中,他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讀不讀書,你從他的面容就能看出。一個人美不美不只是外在的東西,他有氣質(zhì),讀不讀書氣質(zhì)就是不一樣,從表情、神態(tài)、風度都會顯示出來的。許多老學者老得非常美,讓你驚嘆人老了還可以這樣光彩照人。”
在讀書的過程中,周國平主張博覽群書。他大學時就讀于北大哲學系,但看得最多的卻是文學類書籍。那時他偏愛俄羅斯文學,西方文學也讀得比較多,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的著作,都是他在那一時期讀的。在他看來,文史哲不分家,都是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好的文學作品、歷史著作,其中一定也有哲學。一個人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完整一點,沒有必要受專業(yè)的限制?!?
與許多名家一樣,周國平也主張讀經(jīng)典、讀大師的書。他不主張讀二三手的讀物而主張讀原著,比如他說:“你要了解孔子,就應(yīng)該去讀《論語》。你要了解尼采,就不能光讀我寫的關(guān)于尼采的書,而要去讀尼采的原著。”在他看來,那些二三手的書摻雜了眾多作者自己的想法。
同時,周國平也承認,有時候讀者在閱讀時也需要輔助手段,例如想讀一些西方哲學原著而不知道選擇哪部作品,可以先看看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或者美國著名哲學家梯利的《西方哲學史》等寫得好的哲學史書籍,再選定自己感興趣的哲學家,但之后還是要盡快進入閱讀原著的階段。
對于“什么是經(jīng)典”,周國平引用一位著名作家的話解釋說,經(jīng)典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初次讀的時候就感覺似曾相識,因為“它們談的是和每個人都有關(guān)的問題,是人性和人生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基本上每個人都想過,所以會感到熟悉;第二個特點是每次重讀的時候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它們是一個寶藏,可以讓你不斷地挖掘,它們和你之間會不斷地發(fā)生作用”。
讀大師的書,周國平的閱讀原則是“不求甚解、為我所用”。所謂的不求甚解,即不要死磕難點,領(lǐng)會大意即可,用讀閑書的心情讀書;為我所用,即要為自己的精神生長去讀書,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只要“覺得你精神上在提高就可以了,原意是什么不用去管”。用周國平的話來說,就是“讀大師的書,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