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朋友圈、微博突然被首富的1億小目標刷屏了,吃瓜群眾像打了興奮劑般把那兩張視頻截圖貼在自己的朋友圈、微博里,于是只有9套房的王寶強很快消失了,科技圈里面的馮大輝更快地不見了蹤影,更多的人討論的是首富的小目標,首富的來龍去脈,首富的發(fā)家秘史......
據說,“國民公公”王健林“先掙它一個億”的“小目標”還在刷屏中,馬云“爸爸”也在阿里內部會議上有金句爆出,他認為“中國最幸福的人是一個月有兩三萬塊錢”、“超過一兩千萬,麻煩就來了”、“超過一兩個億的時候,麻煩就大了”。
一、其實實現1億的目標真不難
其實吧,實現1個億的目標真不太難,比如你懷揣3萬多人民幣,直接去越南,1人民幣可以換3332.3847越南盾,直接兌換,馬上1億了!
如果你有幸穿越了回到1998年~2004年,啥事也別琢磨,就是買房,貸款買房!然后全部出租出去,這樣不僅能早早實現財務自由,還會實現1億的目標。
坤鵬論知道當年有個做殺毒軟件的哥們兒,在那幾年陸續(xù)買了10套二手房,全部是北京的海淀區(qū),三環(huán)內,現在每平米大概7萬了,就按平均一套60平米計算,現在值4200萬。那幾年買房的錢也就需要180萬左右吧。
前兩天有篇文章叫《過去15年,你錯過多少次發(fā)財機會,回頭數數你會哭死!》
你會發(fā)現,除了2007年2014年之外,買房成了最多的發(fā)財機會,從2000年開始,只要買房就沒錯。
房價真的漲得那么猛烈嗎?其實真沒有,真相是咱們國家貨幣超發(fā)得太猛,30年間GDP增加了100倍,貨幣供應量卻暴增接近900倍,這個在人類歷史上不能說是絕后的,起碼是空前的。
所以有專家說:“如果您的個人財富在過去30年沒有暴增900倍的話,您肯定是拖共和國的后腿了。”
根據專家的總結,人們從20多歲工作,到60歲退休,差不多40年,而一個短周期,往往也就10年。也就是說,你人生每10年,必然有一次重大的機會。
把握住一次,你會過的比一般人好些,把握住兩次,想想都開心,至于把握住三次以上,實屬罕見。
所以坤鵬論建議你,回頭只是為了吸取經驗教訓,眼光還是要向前不斷嘗試,這才是下一次機會能不能把握住,實現1億小目標的靠譜方法。
二、其實人家王健林是站在自己角度說的
王健林接受采訪的原話是,“很多年輕人,有自己目標,比如想做首富是對的,奮斗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
有句成語叫: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健林是首富,身家1700億,1個億真跟九牛一毛似的,就相當于你有1700元,你根本不會覺得1塊錢是個事兒。
所以,王健林說這個目標,估計根本就沒過大腦,或者是帶著上位者的優(yōu)越感。
有數據統(tǒng)計了中國富豪們每天的收益情況:
雷軍日賺436萬元,李彥宏日賺510.26萬元,馬云日賺665.68萬元,馬化騰日賺839.54萬元,而王健林和王思聰每天則將近要賺取881.7萬元。
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其實,王健林的這個小目標,對他而言,真的僅僅只是“小目標”而已。
還記得曾經有個經典的段子,是關于全球首富比爾·蓋茨的:
蓋茨每秒賺250美元,即每天賺2000萬美元,一年賺78億美元;
假如蓋茨掉了1000美元,他才懶得去撿,因為他去撿要花掉四秒鐘,這一彎腰他已賺回1000美元。
王健林和蓋茨一比,太Low了!
蓋茨如果設定小目標的話,那肯定得在1億的基礎上翻10~15倍,“最好先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15億!”
得,全國估計沉默不語!
還是聊聊世界和平的問題吧!
三、為什么人們會對1億這么津津樂道
1.一場屌絲的狂歡
有人認為,這又是“屌絲”文化的一場狂歡。
屌絲這個身份標簽之所以能夠激起眾多網絡圍觀者的共鳴,讓他們產生一種惺惺相惜、抱團取暖的身份認同感,根源于我們所有人都處在一個階層分化和貧富差距異常突出的時代。
在屌絲的字典中,公平是奢侈品,因為“高富帥”和“矮窮丑”在社會資源分配中從來都是不平等的。然而,這些身處社會底層的人沒有對社會現實感到憤怒,他們只是用一種聰明而刻薄的自嘲,來進行自我娛樂以及表達自己的價值判斷。
正如之前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發(fā)言時,馬云表示,創(chuàng)立阿里巴巴是自己人生最大的錯誤,因為在集團工作占去了他所有的時間。
他說:“我人生中最大的錯誤是創(chuàng)立了阿里巴巴?!?
于是那張字幕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錯誤是創(chuàng)立了阿里巴巴?!钡囊曨l截圖火遍網絡。
其實不管是王健林的小目標,還是馬云的最大錯誤,90%以上看到或傳播的屌絲心中想的是,“TMD,你們就裝吧!我要把你們裝逼的丑惡嘴臉讓更多人看到?!?
2.折疊
近期朋友圈里還火了那部小說,科幻地說未來會是折疊生活,但好多人卻認為它其實是寫實。
坤鵬論非常認可《人工智能時代》和《機器危機》這兩本書中的觀點,那就是未來機器人必將取代人類,大批失業(yè)人口的消費能力下降導致社會整體需求量下降,經濟進入到蕭條期。如何解決多余人口的就業(yè)問題呢?最好的辦法是徹底減少這些人的生活時間,再給他們找活兒干,比如像小說中所說的,統(tǒng)統(tǒng)塞到夜里做清潔工。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現在的階層化越來越明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普通人、屌絲根本無法想像到頂級人群們的生活是如何的高大上。
差距之大已經開始延伸至生而就大不同的地步,富豪的孩子出生時就是美國國籍,上的是一年幾十萬學費的國際學校,連保安都一口紐約腔兒。
而且他們的人生道路和大部分中國孩子都不一樣,出國讀名校,然后在國外工作,或者直接接管家族財富。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們瘋傳小目標,對于1億如此不可思議,其實透露的是中國貧富差距增大到了想致富已經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天方夜譚。
3.貧富差距在變大還是在縮小
今年年初,北京大學發(fā)布了《中國民生發(fā)展報告2014》,報告中稱,中國的財產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國財產的基尼系數為0.45,2002年為0.55,2012年我國家庭凈財產的基尼系數達到0.73,頂端1%的家庭占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
基尼系數是1943年美國經濟學家阿爾伯特·赫希曼根據勞倫茨曲線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嵯禂凳潜壤龜抵担?和1之間,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
按照聯合國有關組織規(guī)定:低于0.2,收入絕對平均(中國改革開放前的基尼系數為0.16,是絕對平均主義造成的);0.2-0.3,收入比較平均;0.3-0.4,收入相對合理;0.4-0.5;收入差距較大;0.5以上,收入差距懸殊。
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的基尼系數為0.462,連續(xù)第7年下降,且為有官方統(tǒng)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
據專家稱,貧富差距加大,會出現兩個極端,第一種極端是財富被少數人壟斷,造成極大的社會不公。收入、財富分布的極大的不公會造成經濟循環(huán)的斷裂,造成惡性循環(huán),這是引發(fā)社會動亂、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另外一個極端就是是民粹主義盛行,民粹主義就是一種絕對平均主義的、極端平民主義的思潮。
四、人生必須要設定目標
拋開1億這個小目標不談,坤鵬論認為,人生必須要設定目標,人只要有目標才有學習、前進的動力,否則只能渾渾噩噩,怨天尤人。
設定了目標,你還要學會去分解目標,這個就牽扯到了一種思維方式——總分總,坤鵬論建議你拿出一張白紙,把目標寫在中間,然后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實現方法都列出來,比如:工資、省錢、兼職、炒股......接著再對每個分解出來的方法具體分析成可以落實執(zhí)行的方法,最終總結保留三個大方法,每個大方法再總結保留三個小方法,然后就從明天開始實踐吧。
坤鵬論相信,你只要真正去想,去確實地執(zhí)行,即使執(zhí)行度只有80%,你也會有大收獲。
五、大咖一日行節(jié)目值得商榷
最后,坤鵬論認為魯豫的大咖一日行節(jié)目值得商榷,特別是在經濟下行,貧富差距加大的今天,這種炫富式的節(jié)目,最終產生的正能量沒多少,反而會讓很多底層的人們感到離富有越來越遠,越來越遙不可及,甚至本來有些沾沾自喜的中產階段也會被打擊得全無幸福感。
據說后面還會有董明珠、孟非、許巍、楊麗萍、梁詠琪、葉童、林芳兵、周鴻祎、楊紫瓊等明星大咖。
當今中國急需的不是對富豪們、明星們的吹噓和追捧,更需要的是對普通人、小人物如何在逆境中迎難而上,堅持不懈地追逐理想的宣揚,即使他們最終獲得的只是小確幸,但會鼓舞著更多的普通人奮發(fā)圖強!
版權信息:江禮坤,的一個在互聯網行業(yè)游走了十幾年的老兵,擅長互聯網營銷,目前專注互聯網創(chuàng)新模式及傳統(tǒng)企業(yè)與互聯網融合與轉型,歡迎各種交流與思想上的碰撞,微信:27342537。若想看作者更多文章,可以百度搜索江禮坤的博客或關注公眾微信:坤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