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是道教早期修煉方術(shù)之一。其主旨為守持人之精、氣、神,使之不內(nèi)耗,不外 逸,長期充盈體內(nèi),與形體相抱而為一。以為修習(xí)此術(shù),可以延年益壽,乃至長生久視。 守一術(shù)源于老莊。《道德經(jīng)》第十章云:“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許多注家皆 釋“營魄”為“魂魄”,“營魄抱一”即魂魄合一,形神合一。《莊子·刻意》云: “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薄肚f子·在宥》謂廣成子云: “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
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余歲矣,吾形未嘗衰?!?道教因襲老莊思想創(chuàng)造守一術(shù)。早期許多道教經(jīng)書皆強(qiáng)調(diào)修習(xí)它的重要意義?!短?平經(jīng)》云:“欲解承負(fù)之責(zé),莫如守一?!雹佟叭酥匾?,名為無極之道?!ト私?其守一,言當(dāng)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來,莫不相應(yīng),百病自除,此即長生久視之 符也?!雹凇独献酉霠栕ⅰ吩疲骸吧頌榫?,精落故當(dāng)載營之。神成氣來,載營人身, 欲全此功無離一。”③《西升經(jīng)》云:“天地物類,生皆從一,子能明之,為知虛實,…… 丹書萬卷,不如守一。”④《抱樸子內(nèi)篇·地真》云:“余聞之師云:人能知一, 萬事畢。知一者,無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無一之能知也。……故仙經(jīng)曰:子欲長生, 守一當(dāng)明。思一至饑,一與之糧;思一至渴,一與之漿。”⑤《三元真一經(jīng)》云:“子 能守一,一亦守子,子能見一,一亦見子?!荒芎闶兀嗜蝗?,則正氣離,夫失 正氣者故氣邪,氣邪則死日近也?!雹蕖段宸?jīng)》云:“存一至勤,一能通神,少飲約 食,一乃留息,臨危不疑,一為除災(zāi),天禍在前,思一得生。”⑦盡管各派皆重視守一 術(shù),但由于各自對“一”之解釋不同,因而所守之內(nèi)容或側(cè)重點即不盡相同。歸納之, 主要有四:
(一)守神?!短浇?jīng)鈔壬部》云:“人有一身,與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 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則兇。無精神則死,有精神則生。常合即為一,可以長存 也。常患精神離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隨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當(dāng)守一 身也?!雹唷短浇?jīng)圣君秘旨》云:“守一之法,乃萬神本根,根深神靜,死之無門?!?⑨《抱樸子內(nèi)篇·至理》云:“夫有因無而生焉,形須神而立焉。有者,無之宮也。形 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壞則水不留矣。方之于燭,燭糜則火不居矣。身勞則神 散,氣竭則命終?!瓪馄S麆?,則精靈離身矣?!盇B同樣認(rèn)為形體不能沒有精神,故 云“形須神而立”。其結(jié)論是:“遏欲視之目,遣損明之色,杜思音之耳,遠(yuǎn)亂聽之聲, 滌除玄覽,守雌抱一,……以全天理爾?!盇C即遏制過多的欲求,保持精神的清靜,使 形神合一而長生?!短现腔巯д娼?jīng)》云:“一無形象,無欲無為,……貪欲滯心, 致招衰老;得喜失嗔,致招疾??;迷著不改,致招死歿。
治救保全,唯先守一?!匾惶竦男募拍?,損欲折嗔,返迷入正,廓然無為, 與一為一,此乃上上之人先身積德所致也。”AD《道教義樞》卷七引《老君戒經(jīng)》曰: “凡存一守神,要在正化,心正由靜,靜身定心,心定則識靜,識靜則道會也。”AE 《道樞·虛白問篇》曰:“抱一者,煉神也?!蚰鼙б皇刂?,則神氣不散,名真人 矣。”AF以上諸書所論之“守一”即守精神,是對老子之“營魄抱一”和莊子之“唯神 是守,……與神為一”思想的繼承,也是守一術(shù)最基本的內(nèi)容。但是與此同時,道教又 將此“精神”人格化,認(rèn)為它們居于人體內(nèi)和天地間,名身內(nèi)身外諸神,以為存守和存 思它們,人可長生不死,此名存神、思神。 這就遠(yuǎn)離老莊思想而純具宗教意義了。 ?。ǘ┦貧?。一些道書又將“一”釋為“氣”(或稱精氣,或稱元氣),故守一即 為守氣。《老子河上公章句》云:“人能抱一,使不離于身,則長存。一者,道德所生 太和之精氣也。
一之為言,志一而無二也?!薄皩J鼐珰馐共粊y,則形體能應(yīng)之而柔順?!盇G “人能自勝,除去情欲,則天下無有能與爭者,故強(qiáng)?!薄叭四茏怨?jié)養(yǎng),不失其所愛 (受)天之精氣,則可以久。”AH“人能以氣為根,以精為蒂,……深藏其氣,固守其 精,使無漏泄,”“深根固蒂者,乃長生久視之道?!盇I《老子想爾注》反對“指五臟 以名一”(即將“一”釋為人體之某部位),稱“一”為“道”和“道誡”,但它對 “道”的解釋實為“氣”或先天元氣。曰:“一者道也,今在人身何許?守之云何?一 不在人身也,諸附身者悉世間常偽伎,非真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間,但往來人 身中耳,都皮里悉是,非獨一處。一散形為氣,……”AJ故守一守道實為守氣。《抱樸 子內(nèi)篇·地真》云:“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癃q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養(yǎng)其氣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氣竭即身死,……故審?fù)滤?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氣,然后真一存焉,三七(指三魂七魄——引者注)守焉, 百害卻焉,年命延矣?!盇K唐道士尹諳《老子說五廚經(jīng)注》云:“人之受生皆資一氣之 和以為泰和,然后形質(zhì)具而五常用矣?!瓌t守本者,當(dāng)……內(nèi)存一氣以和泰和,(泰 積)和一而性命全矣。”又云:“得一者,言內(nèi)存一氣以養(yǎng)精神,外全形生以為居泰, 則一氣沖用與身中泰和和也。……老子曰:萬物得一以生?!盠B(三)守精氣神。一些 道書又認(rèn)為精氣神為人體生命不可或缺的三個要素,是由一(或道)所生且合而為一者, 故守一即守精氣神三者,又稱守三一?!短浇?jīng)》云:“三氣共一,為神根也。一為精, 一為神,一為氣。此三者,共一位也,本天地人之氣。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 氣者受之于中和,相與共為一道?!嗜擞麎壅撸水?dāng)愛氣尊神重精也。”LC《太平 經(jīng)圣君秘旨》云:“欲壽者當(dāng)守氣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為一?!盠D《道教 義樞》卷五引《洞神經(jīng)三寰訣》云:“一者精氣神也。釋曰:精神氣三混而為一?!?亦曰夷希微?!盠E(四)守三丹田。一些道書又稱三一為三丹田,故守一,守三一 即為守三丹田?!短浇?jīng)圣君秘旨》云:“夫欲守一,乃與神通,安臥無為,反求腹中?!?LF《云笈七簽》卷三十三“守一”云:“夫守一之道,眉中卻行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 房,三寸為上丹田,中丹田者心也,下丹田者臍下一寸二分是也。”
《三元真一經(jīng)》 云:“真人所以貴一為真者,上一為一身之天帝,中一為絳宮之丹皇,下一為黃庭之元 王,并監(jiān)統(tǒng)身中二十四氣,……若能守之彌固,則三一可見?!盠H此外,還有守真一、 守玄一之說。所謂守真一,《三元真一經(jīng)》云:“氣結(jié)為精,精感為神,神化為嬰兒, 嬰兒上為真人,真人升為赤子,此真一也?!盠I《道樞·虛白問篇》則曰:
“真一者,在北極太淵之中,其前有明堂,其一有絳宮,于是華蓋金樓,左杓右魁, 龍虎分衛(wèi)焉?!盠J所謂玄一,《抱樸子內(nèi)篇·地真》云:“守玄一,并思其身,分為三 人,三人己見,又轉(zhuǎn)益之,可至數(shù)十人,皆如己身,隱之顯之,皆自有口訣,此所謂分 形之道?!盠K據(jù)此,所謂守真一、玄一,或許是守一時所存守的某個真人、仙境之狀貌 或顯現(xiàn)的某種幻覺。
守一屬道教修煉術(shù)之靜功,其側(cè)重點不在煉形而是煉神,目的是通過它排除心中雜 念,保持心神清靜,使神經(jīng)獲得良好的休息條件,達(dá)到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及強(qiáng)身健體。 它所積累的經(jīng)驗,為后世內(nèi)丹術(shù)所吸收,成為內(nèi)丹修煉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繼續(xù)被充實、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