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勢力、眼光、德、智、勇
大道行者太空思維的九字理念,
看懂了,必定成功!
自私:什么是自私?自私就是把自尊、自重、自愛、自信、自立、自強、自警、自醒…等一切屬于自我美好的東西、放到自己的靈魂深處。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
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自私比黃金還金貴。所以,你必須自私,自私的極致是無私??鬃诱f,“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辈蛔运骄蜎]有“結果”,沒有“結果”你再多的良善還不是一張空頭支票?所以,你有必要來一次重生的自私。
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成功者就是要學會“自私”,要把一切自我美好的東西放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是人都有私心,都會注重自己的利益,這是最原始的東西。每個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報的,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何獲得回報?很簡單:“給予所有得到一切”。
所以人與人之間以彼此謙讓為基礎,不僅每個人的利益不會受損,雙方在互幫互助、互利共贏中還能使彼此獲得更大的利益。請謹記:最大的“自私”是無私!是“天下為公”。前提是要做好,把一切美好的東西放在自己的靈魂深處,既:“自尊、自重、自立、自強、自信、自愛、自警、自醒”。否則一切都是無用之功!
所以只有真正做到了“自私”才能夠掌控自己。才能為自己泛濫如河的私欲筑起一道堤壩,并且牢記,勢必要固若金湯、滴水不漏。否則你留存了一點私欲,就如同在堤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壩的決堤。因為這時你整顆心都還是欲望主導的,只是潛伏了下來。所以克己修身,是來不得半點妥協滴!唯有本心呈現,才能清明、放松和自在。
我常常觀察周圍人們的狀況,許多人常常煩惱、憂愁、發(fā)脾氣、心緒不寧、痛苦、焦慮、不滿、忌妒、怨恨、生氣、愁眉不展、怨聲載道,這也看不慣,那也不順眼,消極、負面、悲觀等等,我們一直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抱怨愛情的不公平,但是你想沒想過,為什么你去抱怨,因為有了你的抱怨才讓這個社會充滿了抱怨!其根本原因是沒有學會真正的“自私”。
你為什么生氣?因為你沒有學會“自私”??!你為什么忌妒、憤恨、怨氣沖天?因為你沒有學會“自私”?。∧銥槭裁纯偙г箘e人?為什么總說他人壞話?為什么要道是非說閑話,因為你沒有學會“自私”??!
不要經常因生活中的一些細小過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個人一輩子都會生活在數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錯已鑄成,且又無法彌補,要當機立斷:吸取教訓,以后不要再犯。這種很干脆的自我警醒,比放在心里悔恨更有用。你要學會真正的“自私”,最大的自私是無私。
也就是說,在傳統(tǒng)的生活程序中,每一個人只能向生命的下界轉化,在新的生活程序中,你必須改變傳統(tǒng)思維朝著太空思維一步步走去。因為要改變固有的傳統(tǒng)思維和意識,改變在舊程序形成的習性,還需要不斷更新和努力建設自己的心靈花園。那就是觀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否則,不是自行淘汰出局,就是被程序淘汰出局。
所以說,當一個人把一切屬于自我美好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放到了自己的靈魂深處時,才真正做到了無私,也就是最大的自私。因為這個時候,無私帶來自私能夠產生的效益,想要什么基本都可以如愿。
現代社會是大數據智能時代,“共享”慢慢成為趨勢,比如說數據,你不共享出去,怎么使用?怎么產生效益?現代社會是一個“抱團”的社會,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一個成功的人,首先是一個會分享的人,單打獨斗很難有成就,更不要說獲得幸福。
私心本就是人的本性誰敢說自己沒有私心?一切都是人的自以為是的言論罷了!沒有私心,就如同沒有自己的想法一樣。為什么這么做,追根究底還是要為了自己。自己沒有理由,去做也不會做得很好。自己沒有動力,因為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為了什么去做。
沒有自私的心,怎么能夠順著自己的想法去選擇,沒有選擇又怎么能走出屬于自己的一步呢?“自利利他”,你自己先成就自己,你自己的戒定慧、聞思修,你自己的知行合一才是最重要的。真正自私的人是做到了人們所期望的無私。
正如德魯克所言:“如果一段交往不能給你帶來絲毫利益,就會被本能地拋棄?!弊畲蟮睦媸恰叭松鷪A滿”,你總要習慣在告別中找到真正的自我。所以,當你還不能從容地生活,說明你為自己考慮的還是太少,說明你遭受的苦難還不夠多。請記住是你掌控生活,你不能讓別人的生活控制了你。越在乎別人感受的人越容易活得憋屈,越舍不得花錢的人越容易過苦日子。自私的根源恰恰在于對自己缺乏愛意。不喜歡自己、不接受自己的人總是處在恒久的、關切自己的焦慮之中。
人天生就會趨利避害的呀,這難道不是人的本能嗎?誰有病啊,會選擇對自己不利的事做。我們更應該學會的是自私,以自己為中心,照顧自己的情緒,走自己想走的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做最真實的自己,不委曲求全,不做無謂的犧牲。
個人好了,社會就好了。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就是為整個和諧社會做貢獻了。因此,我們有必要從本質上去理解自私,這樣才能擺脫傳統(tǒng)偏見給我們造成的糾結與束縛,活得更幸福,也就更自由。
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自己的利己之心而感到愧疚,一個人的私心,原本是你的天然權利,天賦神權的基礎。自私也并非不道德的行為,因為我們只有在為自己努力的時候,才會擁有強大的動力,這種動力會激發(fā)我們所有的潛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并且獲得真正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人,怎么可能更好地服務與社會,服務與人民呢?
勢力:趨利避害,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報。
如果說自私是自我保護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勢力(趨利避害),也是生而為人的一種本能。
勢利,按字面解釋是形勢對己有利。聰明人做事注意用勢,而愚蠢的人卻只知用力。用勢可以四兩撥動千斤,用力卻如與千斤之力相抗衡,難上加難。所謂“英雄造時勢”,只有在善于用勢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然后再跟隨著事物發(fā)展中不斷出現的矛盾變化而隨機應變,順勢制訂應對之策,如此才能成就事業(yè)。
世上任何事物都存在著矛盾的兩面性,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矛盾的轉化有時非常迅速,有時又很不明顯。而矛盾雖在,皆以利為;矛盾之在,皆可利用;矛盾相轉,因勢行策。
那好比我們人類是螞蟻,生活在蟻洞中,絕不會知道森林、大海、山峰、地球、銀河、宇宙,但偏有幾只螞蟻,知道了這些,明白有更大的規(guī)則在運行一切。于是揚長避短,借勢而為,充分發(fā)揮我之長處,避開我之短處。才能趨利避害,獲致成功!
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萬物生靈皆有其賴以生存的優(yōu)勢,同時也必定有其相對的劣勢存在。不要拿雞蛋去碰石頭,而要拿石頭去碰雞蛋。所以,只有掌握趨利避害的原則,謹守原則,方能轉禍為福,棄逆從順,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報。從而保護和擴大自己的利益,成就自身價值,以一定之規(guī)笑對風云突變。
縱觀古今,趨利避害、揚長避短成就偉業(yè)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春秋時期,孫臏用下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的方式幫助田忌獲勝;抗戰(zhàn)時期,主席放棄了走蘇聯紅軍“城市包圍農村”的老路,毅然決定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以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所以,
一個智者,
他的目標不是追求完美,
而是盡其可能地避免不幸。
趨利避害,不僅是人的本能,也是各種生物的本能。趨利使生物習得更強的生存能力,避害使得個體的生命得到延續(xù),進而保證了物種的延續(xù),其中的優(yōu)勝者在大自然的優(yōu)勝劣汰中生存下來,并促使物種不斷向高級進化。
連花朵都喜歡追隨著太陽,一天內不知疲倦地轉動N多次方向。
人們會依附、追隨、仰望能量巨大的強者,希望得到庇佑和好處,這是人類千萬年進化來的智慧。
趨利避害是本能,放大痛苦是無能。勢利之勢者,非自有之勢,實為借勢之勢。墨子認為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的。墨子說,“我為天之所欲,天亦為我所欲。然則我何欲何惡?我欲福祿而惡禍祟?!蹦右徽Z道破了人性的趨利避害原則。
故《大取》又言,“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所未有而取焉,是利之中取大也;于所既有而棄焉,是害之中取小也?!?
這是說,在沒有壓力或危險的情況下,人是趨向于利之中取大利;當有外界壓力或危險出現時,人權衡利弊,棄大害取小害或棄大利取小利。而后者是不得已為之,本質上是“人之所執(zhí)”——“取利也”。
眼光:站得高,看的遠,看清事物的本質。
人都有眼睛但是未必都有眼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方能看清事物的本質。重點是站在哪里高?絕大多數人認為,站在樓頂上,站在山上…這無可厚非,如果你從100層樓往下看,全是美景。如果從2樓往下看,也許全是垃圾。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問題若沒有格局,看到的都將會是雞毛蒜皮的事!站在高處,整座城市不過就是幾座樓房,飛機上從云端俯瞰城市,城市也就變成了盆景。
但這還不是最好的眼光。從偉大事業(yè)的角度講,你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思維,要想成就偉業(yè)就必須站在太空上看地球的問題,也就是形成太空思維。這一點做不到的話,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法,那就是把自己交給一位巨人,與巨人合二為一完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巨人的角度看問題,達成行思維。如此而已!
大道至簡:“道”本來就是現成的。可悲催的是,我們一直都在跟自己玩頭腦游戲,總是向外求,向知識里面去找,這樣反而被自己所知道的那點可憐的知識,給硬生生的擋在在門外了。
不想干,也不愿意去想,安于現狀、與世無爭、每天做著美夢,溫水煮青蛙,這種人是舒服死的…
觀天下就如觀遠山,不能單靠眼睛,要用直覺,要用心。直面新生事物,一定是用聯系的、發(fā)展的眼光。否則明明是好東西,卻愣是硬生生說成是一個壞東西,結果耽誤了自己,又傷害了別人。最后你不得不承認:你一生最大的失敗不是跌倒,而是從來沒有去改變自己!
說白了人生就如棋子,置于盒中永遠都是死棋,只有完全把自己置于局中,你才會生動起來,爆發(fā)出無限潛力。也只有融入局中,你才會突破世俗的禁錮,以磅礴之勢,去創(chuàng)造不可能!記?。簤粝胧遣挥媒忉尩模坏┏尸F就足以引爆整個世界!
否極泰來,物極必反,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對于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叭硕际潜槐瞥鰜淼摹薄N覀兠恳粋€人都具備了無限的潛能,只是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
所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當你走到壓力山大的時候,不要焦燥,沒關系,因為這只是生活對你的一點小小考驗。你要調整好心態(tài),相信自己,一切都能處理好,時勢造英雄、窮則思變。這樣你所面對的壓力將會變成巨大的動力,倒逼著你走向成功。
大格局,即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大格局決定著事情發(fā)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勢。
在人與人的對弈中,舍卒保車、飛象跳馬等種種棋招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博弈,棋局的贏家往往是那些有著先予后取的度量、統(tǒng)籌全局的高度、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的方略與氣勢的棋手。
所以成功本身并不是很難,真正難的是你不愿改變,卻還妄想著成功。人生在世,若想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回過頭來可能你就成功了。很多時候,只要理想堅定,行動果決,即便行囊簡單,也能抵達人生的遠方”。
人活一生,需要很多能力。但所有的能力,終將匯聚于一點:——勘破表象,洞見事物本質的能力。簡而言之,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就是事物的本質。把事情看得越單純,就越接近真相,也就越接近真理。
因此,抓住復雜現象背后單純的本質,這樣一種思考方式極為重要。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關鍵是你是否跳出自己的怪圈,用聯系的、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堅決問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只有回到自己的心,打掉自己的情緒,消滅立場,去掉偏執(zhí)與偏見,從智慧的全維視角,再來看這個世界,就會看到大千紛紛,會看到萬古千秋,就這樣一步步的,接近于事物本身。
如孔老夫子那樣抽絲剝繭,扒開絕對與固執(zhí),扒開自以為是,最終見到的,是我們那顆完美的、始終呈現著希望、未來與快樂的初心。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原本是為了認清世界,認識自己,但迷失途中帶來困惑,讓我們沉陷于欲念之海。就從現在開始,走出痛,走出傷,走出怨,走出憂,那與日月光華般的智慧同在的,才是真正的我們自己。
德:放下面子,心胸寬廣,以德報怨。
“以德報怨”可以扭轉乾坤,創(chuàng)造奇跡。
道生成了萬物,但不占有萬物;替萬物做了所有的事情,但不以此要求回報;幫助萬物成長,但又不主宰萬物。這就是最高深的“德”?。?
在這里,最有說服力的證明應該是大地。大地生養(yǎng)了所有的動物植物,給它們養(yǎng)分食物,幫它們成長,但大地占有它們了么?從來不占有!大地是最好的道的例子??!所以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德報怨”從來就不是為了便宜對方,而是為了放過自己。所以,以德報怨,可以讓你的生命更有意義,更加快樂,你才得到最后的勝利。
想著寬恕他、祝福他、甚至去幫助他,然后去愛你的敵人,你會放下心中所有的苦,會得到真正的自由,能夠以德報怨,以善報惡,以愛報恨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才是最后的贏家。
有人會問,都以德報怨了,那惡人誰來懲治,正義誰來伸張?一靠法律,二靠因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惡人自有天收。再說了,都以德報怨了,自然就扭轉了這種惡惡怨怨的不良循環(huán),那還有惡人嗎?這是老子交給我們的人生道理。
如何解除矛盾、化解怨憤?老子主張“以德報怨”,老子認為,對待怨憤的的最好方法是以德報怨,這也是老子之善的最高境界。
從道的層面來看,以德報怨即是道的體現,乃為大善。從社會個人的角度看,以德報怨思想的重點在于為善去惡,而不是無限度地容忍或者放縱邪惡。所以,化解怨恨最好的方法是壓根就不結怨,好事不求回報,壞事不去算賬,自然就沒有任何結怨的可能了。
所以“抱怨以德”,這是人生的一寶。如果誰能學會“抱怨以德”的這種態(tài)度,而且你真的能去做的話,我覺得這個人的人生很快就會改變的。
事上修心,心上了事。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更應學會感怨。這是人生的辯證法。感怨需要的是寬廣博大的胸懷,海納百川的氣度。
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觸動了你的愚鈍;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的自立;感激鞭笞你的人,因為他激發(fā)了你的斗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擦亮了你的雙眼;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意志。
以德報怨,寬恕的是別人,放過的是自己。仇恨會蒙蔽發(fā)現幸福的眼睛,惡永遠無法戰(zhàn)勝善!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我們可以讓自己的世界凈化,可以把糟粕過濾。所以,我只傳播正能量。
智:付出是最大的智慧。
老子說,眾人都光輝炫目,唯獨我好像迷迷糊糊;眾人都活得明明白白,唯獨我好像渾渾噩噩。世人仿佛都很靈巧,有自己的本領,同時又在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只有我愚昧笨拙仿佛一無是處。
鄭板橋也有過一句感慨:“聰明難,糊涂亦難,由聰明轉糊涂更難,所以難得糊涂?!比嘶钜皇?,不能太聰明,太聰明的人往往就容易炫耀自己的聰明,他們習慣性的自以為是,為人驕傲,做事獨斷。往往自恃聰明,喜歡追名逐利,往往得到一時的利益,卻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機關算盡,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而那些看似木訥的人,卻往往能夠在大事上立定立場,不容易誤入歧途,在小事上也能多聽取別人的意見,看似愚笨,其實卻是智慧。
所以,大智若愚:明明自己是塊肉,就要做一根稻草!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覺得自己有多少價值。做好一根稻草,只要跟大閘蟹合二為一就行了。我們做的就是不要考慮回報,只需要給予別人愛就可以了!因為我們是被成功的,是被高高在上的(悟到得到)。
自己明明是一顆小草,愣是硬充一顆大蔥也就罷了,怎么可能和大樹一比高下呢!《道德經》里講: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此颇驹G質樸,甚至愚笨的,其實才真正得了人間的大智慧。
“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愚笨的人知道自己沒有先天的優(yōu)勢,所以他們往往不會賣弄聰明,也不會投機取巧,他們一口一口吃飯,一步一步走路,遇到問題就用力鉆研,直至攻克為止。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必將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彼翘煜伦钊彳浀臇|西,但是卻能夠擊穿最堅硬的巖石,這就是柔弱可以戰(zhàn)勝剛強。柔,就是不要硬挺,要懂得彎腰。一味的剛強沒有好處,必要的時候,人要懂得示之以弱。柔,是謙卑。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一個人只有謙虛處下,才能收獲更多的知識和見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獲得最后的成功。
勇:敢擔當,言必行,行必果;知行合一,才有結果。
學習領航者系列重要講話,我們發(fā)現,“擔當”是一個高頻詞。“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擲地有聲的“金句”,匯成一句話,就是一以貫之的執(zhí)政理念——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大事難事看擔當,小事瑣事看修養(yǎng)。面對難題,你是一推了事還是迎難而上?出現問題,你是逃避責任還是勇于擔當?
敢擔當的人有機會,會擔當的人有地位。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來都不缺少責任,缺少的是把責任放在心上;也從來不缺少擔當,缺少的是將擔當付諸于行動。擔當的首義在于為自己的責任擔當,不再找借口,不再逃避。
擔當這個詞說是很好說,但真正能做到的人,百不存一,不要問自己是不是一個有擔當的人,直接問自己為什么不肯擔當自己的人生,你在怕什么,是想不勞而獲而不肯付出代價,還是自我價值太低,害怕別人不肯承認自己?不管你的情結是什么,往前走,告訴自己,擔當是很累很辛苦,同時越累越辛苦,越能夠推動自己的成長。
心缺自尊,言行必卑賤;心缺敬畏,言行必隨便;心缺誠實,言行必虛妄;心缺涵養(yǎng),言行必粗陋;心缺智慧,言行必愚癡;心缺良善,言行必惡毒;心缺美德,言行必低下。
人的言行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映射出的是自己的靈魂。言必行,行必果;知行合一,才有結果。真君子,當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把直面問題、破解難題的擔當壓在肩頭。這種舍我其誰的勇氣,才稱得上當之無愧的勇。
擔當不是一種負擔,是對人能力的一種考驗。如果你有維護世界和平的本領,就不要宅在家里休閑娛樂;如果你可以幫別人達成心愿,那你就不要僅僅停留在讓自己成功;如果你會創(chuàng)造更多新的東西,那就不要躺在原有的功勞簿上。
因為,擔當是大道踐行者的一種胸懷,是一種可以升華自己的力量,只有釋放這種力量,才會讓人發(fā)光發(fā)熱,從而照亮人類共有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