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07年底的美國次級貸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中國亦未能獨善其身,塵埃落定之后,縱觀這次金融風暴的成因,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除了美聯(lián)儲監(jiān)管不力,實行低利率政策等原因外,美國的產業(yè)結構不太科學、合理,這不能不說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故然,美國科技名列世界第一,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其重心主要在于高科技,比如電子、生物工程、汽車納米等領域,制造業(yè)的許多領域自然薄弱,所以一旦發(fā)生金融危機,其經濟體無法吸納因危機而突然產生的失業(yè)人口。
就我國經濟而言,我國經濟對美國的依存度非常高,我國出口導向型企業(yè)的產品主要是用于打入美國市場,而這些產品主要是一些低附加值得產品,如鞋、帽、玩具、箱包、服裝等,一旦美國經濟出現(xiàn)問題,我國經濟就不能不受到嚴重影響,沿海許多廠家的倒閉就是最好的說明。這也轉過來說明中國的經濟結構的不科學、不合理。
歷史往往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仡櫴荒昵?,(一九九七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撰文探討這次危機的成因,不少人指出其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們應該吸取的重要教訓,就是當時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產業(yè)結構不合理——過度投資以及主要投資于股票、房地產等行業(yè),而不是制造業(yè),致使經濟中產生了大量的泡沫。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與當時的東南亞諸國非常相似。盡管格利·肖和歌德斯·斯密、麥金龍在考察了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發(fā)展的道路后,盛贊中國的金融主導型發(fā)展道路保證了經濟的高速度,然而由于中國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迄今為止任然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許多比例關系沒有理順,缺乏計劃與安排的搭配,加上人名幣升值的壓力,致使中國經濟呈現(xiàn)出通脹和通縮、流動性過剩與流動性短缺、過冷和過熱并存的局面,不僅如此,由于中國處于U型的國際產業(yè)鏈的最低端,即生產制造就使中國經濟處于這樣一種尷尬境地,即中國要發(fā)展第二產業(yè)(制造業(yè)),就要以污染我國的自然環(huán)境、浪費資源為代價,而且每創(chuàng)造一美元的價值,就要被美國剝削(奪)九美元,而不發(fā)展制造業(yè),中國經濟又會陷于停滯(頓)。有學者認為,中國的經濟泡沫比當年的東南亞諸國嚴重,之所以沒有發(fā)生像他所說那樣的金融危機,是由于資本賬戶(項目)未開放。有人把中國的高儲蓄率和資本賬戶未開放條件下的二元經濟結構戲稱為“借來的經濟發(fā)展”,面臨這樣的經濟形勢,中國經濟何去何從不能不是美國次貸以后,擺在專家、學者、政策制定者(當局)面前的一個非常重大而嚴肅的問題,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使中國經濟擺脫要不要發(fā)展工業(yè)化(要不要發(fā)展制造業(yè))的尷尬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