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應該都聽過業(yè)內這樣評價績效考核的效果,3%的企業(yè)覺得還可以,97%的企業(yè)都覺得不理想,為什么?企業(yè)不重視?還是人力資源部門的能力不行?還是員工不配合?
根據多年高管經驗,以及與業(yè)內同行的交流,我總結了八個影響考核效果的因素,與大家一同交流和探討。
第一個因素:我們選擇誰來做
績效考核項目到底選擇誰來做,這是一個最起點也是最根源的問題,也就是說這個項目最終效果的好壞,與誰來主導有很大的關系。
我們常說,只要人選對了,這個事情就對了一半兒,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比比皆是。所以說,如果我們的考核效果不理想,首先應該考慮這個項目在導入的過程中,選擇的項目負責人和這個核心團隊是否有問題,如果是這樣初始就會先天不足。
那怎么選擇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和團隊的成員呢?我們必須要知道選擇的標準:
1. 既然是考核,就必須考察這個團隊關于考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是否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考核實戰(zhàn)經驗。
2.要對整個公司業(yè)務運營流程非常清楚。因為考核中要約定很多指標,而這些指標的提取是以業(yè)務流程為依據的。就算團隊的成員非常精通考核的知識,但這也只是基礎,起核心作用的是對業(yè)務流程清晰和掌握的程度。
3.最關鍵的條件是,即這個團隊的負責人是否具備強大的協(xié)調能力。引入考核其實是引入新的管理習慣,這是一種變革,如果選擇的團隊負責人協(xié)調能力不夠,是不足以推動變革的。
理想的項目團隊必須具備以上三種能力,即精通考核的專業(yè)知識并具備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熟悉公司的業(yè)務流程,具有變革的推動能力。
如果團隊的第一負責人同時具備這三種能力,這是最理想的,當然如果不能同時具備,則需要通過多種資源的組合來達到這個要求。
我們看一下通常情況下這三種能力都來源于哪里?
1. 考核知識來源于內部的人力資源部或外面的咨詢公司。
2. 業(yè)務流程的熟悉來源于負責公司全面運營的負責人。
3. 協(xié)調能力,無庸置疑,來源于企業(yè)的老板或總經理。
所以說,我們在組建這個團隊的時候,項目的第一負責人必須是協(xié)調能力最強的人,即企業(yè)的老板或總經理,如果說項目的負責人是人力資源總監(jiān)、人力資源副總或其他人,那么初始這個團隊就不具備這個能力。
這個團隊還要包括哪些人呢?一類是人力資源專業(yè)人士,一類是負責處理事務性工作的人員。
1.人力資源專業(yè)人士,這是考核知識的技術支持人員??梢詠碜怨緝炔康娜肆Y源部門,也可以用外面的咨詢公司。內部好還是外部好呢,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需要根據公司的現狀、行業(yè)的特點、發(fā)展的階段和管理的基礎等具體條件來考量。關于人力資源部門與咨詢公司的對比,我們可以從下表中看出優(yōu)劣:
人力資源部門
咨詢公司
從成本角度看
低
高
從對業(yè)務流程的熟悉看
內部人員可能熟悉,如果他經過其他部門的輪崗,比如豐田的人力資源部門。
一定要挑選對本行業(yè)的流程熟悉,有過類似經驗的咨詢公司。
從位置看
處在事中,如果公司內部的關系比較簡單,可以選擇。
處在事外,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衡量,如果公司內部的關系比較復雜,選擇咨詢公司較為妥當。
從考核的專業(yè)知識看
要盤點人力資源部門的人員,有可能高,可能一般,也可能低。
專業(yè)人士,一定具備相關的知識。
所以說,一定要選對用哪部分作為技術支持的人員。就算是選擇了咨詢公司作為技術支持,公司內部的HR人員也一定要包含在內,因為這是一個學習與提升的過程,同時日后維護的鏈接是需要HR部門跟進的。
2.處理事務性工作的人員也包含兩類:
a)首先是負責全面運營的常務副總經理,如果是老板或總經理親自負責全面運營,這部分可省去。
b)老板或總經理的助手(總助/秘書),需要處理日常的事務性工作,包括整理、統(tǒng)計、聯絡等等。
總的來說,一個完整的團隊,需要包含以上三類的人員,即人力資源專業(yè)人士、負責全面運營的負責人和老板或總經理的助手。
如果說我們的企業(yè)目前正準備進行績效考核的項目,那么大家可以參照以上的標準看看如何組建我們的團隊;如果說績效考核的項目正在進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大家可以回憶一下,看看負責項目的團隊是否具備這些知識和要求。
第二個因素——總經理的角色定位,請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