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板挺你
老板可能是你工作上的阻力,但也可以是最大的助力。
懂得管理老板,就能讓他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
「老板什么事也不做,只會出一張嘴?!?
「明明自己說過的話,卻絕口不提,硬說是我沒聽清楚?!?
「老板,你可不可以不要再逼我?我真的做不到!」
這些心聲你是否覺得似曾相識?員工私下抱怨老板的戲碼天天上演,你我也許都曾經(jīng)是上述場景中的主角。
首度制作「與上司相處最困擾的問題--員工怨恨老板指數(shù)大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若滿分為5分,近8成員工對老板的怨恨指數(shù)高達3分以上。
「主觀意識太強,聽不進我們的意見」、「指令不清,朝令夕改」則是員工「最痛恨」老板項目前2名;也有近2成的員工痛恨老板「老是忘記自己說過的話,卻要下屬扛責任」。
至于跟老板共事碰到最大的問題,最多人是「雙方溝通不良」、其次是「彼此關系難拿捏,不知是朋友還是敵人」,以及「老板EQ低,常常破口大罵」。
顯見老板與員工之間,彷佛永遠隔著一道無形的心墻。而大環(huán)境愈是不景氣,主管跟部屬間,愈是容易劍拔弩張,讓很多人工作時的痛苦雪上加霜。分析起來,最大的原因有二:
首先,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大多數(shù)主管都在一夕之間背負從未經(jīng)歷的龐大壓力,焦慮感更深。
就像是身陷滾燙的壓力鍋中,當內(nèi)部和外在環(huán)境同時加壓,所有小問題被放大查看時,若互信基礎不夠穩(wěn)固,就會加深彼此的猜忌,甚至產(chǎn)生交相指責、互推責任等失控的行為和現(xiàn)象。
除了大環(huán)境因素,世代差異則是另一項催化劑。傳統(tǒng)觀念總認為老板代表權威,員工對上只有主從關系,不敢忤逆,言聽計從。作部屬的,頂多將對老板的不滿,化為私底下隱形的矛盾。
隨著八0、九0年進入職場,重視自我表達的世代特質(zhì),讓原本只存在內(nèi)心的情緒動輒浮上臺面,就更容易擦槍走火,演變成沖突。
不管是進一步求積極升遷,或是退一步只要工作順遂、生活快樂,「向上管理」都是這個時代的顯學,如同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說的:「你不必去喜歡你的主管,也不必去恨他;然而卻必須管理他,他才會成為你達成目標的資源?!苟孟蛏瞎芾恚褪枪芾砦磥?。
老板不挺你,責任在自己?
既然和老板打交道如此重要,為什么很多人都無法真正讀懂老板的心思?
分析大多數(shù)人做不好「向上管理」的原因,「因為一般人不夠重視,或沒有意識到它的必要性。」
其次,把管理老板當成禁區(qū)和禁忌,逃避它,沒有把它當成自己的責任。
很多人常質(zhì)疑為什么升遷的對象不是自己?
因此怪東怪西怪老板,或影射被選上的人會做秀、拉關系,卻忽略真正的重點:「如果你很好,但沒有人知道你很好,那是誰的問題?」
第3,大多數(shù)人都忽略了「老板也是人」,需要溝通,甚至適時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當然,沒有人天生就懂如何管理主管,一定都經(jīng)歷過學習的過程。從高度競爭的環(huán)境中開始修煉這門課。向上管理的第1章,就是取得老板信任,跳脫「需要老板盯」、「被老板管理」的被動角色。
取得老板信任最快速的方法,莫過于不僅完成上司交付的任務,成果更超出他預期,甚至從不同角度提供他解決方案。
態(tài)度上:主動管理老板,而不是讓老板管理你
掌握到老板們在想什么?要的是什么?他們抱怨下屬的是什么?
唯一讓自己擺脫條件局限的方式,就是所做、所想都比主管要求更進一步,做個 “overachiever"(超限表現(xiàn)者)。
表面上看似付出更多,但其實是化被動為主動,不僅讓主管知道必須以「合作」的方式來指揮,更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揮灑空間。
情緒上:在老板發(fā)怒前,先拆除他的引線
做超出本分的事,讓老板肯定你,這部份還算「操之在己」,高級到「管理」老板的時間和情緒,就得多費點心思。
向上管理是學習如何與老板合作、培養(yǎng)默契,其中最核心的技巧就是「溝通」。
面對研發(fā)主管,就要把文件內(nèi)容解釋得很清楚;面對業(yè)務主管,只要講結(jié)果,不必逐一說明細節(jié)。
管理老板行程是秘書的本分,為了避免老板記錯日期的烏龍事件再發(fā)生,學會主動改變做法,每天下班前,跟老板重復確認隔天的行程,同時詢問老板是否安排了行事歷外的其他行程,最后統(tǒng)整出一份「行程提醒表」給他。
除了讓老板對「成熟度」另眼相看,等于也建立起自己「搶在老板發(fā)怒前拆下引線」的能力,把本來是負面的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正面的能量。
解碼上:換位思考,切忌「陷老板于不義」
向上管理微妙之處,在于表面似乎有規(guī)則可循,但最難掌握的,卻是「君威難測」。
要能正確解讀老板,不在于他說了什么,更在于他沒說什么。這就牽涉到下屬對老板的性格了解有多深。
曾經(jīng)因為磨合期中,分不清老板口中「建議」和「交辦」背后真正的意涵,誤踩過董事長的地雷。
董事長比較屬于內(nèi)斂型,很多事不明說,但他沒明說的事,又「不方便」問得太清楚,因此造成把董事長的「交辦事項」當成「建議事項」,最后還是照著自己的意思做,結(jié)果自然踩到禁區(qū)。
另一項關鍵,則是能否做到「換位思考」。從主管的立場出發(fā),設身處地考慮他的角色,這就不會誤踩地雷而不自覺,甚至「陷老板于不義」。
從事公關行銷工作,任何人都希望媒體曝光機會愈多愈好,但是遇到不景氣的時間點,就要格外小心替老板把關,懂得適時地轉(zhuǎn)移話題,幫老板踩剎車。
假使完全以個人績效為出發(fā)點,自以為幫老板安排國外知名媒體采訪,大篇幅的報導刊出就是大功一件,毫不考慮老板可能因此對媒體「說了不該說的話」,效果會適得其反。自己在職場上就看過因此受到處分的例子。
隨著生涯往前推升,在組織中的位階越高,向上管理的復雜程度也越高,很可能,你要面對的老板,甚至不只一個。
工作上:「肚子有東西」挺老板,他才會挺你
同時面對兩個老板,一個是自己的直屬老板,一個是老板的老板,到底分寸該如何拿捏?
清楚真正的老板還是直屬上司,做法是:表現(xiàn)忠誠,讓主管知道大老板找過自己;做球給主管,把功勞歸給他;口風緊,掌握公私的分際,不提老板間的私事?!赶胍习逋δ?,你就得先讓老板知道你也挺他,」。
「向上管理的人,肚子要有東西,否則只有『向上遵從』而已?!梗龊孟蛏瞎芾?,必須先有自己的見解,才能說服主管,進而管理他,可被利用的價值才高,否則只是一味附和的應聲蟲。
關系上:拿捏定位,搞定雙頭馬車
一臣侍奉二主的經(jīng)驗,直接面對總經(jīng)理和董事長兩兄弟,兄弟中,哥哥(董事長)負責外,弟弟(總經(jīng)理)掌管內(nèi),總經(jīng)理又真正握有實權,這種向上管理非常敏感,拿捏分寸一定要格外小心。
凡事一定要做到「知會」,同時跟兩位主管報告,融入他們的家族,當一個忠臣和家臣。在爭取主管信任和肯定的過程中,不要忽略自己人生定位,更要有適時說「不」的勇氣。
其實最好的伙伴關系之一,是「當老板的智囊,幫他閱讀?!乖S多時候部屬之所以能跟老板「對得上話」,在于平時「練內(nèi)功」的過程,這也是每天都要求自己大量閱讀國內(nèi)外媒體的原因。
好的向上管理也并非要員工一味奉迎拍馬,為了討好老板失去自己的個性,反而應該和主管相互「截長補短」,共同對外作戰(zhàn)。
「向上管理就是員工和老板合力打贏一場球?!箘傔M職場時,員工多半只在意自己的表現(xiàn),看到球來,只會直直地把球丟回去,或是只會聽從老板丟出的指令,往前跑。懂得向上管理的人,會進一步思考老板丟球背后的判斷和邏輯,甚至優(yōu)先順序。
中國歷史上最善于「向上管理」的例子之一,莫過于唐太宗和魏徵這一對著名的君臣。
一個以直言進諫著稱,一個以虛懷納諫出名,魏徵輔佐太宗17年,共同締造了「貞觀之治」的盛世。
魏徵去世后,唐太宗曾感慨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由此可見,主從之間,不是只有對立的選項,只要懂得向上管理的智慧和奧妙,老板也可能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讓老板挺你,其實沒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