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長久以來相信“愛由心生”,但科學家對愛情的解釋沒有那么浪漫。美國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愛情產(chǎn)生于腦部而非心臟,腦部圖像、荷爾蒙和遺傳學能幫我們更好解釋愛情的奧秘。
一,大腦“愛情環(huán)”控制愛情。
美聯(lián)社12日報道,紐約愛因斯坦醫(yī)學院神經(jīng)學家比安卡·阿塞韋多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人腦中的腹側被蓋區(qū)(VTA)、伏隔核、腹側蒼白球和中縫核這4小塊區(qū)域形成“愛情環(huán)”,控制愛情。VTA是“愛情環(huán)”核心區(qū)域,也是大腦主要回報機制一部分。研究成員之一,拉特格斯大學教授海倫·菲舍爾說:“這些(VTA)細胞制造多巴胺并輸送到大腦各個區(qū)域。當你去爭取人生最大的獎勵——人生伴侶時,這部分(大腦回報)機制就興奮起來。”
科學家在相戀20年仍愛意不減的人群中進行這項實驗,發(fā)現(xiàn)除了VTA,腹側蒼白球和中縫核區(qū)域也變亮。菲舍爾說,腹側蒼白球主管愛慕情感和減壓荷爾蒙,中縫核負責釋放5-羥色胺,這種物質“讓人心情平靜”。
二,愛情“保鮮劑”:荷爾蒙
埃默里大學耶克斯國立靈長類研究中心拉里·揚對草原田鼠的腦部研究發(fā)現(xiàn),荷爾蒙和基因控制愛情忠貞度。
拉里·揚說,只有5%哺乳動物終生“一夫一妻”,草原田鼠就在其中。研究發(fā)現(xiàn),決定女性對伴侶忠誠度的荷爾蒙是催產(chǎn)素,雌性草原田鼠和人類女性分娩前后都會分泌這種荷爾蒙??茖W家抑制催產(chǎn)素受體時,雌性草原田鼠開始“另覓新歡”。對男性而言,起相同作用的是后葉加壓素。
此外,科學家發(fā)現(xiàn)少數(shù)“花心”草原田鼠身上攜帶一種基因變體,相同情況也發(fā)生在人類男性中。瑞典生物學家哈瑟·瓦盧姆說,攜帶這種基因變體的男性愛情忠誠度相對較低,有更多婚姻問題。他認為這一細微差別值得關注。
三,研究旨在提供實際用途
科學家說研究“戀愛中的大腦”是為了解人們戀愛時大腦如何運作,并希望提供更多實際用途。揚的草原田鼠實驗起初旨在了解和治療包括孤獨癥等人際交往問題。他說,這項研究最后可能促成影響大腦荷爾蒙的藥片誕生,也許能幫助感情破裂的戀人復合,不過還存在倫理問題。
揚說,從理論上講,化學物質可以讓愛情“保鮮”,但“如果你真想讓兩人關系歷久彌新,應該用行動刺激荷爾蒙釋放”,這些行動可以是擁抱、親吻和親密接觸。“妻子告訴我送花也能起作用……作為科學家,很難發(fā)現(xiàn)送花如何刺激‘愛情環(huán),不過這似乎有效果。”(改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