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考"學生會
為何剛入校的新生們一個個削尖了腦門往學生會里鉆,而已在學生會里工作的老“干事”們也似一個個熬成婆的媳婦,往更高的職位爬?本期,小編采訪了多位學生會干事以及在學生會中拾階而上的學生干部,為“趕考”學生會的新生們解構出一份“入門”所需的“課單”。
八面玲瓏公關學
新學期伊始,各大高校BBS上已經(jīng)有09新生開始“投石問路”:“學生會招新什么時候開始?”“有沒有學生會××部的學長?”“××部的面試都問些什么問題?”
某高校09級物流管理專業(yè)的新生小喬告訴記者,高中時自己就曾在學生會中擔任過職務,所以一直以來對大學里的學生會滿是憧憬,提前開始了解招新的事宜,一方面是想掌握一些面試的內(nèi)容,同時也想認識一些學姐學長,為面試加“感情分”。
對于小喬的“求助”,經(jīng)濟管理學院07級的紫蘭幽夢拿出了自己的一些經(jīng)驗告訴學妹,“只要有認識的人就能進,軍訓時去認識一些學生會的學姐學長,對面試會有幫助?!?
可以說進學生會的門并不難,但在進入學生會后攀援而上或許就并沒那么容易了。學生會里人才濟濟,如何在諸多學生中脫穎而出、拾階而上,離不開老師的青睞、同僚的支持。而如何在“高處”的老師和“低處”的學生中獲得平衡,自然離不開學生會生存“公關學”。
某高校學生會副主席向記者道出了他所理解的學生會公關學:“我從一個小小干事做到部長,再從部長競選到主席團,我覺得這個過程中公關能力必不可少。在做干事時以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獲得老師和部長的信賴,當多位老師、領導讓你做事,這時候就要學會平衡關系。做上部長以后,我很注重與各個部門保持較好的合作和溝通,因為主席團的競選是投票決定的。與此同時,是否能做好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紐帶的工作也是決定因素之一?!?
資源配置管理學
如果公關學是學生會干事的“基礎課”,那管理學則是學生干部的“必修課”。即便只是一個小小的部長,“手下”要管理的少則數(shù)人,多則數(shù)十人,如何合理分配好各位干事的工作和任務也是一個讓人很頭痛的問題。
某高校學生會媒介部部長小徐告訴記者,部門里的同學來自不同專業(yè),因為專業(yè)的緣故每個人的能力和特長也不盡相同,對于部長來說,將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分配到相應的崗位能夠實現(xiàn)人力投入與產(chǎn)出的最大化。“比如讓比較內(nèi)向的文科學生做各類稿件的撰寫工作,讓藝術設計系的學生負責校報的美術編輯,而有些比較外向的同學則負責一些對外溝通和宣傳工作。另外,每個學生的課余時間不同,我分配部門工作的時候還要從不影響每個人的學習時間出發(fā),當然作為部長,做事的時候我自己肯定要起帶頭作用?!?
據(jù)小徐描述,如果周五下午有“緊急”任務,往往都是他只身一人留著“加班”,在他看來,身先士卒是做好管理工作的第一關。畢竟管理的工作只是老師、學生所給予的信任,任務的下達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生會工作,一味地對著同學頤指氣使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學生干部。
微型社會心理學
學生會就像是一個小社會,要在其中更好地生存,懂一些心理學自然能夠錦上添花。在面對校領導和老師時適時地揣摩上意,細心工作,面對學生會同僚時也能夠周到應對,左右逢源。
曾擔任過班長、學生會宣傳部部長,畢業(yè)后進入某高校行政部門就職的葛同學描述了曾在學?;顒又谐霈F(xiàn)過的一幕:與校領導座位有講究一樣,學生會干部落座時也要循著職位大小的次序,上臺頒獎也同樣,若有部長級別的學生搶到主席團之前,就是“不懂事”。
許多人覺得學生會干部善于奉承拍馬,但無實際能力,其實這種看法是一個誤區(qū)。除了有一些關系支撐外,自己是否“得人心”是制勝的關鍵,以實際能力讓手下的“兵”心服口服,在工作中平衡一切關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其中,懂一些心理學或許能夠助一臂之力。記者采訪了若干在學生會工作過的學生均表示:訥言敏行、通達人情世故,在工作中對領導的喜好洞燭幽微是獲得老師青睞的不二“法寶”。某高校學生會主席團成員小陳告訴記者她討老師“歡心“的經(jīng)歷,“明著送禮顯得自己很世故,若正好那位老師不喜歡‘這一套’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即便是‘送禮’也有講究,比如去外地旅游回來給老師帶一些紀念品或者特產(chǎn),禮小情意重?!?
無疑,學生會是為人處世技巧的實驗基地,雖然學生時期的工作只是鏡中花、水中月,然而從中學到的“學問”對日后職場上的發(fā)展十分有利,在面試中,學生會的經(jīng)歷也為諸多HR所看重。
專家說法
學生干部受HR青睞
一般有學生會工作經(jīng)歷的學生在求職競爭中更受HR的青睞。因為大學生在工作經(jīng)歷上是一張白紙,對于HR來說并沒有可參考的東西,所以只能通過他們在學生會擔任過的工作對學生的能力進行一個考量。尤其是那些做過大型活動的學生干部,他們在整個活動中進行計劃、統(tǒng)籌、安排、控制的經(jīng)歷是在求職中很好地認證工作能力的標準。學生會就像一個小社會,在這樣一個小社會中能夠表現(xiàn)出色,獲得一定榮譽,可以體現(xiàn)出他們在大環(huán)境中的生存和適應的能力。
——人力資源管理專家 張曉曙
“官本位”的悲哀
針對一些將來希望進入“仕途”的學生來講,通過在學生會工作的提前“操練”,也不失為一種比較“廉價”的職業(yè)訓練。但是從學生干部這個群體的整個發(fā)展來看,這種提前“操練”所導致的“過度世俗化”,卻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從一個社會的整體發(fā)展來看,年輕人群體的理想主義,大學生群體與社會現(xiàn)實的“適度張力”,往往是一個社會保持活力的基本源泉。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玉照
學生觀點
最初我進學生會的初衷,只是想多接觸一些人,避免自己的交友面只限于班級或者年級,在學生會的這三年來,我收獲了太多。與不同年級的同學一起策劃、組織活動,我明白了與人合作的意義,通過結識不同專業(yè)的同學,我的知識面也得以拓寬。
——某高校學生會組織部副部長
雖然在學生會里,許多靠關系進入或者升遷的現(xiàn)象很多,但如果只有關系,沒有能力,那就像扶不起的劉阿斗,是難孚眾望的。沒有能力的干事不太可能被提攜為部長,能力決定一切,這個在社會上也是同樣。
——某高校學生會體育部部長
學校里有學生會、社團聯(lián)合會、廣播站、藝術團、校報編輯部……學院里有與校學生會類似的一套體系。所以在大學里一個班級中有絕大部分是“學生干部”,幾乎所有學生在簡歷中都能寫出自己在學生會的“頭銜”,甚至有些學生同時有多個“頭銜”。
——某高校學院學生會社會實踐部副部長
https://www.baidu.com/baidu?baolei=1&select=2010&select2=1&select4=1&word=%D5%C5%CF%FE%CA%EF&tn=bds&cl=3&ct=2097152&si=www.wh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