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說一個項目的決策過程非常隨意,沒有量化的投資回報分析,就是憑感覺。感覺項目有前途就上,或者看別人上咱也上。很多項目在決定上馬之前,沒有投資回報分析,很少考慮其中的困難和風險,一味地想著項目實施成功后的收益。就像前面講的那位上了EMBA的老總,在課堂上受了刺激就決定要上信息化,雖說這一決策并不能說是錯的,但是作決定時多少有點沖動。在上信息化之前,缺少一些結合企業(yè)實際的分析和考慮,究竟信息化能帶來什么效益,應該先上什么,后上什么,都沒有考慮清楚。甚至有的項目的上馬并不是效益驅動的,尤其是前幾年國家資助的一些項目,反正國家給了一批錢,企業(yè)還要配套一筆錢,于是憑感覺趕緊上個項目試試。所以說,很多項目在決策階段就決定了其注定失敗的命運。從第一拍就拍出后遺癥,這個項目該不該上?如何上?上哪些?它的投資回報周期有多長?拍腦門拍出來的項目目標一般不清楚,決策者一味地想項目成功美好的一面,所以這是我們典型的“六拍”項目的第一拍,對項目后續(xù)的風險和困難估計不足,加大了失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