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大型鐵路公司耗費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預測運輸量,然而當董事會要決定一筆數(shù)千萬美元的新設備采購方案時,卻沒有任何有關投資報酬率的數(shù)字可供參考,也沒有人說明采購新設備的必要性,單憑公司出納拍胸脯保證可以籌措到低利資金,就說服董事會拍板定案。
另外一個有關運用資源的著名案例,是美國西部的克朗·澤勒巴克( Crown-Zellerbach)造紙廠的長期造林政策。這個政策的目標是確保未來木材仍然供應無虞,克朗·澤勒巴克公司才能在造紙業(yè)中繼續(xù)生存下去。由于每一棵樹木從幼苗長成大樹,都需要50年以上的時間,今天為了取代被砍伐的樹木而種下的每一棵幼苗,投下的資金都要到2000年才能回收。由于克朗,澤勒巴克公司預期紙和紙漿的消耗量將繼續(xù)急劇上升,單單砍一棵樹,就種一棵樹,已經(jīng)不敷所需。今天每砍一棵樹,就必須種植兩棵樹,才足以供應50年后的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