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我女兒第一次涂鴉應該是她1歲多時候的事情了吧,當時她剛剛學會抓住筆,就開始用筆在紙面或墻面上留下隨意的不規(guī)則圖案,這種小孩的涂鴉行為我相信是很多為人父母者都體驗過的。涂鴉,英文單詞scratch,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小兒科的事情嘛,小孩子亂寫亂畫就是玩玩,沒什么意思,但是,靖笙認為,這里面大有文章! 心理學家說:“怎么看影響怎么干”,我這幾年的培訓中幾乎每場都會提到這句話,在這個基礎上我還加了自己的擴展:“怎么干影響怎么樣,因此看法決定做法,做法影響活法"。對于心理學家這個觀點的合理性,我們要從意識的角度來加以解釋,根據(jù)何克抗老師的觀點,“意識是指大腦對認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過程的覺察、調節(jié)或控制”。很多心理學者認為,動物也有心理,但唯有人才具備意識,正因為人具有意識,人能察覺、調節(jié)或者控制自己的心理過程,因此也就可以選擇和決定自己的行為反應,從而擺脫了宇宙其他物種在大自然的因果循環(huán)鏈條中被動反應的他物地位,自己決定自己的存在讓人超越自然存在物而同時成為帶有某種神圣意義的理性存在物。
了解意識的概念后,我們再來看涂鴉這件事就不是那么簡單的了! 剛出生的孩子很多行為應該是源于動物性的本能,換句話說是無意識的,比如餓了就哭著要喝奶。而意識是怎么在大腦產生的?什么時候產生的?其生理基礎是什么?形成規(guī)律是什么?現(xiàn)在我們對于腦科學的認識還很膚淺,沒法給出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晌覀儏s可以很肯定地說,涂鴉這種行為是有意識的! 為什么?因為涂鴉這種行為和動物性的生理需求幾乎一點關系都沾不上,而涂鴉這種行為又偏偏只有人類才具備,即使是最接近人類的大猩猩,也沒出現(xiàn)過有意識涂鴉的科學是實驗證據(jù)。有人說,這有什么好奇怪的,這是父母教出來的嘛,但我認為事情沒有這么簡單,如果真是父母教,那就不是涂鴉了吧?另外如果孩子自己不愿意干,總不至于有父母強迫自己的孩子亂寫亂畫吧?這番分析后應該可以認定,涂鴉是一種孩子們有自我意識的行為。
從這個角度分析,涂鴉不但有意思,作為一種自我意識出現(xiàn)的證據(jù)還很有科學研究上的意義。涂鴉是什么,涂鴉不是我們成年人眼中的亂寫亂畫,而是孩子們在有意識表達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從成人的角度,我們看不懂涂鴉的意思,是因為我們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內心的看法,我們認為我們在教孩子們該或者不該怎么畫的時候,實際上很可能是在抹殺孩子發(fā)揮意識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而這些看法可能是一個我們忽略了的感知世界更直接也更準確的角度。
更進一步,孩子的涂鴉行為可以讓我們很振奮地相信,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而不是必須通過后天艱辛的培養(yǎng)才能習得的,我們都是創(chuàng)客(All of us are Makers) 所言不虛。如果說創(chuàng)造性思維太學究了,可以換一個大白話的稱呼,想象力。引用何老師研究成果“想象是對原有多種表象進行整合、重構的心理操作過程。再造想象是對別人描述過而自己未曾感知過的事物加以想象而生成的形象(如古代的恐龍);創(chuàng)造想象是沒有依據(jù)現(xiàn)成的描述而獨立創(chuàng)造出來的某種事物的形象。" 我們通過想象力建構對世界的認知,形成真實的感受,換句話說,我們心中所認定的外部世界的客觀實在,是在我們內心想象的基礎上建構出來的,從想象中建構真實,這是我們人類在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逐步固化和形成的有非常重大歷史意義的認知規(guī)律。
十八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哲學家維柯(Vico)指出,從哲學傳統(tǒng)出發(fā),人類完全不同于其他動物,使人類獨一無二的是文化,因此,人類文化歷史發(fā)展涉及的是人類自我創(chuàng)造的過程。維柯在其出版的著作《新科學》中指出,即使在原始社會,“原始”人對世界的反應也不是幼稚無知和野蠻的,而是“富有詩意”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一種本能的、獨特的“詩性的智慧",指引他們以隱喻、象征和神話的形式對周圍環(huán)境作出反應。文化有很多臺階,每一級都可以安頓不同的項目,而排在最前面的第一級,毫無疑問就是人類有意識的想象。涂鴉,是有意識的想象的行為表達,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分析,我認為比語言的意義還要巨大,更進一步來說,涂鴉其實也是一種原始朦朧狀態(tài)下的語言形態(tài),我們的祖先,從開始表達對世界的看法同時開始建構人類不斷提升的文化階梯。
麻省理工學院(MIT)終身幼兒園研究小組開發(fā)的幼兒編程工具軟件命名為Scratch真是大有深意,正如這個項目的開發(fā)負責人Mitchel Resnick在TED演講中提到的“Learn to Code, Code to Learn", 他說:“仔細思考一下,年輕人們是如何花大多數(shù)時間來使用新技術的呢?你總是看見他們玩游戲,或是玩手機,毫無疑問,年輕人很喜歡而且能夠熟練地瀏覽網(wǎng)頁、聊天、發(fā)信息和玩游戲。但是僅此并不能令你熟練。今天的年輕人有很多經驗和很高的熟練度來與新技術互動,但少有人用新技術來制作東西或用新技術來表達自己。這就像他們能夠用新技術閱讀但是卻不會用它書寫。當孩子們(通過Scratch)制做這類游戲時,他們就在學習編程,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在通過編程來學習,使他們也能同時學到很多其它東西,并獲得學習知識的機會。大多數(shù)人長大后不會成為職業(yè)計算機科學家或程序設計員,但這些技能,如創(chuàng)造性思維、系統(tǒng)地推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這些都是在Scratch編程時學到的技能——是人們在做任何工作時都很有用的?!?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涂鴉開始學習攀登人類文化的階梯,我們通過表達自己對世界看法同時開展與世界和社會的互動,從而獲得更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套用Mitchel Resnick的話,Learn to Scratch, Scratch to Learn,我們通過這一級一級的臺階,一直走到最高的一級,文化的終極成果,是我們的人格(personality)。
最后奉勸老師和家長們一句,沒有東西是教會的,嚴格上說來是(孩子們自己)學會的,我們的引導和有意義的傳遞只是縮短他們探索外部世界成本和代價的線索,但不應該成為禁錮他們自己想法的鎖鏈,而我們在教的同時,也是讓自己有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從而避免陷入思想僵化的自大和愚蠢。因此,我們還真不能看不起Scratch這種小兒科。
Learn to Scratch, Scratch to Learn. 放下成人的自以為是,敬畏天賦的想象力,重新激活我們已經麻木的心靈,重新認識世界和重新認識自己,可能您會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從孩子身上學到的其實遠比我們教給他們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