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家艾力.艾力遜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八個發(fā)展階段,前五個,在一個人的21歲之前完成,李中瑩在《親子關系全面技巧》中也有詳細表述,核心內(nèi)容如下:1、第一階段:0-1歲,信任與不信任。
此階段孩子的需要與父母的行為。肚餓——被喂食物;受驚——被擁抱;哭泣--被擁抱;讓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長多么需要他。孩子會覺得生長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長大后會是一佧開朗及信任別人的人。
反之,長大后會表現(xiàn)出極度害怕被拋棄,極力尋找一個依賴的對象,不能信任任何人,可能有偏執(zhí)傾向或過分地需要別人的夸獎。
所以,此階段是提供安全感的重要階段,不能在此階段過早開始“訓練”孩子。
2、第二階段:2-3歲,自主與羞愧。
孩子開始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機能及注意到身體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如果家長支持及尊重到他,他會獲得充滿自主能力的感覺;若孩子受到惡意的批評或過多的指責,他很容易產(chǎn)生害羞及慚愧的感覺。
如果此階段發(fā)展不當,長大后經(jīng)常覺得自卑、無用助記詞不可愛;經(jīng)常作出不恰當?shù)牡狼?;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依靠別人的人;覺得自己生存的權利決定于對別人的重要性。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絕別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經(jīng)驗,害怕面對別人的憤怒。3、第三階段:4-5歲,主動性與內(nèi)疚。
孩子喜歡幻想、創(chuàng)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若受到支持,他會說出他的想法及表達他的情緒,并且他會發(fā)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反之,若家長因他作出新的嘗試而處罰他,他會覺得內(nèi)疚、有犯罪感,停止他的主動性或轉為秘密;成人后,則害怕犯錯,感到無助及內(nèi)疚,只懂得安慰別人,回避風險,隱瞞錯誤。還可能會有:不能認識或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害怕說出內(nèi)心的事情;對感情關系負上過分的責任;不斷去討好別人。
4、第四階段:6-11歲,勤勉與自卑。
孩子開始與別人競爭及與別人比較。如果老師和家長鼓勵孩子學習及表示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有同樣的能力,孩子將受到激勵而變得有活力。反之,老師與家長經(jīng)常嚴厲地批評或忽略孩子,孩子會不信任自己或者不會自覺地做事。他會產(chǎn)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別人的感覺。成人后,避免參與任何的競賽或極度喜歡與別人競爭,覺得不如別人,對自己或別人吹毛求疵,凡事要求完美,經(jīng)常拖延,不知如何達到目標。
5、第五階段:12-21歲,身份的困惑。
青春期:找出他自己怎樣去適合這世界,接受自己身體生理上的變化,界定自己對異性的身份,界定自己在同性和同輩里的身份,找出人生應怎樣過。
若家長與老師支持他去探索他自己的夢想及感覺、改變想法及嘗試新的方向,他會發(fā)展成為一個接受自己的人。
反之,若家長過早地強逼他進入某一個角色,他會形成反叛的個性或者變成一個輕浮的人,對人生角色感到矛盾,不能訂立人生目標,依靠情感關系或事業(yè)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成人后,可能需要不斷地談戀愛,需要擁有的東西、認識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確定自己的人生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