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化思考、結構化表達五個模型
一個人的談吐,往往能決定此人職位高低以及社會影響力的大小,平時我們會碰到很多提升演講能力的培訓以及課程、甚至電視節(jié)目比比皆是,像安徽衛(wèi)視《我是演說家》、中央電視臺 《開獎啦》等等有關綜藝的節(jié)目叢出不窮,大家都想著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做到快速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因為無論在工作以及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和人溝通,比如上級、平級、下級、客戶、家人、親戚、朋友等,每次溝通與表達我們都期望能給對方留下好的影響。
下面將重點分解與介紹,幫助大家規(guī)避腦子里有一大堆想法,表達不出來,或者表達之后發(fā)現和內心的想法差別很大,從而提升大家在工作和生活當中的影響力,加深印象。
一、時鐘模型;時鐘模型是語言表達中常用的模型之一,他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去安排話題,去推進,比如從早上
→ 中午 → 晚上;從設計 → 開發(fā) →實施;從古代 →近代 → 現代等等一類的結構都可以,這樣能方便傾聽者去理解,去竄測,因為大家習慣了時間順序去輸出東西。那么時鐘模型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比如應對上司的突然提問,和公司其他部門領導匯報工作進度、或者對新項目的設想與思路等;
二、環(huán)球模型;環(huán)球模型是以地理位置或者視覺區(qū)域作為結構進行闡述,比如從度假案例:從北京
→上海 → 深圳;屏幕依賴案例:從手機 → 平板 → 臺式電腦;這樣方便大家清晰地去了解與推斷,它比較適用于喜歡以形式方式思考的觀眾,以及大型場合的演講,這樣能調動大家的興趣,聚焦大家的目光。
三、三角模型;三角模型是通過方面、層面或者視角的方式對信息進行組織。也就是說描繪我們通過哪些方式和手段去達到和提升我們最終想要的結果,例如:如何在試用期內提升人員留存率:招聘方面:選拔能力匹配意愿度高的員工;入職培訓方面:幫助員工學習與崗位匹配的技能;跟進與面談方面:了解員工的問題及困惑。那么三角模型什么情況下使用呢?情況一:表現出客觀的觀點;情況二:顯示出深思熟慮;情況三:陳列出觀點等。
四、變焦鏡模型;變焦鏡模型是通過視野變化來帶動聽眾強烈的視覺運動,從而調動聽眾的好奇心,可以從大到小,也可以從小到大,或者遠到近,近到遠都可以。例如: 個人 → 小組 → 大庭廣眾;城市 → 國家 → 大洲;公司 → 部門 → 個人;常常應用的場合有:當找到一個不合適的男朋友會帶來什么影響;從個人到家庭到婚姻等等都可以闡述。
五、鐘擺模型;鐘擺計劃依據的是辨證推理,正、反、合。描述對立的選項,建立起對合理的中間立場的支持。例如: 太熱、太冷、剛好;沒有、全部、有些;低音、高音、中音等都屬于鐘擺模型,一般應用于對比類的場景、可以加深此時間的印象與對比性,例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都是鐘擺模型,好記,對比性強。
總的來講:一次優(yōu)秀的表達包含三方面的特點:清晰、簡練、有力;有外在的清晰結構,也有內在的清晰邏輯。大體可以分為三步:第一步:分析(包含分析當時情景,如何直達核心重點,選擇突出主題);第二步:分離(包含構思內在邏輯、講觀點與思路區(qū)別分明、形成表達的樁子);第三步:推進(按邏輯整理素材,進行表達)。
最后給大家貢獻出壓箱底的絕活,表達的標準格式: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陳述主題,宣布幾個重要部分;第二部分:主體:每個部分都要有樁子+素材;第三部分:結論:重述樁子、呼應主題。那么如何巧妙的使用標準格式呢?應該采取開門 → 進屋 → 關門地方式開展。當然啦,有人該有疑問了,因為講了這么多,第二部分提到樁子+素材;素材可能大家都懂,但是樁子不一定懂,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樁子的特點:講究簡短、對稱、分離;例如做人事工作需要四性一心;積極性、敏感性、嚴謹性、前瞻性以及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