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含義是“生產(chǎn)”思想、觀點、觀念、概念等的動態(tài)過程。
思維定式則是關于思維模式、思維理路的思想。如逆向思維、發(fā)散型思維、三維結構思維、平行思維、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都可逐步固化成一種可重復性操作模式——思維結構。因其可重復性特性,便形成關于思維的思想,所謂模式、定式。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主任梁能說:“一個企業(yè)的管理問題,歸根結底是管理者本人的問題;制約企業(yè)發(fā)展的最大瓶頸,往往不是資源,甚至也不是核心競爭力,而是最高管理團隊的思維定式。”
“定”,有不可變更的、使確定、安穩(wěn)、鎮(zhèn)靜意。因為凡思想,意味著是“死”的思維,相對固化。思維有框框了,才會有定式。凡是有定的事物必然有固化的結構,有固化的思維結構也就只能適應或解決相應結構類問題,機用有限。
我們拿“營銷”概念作個例子,看看營銷概念突破前后的差別,及其對時代的影響。
國內改革開放前,國內企事業(yè)單位都有銷售部,主要負責企業(yè)一些老客戶關系的維護維持。對營銷的概念,多指銷售,重在“售”上。多理解成拉關系、走后門、請客、送禮等公關上。對于銷售對象客戶的理解也很狹隘,多只在產(chǎn)品銷售鏈的上一端找需求,對決定需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探尋較少。
改革開放后,隨著西方先進經(jīng)營理念的引入,對營銷概念的“營”字做了深度挖掘。從營銷理念、營銷策略、營銷行為、營銷模式、營銷通道、營銷環(huán)境、品牌營造上創(chuàng)建了整個營銷學思維體系。產(chǎn)品、商品的銷售行為已被放到一個大的時空背景環(huán)境下來審視。
到前些年,保險業(yè)迅速發(fā)展起來,傳銷理念也涌入國內,再加上臺灣及國內國際那些行銷大師們的激情演繹,由此衍生出了各類所謂的現(xiàn)代成功學,一度風靡國內各大城市及企業(yè)。其實均是以個人“行銷”為特征和假設,系個人簡單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業(yè)運作演繹。對于中大型企業(yè)這樣復雜系統(tǒng)的成功,并不具備普遍性。
個人成功學之所以會催人激進、上進,主動積極地應對事業(yè)、人生,對個人的成功概率增加不少。主要原因在于其突破了思維定式,將行銷的理念放大到極致:怎么行動,怎么銷售,一切言語、行為都為銷售,都是銷售。
從思維學說,完全放下了原來禁錮自己的那個“自我設限”,那個對銷售概念的局限,而填充取而代之的價值觀則是“為銷售目的不擇手段”;進而演變成“為成功不擇手段”。
如:將一切都視作商品,都可以賣;銷產(chǎn)品就是銷自己,極盡曲迎、欺騙之能事等,甚至包括做人的基本尊嚴,下跪、裸奔等等極端舉止,以致讓很多不諳世事的青年陷入執(zhí)迷于個人崇拜和拜金主義。
突破概念、突破思維定式的同時更要注意對價值觀的修煉,否則必會迷了心性,走火入魔,或因“洗腦”后被外道、邪道控制。
現(xiàn)代常用于“洗腦”的“洗液”多為:
一是找出少數(shù)幾個極端成功人士做榜樣,或者干脆自己將他的功績放大N倍,讓成功的輝煌引人入勝,然后告訴你成功是可以復制的,你只要復制他的言行、他的銷售策略、他的想法、他的……,你就一定會成功。而不是從事物及做事的原理上進行融通。
其實每個人個性不同、機遇不同、思維力不同、處理問題的心態(tài)不同、對事情處理之度的把握和平衡能力不同,再加上佛家說的每人的根性福報不同等等,怎么可以復制同類型的成功呢?成功只能是個性化的成功,每人的成功方式不一定相同。
融通原理、知道明理屬內證能力,乃智慧開啟成就過程。智慧才是事業(yè)人生真正成功的根本。
二是張揚精神,為人生、為事業(yè)、為理想、為實現(xiàn)自我而拼搏,聲情并茂,催人淚下。精神往往更象是興奮劑,越吸越上癮,常常被政治家用于控制缺心眼的人們。企業(yè)家、成功人士與政治家本沒有根本差別,不過大小國之別,是很容易膨脹成政治家的。
三是將自身暗示成救世主,為了幫助眾生而肩負上天的使命,引發(fā)強烈的使命感。所謂“天將大任于斯人也”。
四是以善的理念和慈悲眾生做幌子,聚財斂情,終究還是以自我為目的——此招最毒,最易敗壞佛之正法,且斷人慧命,常人最難識其心機乖巧。
老子說“清靜為天下正”;圣賢們說“世界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儒家則強調中正之道,中即是正;佛家只是將善作為一種不了義法的方便過程,終究是要回歸無善亦無惡的究竟空性,所以說“平直是道場”;禪宗認為執(zhí)著善即是執(zhí)著于惡,內存不善念,所以強調不生分別心,起心即錯,動念即乖。所以披著善,披著佛的外衣迷人最深,切要識得。
以上四類“洗腦洗液”大家碰上時千萬注意,否則,誤人誤己。
我們再來看看研究“成功過程與方法” 的NLP(神經(jīng)語言程序學)是怎樣突破思維定式的?
NLP是神經(jīng)語言程序學的英文縮寫。N(Neuro)指的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包括大腦和思維過程。L(Linguistic)是指語言,更準確點說,是指從感覺信號的輸入到構成意思的過程。P(Programming)是指為產(chǎn)生某種后果而要執(zhí)行的一套具體指令。放在一起,這三個詞的意思是指人們?yōu)槭顾麄兊乃季S、講話和活動達到具體的效果所采取的具體行為。
NLP專家往往喜歡用學習問題、學習障礙、學習困境、學習缺陷等反向思維方式,來幫助大家用正常的心態(tài)平等對待負面問題或結果,從而防止預先在心理上先默認、暗示或假設一種負面的結果,這對問題的解決會無形中設置障礙,障礙思維的打開。以至于被追究人的關注點始終會圍繞減輕災害程度方面展開,以減輕自己的過失或罪過,而不是直接進入系統(tǒng)的解決思維。
例如,常規(guī)我們追究問題時通常會這樣發(fā)問:
你怎么這么笨?
我怎么這么倒霉?
你為什么不會經(jīng)營?
本月業(yè)績?yōu)槭裁磿禄?/p>
為什么不會營銷?
……
這類問問題方式始終在暗示并強化一種陰影或追究結果的損害:
你怎么這么笨?暗示著:你很笨,笨到一個什么程度了
我怎么這么倒霉?暗示著:我很倒霉,倒霉到一個什么程度了
你為什么不會經(jīng)營?暗示著:你不會經(jīng)營,你不會經(jīng)營……
本月業(yè)績?yōu)槭裁磿禄??暗示著:業(yè)績下滑,你有責任,你有多大責任
為什么不會營銷?暗示著:你不會營銷,你不會營銷……
……
NLP(神經(jīng)語言程序學)專家則會這樣思維:去掉對立的“你”,我就是你。這亦是佛學、禪學、易經(jīng)注重的二元思維向一元太極思維的回歸。“我是怎樣學會過錯的?”——學習失敗,行反觀之思路。具體如下:
我是如何學會笨的?意味著本來是聰明的。
我是如何學會倒霉的?意味著原來不倒霉。
我是如何學會讓本月業(yè)績下滑的?意味著本來業(yè)績不錯。
我是如何學會不會經(jīng)營的,不敢決策的,不會管理的,不會營銷的?意味著本來是會經(jīng)營的,懂決策的,會管理的,會營銷的……
……
往往對學習的心態(tài)和結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我們能打破思維結構,進而追究到形成其的知識結構勢,形成知識結構的結構支撐點,打破思維定式便變得簡易而可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