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碩斌,劉碩斌講師,劉碩斌聯(lián)系方式,劉碩斌培訓(xùn)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國學(xué) 領(lǐng)導(dǎo)力 創(chuàng)新思維
5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劉碩斌:關(guān)于南老禪宗機鋒與學(xué)禪易小乘之辨論
2016-01-20 9990

最近有聞曾跟隨南老先生40多年零項修煉的創(chuàng)始人王紹璠先生70歲就走了,想到南老近百歲高齡時不免憂慮,今年不管如何大小是個坎啊。還是得抓緊時機就一些法緣此生做個了斷,也算是該篇文字的機緣所在吧。

2008年讀到剛出版不久的南懷瑾老先生的《莊子諵譁》,對南老講課論到的禪宗機鋒見地恐有誤人慧命之嫌,當時為之留下了一些文字。今會同其以前《如何修證佛法》(1995年重印版)關(guān)于“走禪宗路線充其量得個法身”誤我近十年的一個大懸疑見地做個辨證,以免更誤后人。

南老先生《莊子諵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P220:

什么叫機鋒呢?中國人學(xué)武的有一句話,“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那個弓拉滿了,箭在弦上自然就射出去了,這就是機。

機到那里時,兩人相對非常鋒利快速,不可以用思想,也來不及用思想就發(fā)機鋒話語了。就象兩個人對打,都拿起手槍,兩個人子彈同時放,這個時候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你怎么躲避子彈,也沒得考慮的,鋒利無比,快速無比,就是機鋒。……

       老先生這樣闡釋機鋒,給機鋒下定義實在值得斟酌。以老先生之名氣,只怕是誤后人大矣。如果真象老先生所論,不用思考,不用思想,快速鋒利,豈非小孩熟背三字經(jīng),藝人背繞口令、順口溜,屠夫斬肉都成機鋒了?當然,這些事不能說不顯禪機,因為世間還沒有不顯禪機的事。

什么是機鋒?箭在弦上,當機立斷,與鋒利無關(guān),與快速無關(guān),與話語無關(guān)。機鋒之時,思想尚且沒有,如何談得上可不可以用思想,來得及來不及用思想呢?!

機者,當下,沒有時間,亦無法有空間,如何會有快慢、鋒利呢?那純是世人不解時做的外在表面描述。況且,自古祖師大德公案也沒見較快較慢啊,也未必得發(fā)所謂的“機鋒話語”啊,老先生如何也做外道之見呢!如非要描述機鋒禪慧境界,《心經(jīng)》中倒是有兩句話最適合,一是“照見五蘊皆空”,二是“觀自在菩薩”。所謂心之生滅,機緣果熟,無有不識;隨處做主,當機立斷,無不如是。

另外,老先生“兩人對打”的比喻,也似乎欠妥,自古祖師大德只有應(yīng)緣當機,相互印證或慈悲接引時,于非非想定或非想非非想定中自然形成,如何會有兩人之別?!真機鋒當下無二。

一直疑著老先生,似乎老先生于“向上一路”宗、教兩重門。

如基于對禪宗機鋒這樣的理解,南老得出禪宗不易大成就,似乎是說沒有具體依持,容易流于乾慧或得個法身就走了的見地就不難理解,此更容易誤人。見《如何修證佛法》1995年重印版P74:

多寶如來可以說是化身佛、報身佛,也可說是法身佛;也可說釋迦牟尼佛就是其的化身佛。法、報、化三身合一。修持走禪宗路線的人,充其量得個法身境界而已。我可以大膽說一句,能夠三身成就的,禪宗那么多人,一兩千年以來,沒有幾個。因為學(xué)禪易入小乘境界,只得一點法身清凈就跑掉的人,蠻多的,舍利弗就是如此。

其中“多寶如來可以說是化身佛、報身佛,也可說是法身佛;也可說釋迦牟尼佛就是其的化身佛。法、報、化三身合一”這樣闡述如不放在《法華經(jīng)》語境中也沒什么不可,但在《法華經(jīng)》中可以說是不識法、報、化三身及《法華經(jīng)》之禪機,可謂“籠統(tǒng)般若”。以前大德祖師說“宗門之理事,毫厘有差,便即不是。不然則顢頇佛性,籠統(tǒng)般若,埋沒祖師,失卻佛法?!?/p>

《法華經(jīng)》中有諸化身佛匯集時寶塔才能打開,報身佛、法身佛才能相見分半座、共坐:一是代表成佛時跟眾生業(yè)緣和接引法的圓滿鏡智相關(guān),一切業(yè)緣均能于大定真空中轉(zhuǎn)為分別智,所謂定慧等持境界;二是代表成佛時與自身肉體所沿襲的相應(yīng)生命共業(yè)之塔之破相關(guān);三是代表成佛時報身因其法緣所成就的佛土也只是所有法的一半,所以與法身佛分半座、共坐,法身本空,半座共座即是一座,報身亦是法身。

法、報、化三身關(guān)系可見我關(guān)于法華經(jīng)的《多寶如來分半座與釋迦佛之大伏藏》文章https://www.glswpx.com/Article.aspx?artId=3572。

至于南老謂“修持走禪宗路線的人,充其量得個法身境界而已。我可以大膽說一句,能夠三身成就的,禪宗那么多人,一兩千年以來,沒有幾個。因為學(xué)禪易入小乘境界”之論斷口氣過大、言過其實,實在值得斟酌。

首先,該論斷反映出老先生對“三身成就與成佛”問題存在見地障境。確切說我們娑婆世界自有生命以來,不只是禪宗,可以說是所有法門也只有釋迦牟尼真正三身成就而大圓滿成佛。不是什么“沒有幾個”,而是除釋迦牟尼外沒有一個。一個生命真修到圓滿了所有業(yè)緣,其成佛之生根本不會走所謂的師承,因為沒有什么不是老師。其他眾生不過因修證洞見、印證真實真理深淺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功力和境界,所謂菩薩、羅漢、天人、阿修羅、凡夫及三惡道眾生。這些具差別眾生是否就沒有法、報、化三身呢?其實都有,并且均是在三身合一的印證水平中呈現(xiàn)出智慧差別,對應(yīng)其相應(yīng)道行。

從人道來論,每個人均因業(yè)緣投生具性命之體,命體多為共業(yè)所成,個性多為我性之業(yè)執(zhí)所定,此性命之體可謂報身;并均具本源之心,可謂法身;其意念均是一個個自我的釋放,可謂化身。只是凡夫無明,不明心,不見業(yè)識業(yè)性,釋放的是千千萬萬做不得主的假我、小我,是謂“漏”;佛慈悲釋放的是千千萬萬做得主的真我,是謂化身佛。所以說,法、報、化并非佛有,皆因人有。

另外,佛其實是真實真理的顯現(xiàn),乃時空所有萬象萬數(shù)萬理萬變?nèi)f法之呈現(xiàn)。釋迦牟尼在娑婆世界出世系其慧緣之報身所在,所謂報身自具報身的因緣。即使是釋迦佛,因其出家的因緣,其法脈傳承亦無法真正涵蓋世道之法,比如現(xiàn)代文明之概念知識體系。

佛法所謂的入世更多是以佛學(xué)概念知識體系來引導(dǎo)世道覺悟,而不是基于世道的時空、結(jié)構(gòu)、信息、速度、光、電、磁、能量、質(zhì)量等等核心概念的直接智慧圓滿。這個我在《國學(xué)正在顯露其融通的智慧》一文中有較詳細分析。https://www.glswpx.com/Article.aspx?artId=3955 。

至于“修持走禪宗路線的人,充其量得個法身境界……,學(xué)禪易入小乘境界”之論就更值得斟酌了。其實從南老先生自身經(jīng)歷也可洞見一些端倪。

老先生一生到處參訪、拜師求教,博覽《大藏經(jīng)》,古今中外、顯密旁門大量攝入各類宗法、教法體系,融會貫通,總體不過是禪教路數(shù),而不是禪宗路數(shù)。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越到末世末法開悟者極少,后雖都謂禪宗禪寺,但能真正以頓宗傳法幾乎沒有,即使是清末三大高僧之首的虛云老和尚也逐漸流于如來禪之教門,其它就更不用論了。所以說,當時的宗脈鍛造環(huán)境已經(jīng)失卻了。

南老獨上峨眉之前雖曾師從當時的禪門大德袁煥仙,從現(xiàn)在老一輩人士的一些回顧資料來看,南老對其師之修為境界并非沒有疑情。按禪宗三關(guān)之論,南老在“維摩經(jīng)舍”不過初關(guān)之識,心終究不安。否則,就不需要到處參學(xué)參訪或閉關(guān)印證了。但迷執(zhí)于外在的尋師求學(xué)之覺悟一般不易深厚,這跟老子所言“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及“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道理是一致的。因為尋師者自然知道要找怎樣的老師,內(nèi)心容易不自覺地有分別在,不自覺地會忽視身邊看似簡單事物的機緣。其實,天下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不是老師呢。

而禪宗本就是以無門為法門或處處是覺悟之門,視一切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花草木石、言行處事、吃喝睡撒拉等等為覺悟機緣,參天悟地。但后人學(xué)禪已入不了這種自然大道之門,多是被一些師傅總結(jié)出的小道小方小術(shù)所迷執(zhí),所謂剛出火窖又入冰窟。這個從禪宗六祖慧能大祖師亦可印證。

慧能大師小時家里窮沒有讀過書,完全沒有接續(xù)世道文明或顯學(xué)之學(xué)脈(現(xiàn)代人不正是掉到所謂的文明顯學(xué)中不能自拔嗎)。在五祖弘忍處三年因地位較低,大部分時間還是自己在舂米中覺悟修證。得法后為躲避追殺與獵戶為伍隱修十幾年,都得自己疑參、破定哦。

大家注意,慧能大師的活動圈子跟南老先生東奔西走的參學(xué)參證經(jīng)歷來比較是極小的。但其大圓滿證境、接引后學(xué)的大智慧方便除釋迦佛外還能找出第二位嗎?禪宗頓悟法脈自此一千五六百年在全世界弘揚,并直接影響到中西哲學(xué)、中西文明、中西文化。大英博物館也不得不敬其為影響人類文明的十大圣賢之一而為之塑像。其法脈子嗣開悟者不計其數(shù),包括我們都受其無量法恩,還有誰有這樣的功力呢??v觀南老先生學(xué)問體系,雖有一定獨到見地和發(fā)揚,但總體不過是對前人的一種沿襲和繼承,并非具開創(chuàng)意義,影響和價值終究有限(具體可見《禪宗的三大歷史階段》https://www.glswpx.com/Article.aspx?artId=2942 )。

而慧能大師為什么能遠超其老師五祖大放光芒呢,是否只證到法身境界或掉到小乘境界呢?不管我們后人自以為如何,看度眾生的智慧方便和質(zhì)量就可驗證。總體來論,一個人的覺悟和修證成就與其觀機設(shè)教接引眾生智慧方便之功力是一致的。從老先生在《習(xí)禪錄影》禪七中接引后學(xué)觀之,老先生幾十年前均是憑藉教門理事,所謂理先于行,總體也只能稱之為佛七。于禪七定慧等持則有用刃不緊喪機之嫌,就是其現(xiàn)在的太湖大學(xué)堂,日常教習(xí)中唯獨沒有頓宗的禪堂風(fēng)范,終究還是智慧方便和觀機設(shè)教問題吧。

這并非南老師在指導(dǎo)后學(xué)時說古代禪宗公案都是高僧們偶爾為之(見《習(xí)禪錄影》中南老的開示)。自己做不到不可誹謗祖師們哦。古代真走禪宗路數(shù)開悟了的師傅們于行住坐臥、茶飯勞作等隨時隨刻提點、敲打弟子,心念時刻的起滅均不放過,助他們時刻調(diào)心于定中入覺悟之門。這些在禪宗公案中比比皆是,幾乎所有都是日常最簡單生活中的參悟修證。請問還有那個教法能做到老師時刻助弟子入定慧等持境界。

因為最為精進修證莫過于定慧等持的禪悟之境態(tài),見地、修證、行愿三位一體,沒有先后時間和空間,亦可謂之非想非非想定。歷代禪宗祖師大德均在日常生活中踐履正精進修證態(tài),即時刻以定慧等持之分別智自度度他,這正是禪機所在,才會流傳下來所謂的禪宗公案。而這須明心見性后才做得到,民國時期修為有成就者陳健民居士說:“日常生活中修持禪,不是平常人可行的——這是最高深的證悟?qū)用婺?!這是圣者們真實驗證的無欲禪,狂妄的愚人也妄想有這種能力……,就是說于身色場中證取常聲、色之理是很高境界”。

另外,著《大乘起信論》的馬鳴菩薩、持中觀般若的龍樹菩薩分別是禪宗第十一、十四代祖師。藏密白教大手印、紅教大圓滿法其實最終亦是歸于禪宗,從“立斷”到“頓超”終究不離定慧等持之法。這些在身兼禪凈密三修的大成就者元音老人相關(guān)著作中亦皆有印證。

寬泛地說,實在入不了禪門就只能掉落于旁門了。所以,觀現(xiàn)代眾生的心性機緣只能提倡“在漸修中頓悟,在頓悟中漸修”了。實際哪有什么頓、漸呢,破除禪宗所謂五宗七派所有先師們的定見和牙慧,察其內(nèi)在理路,直接將一切視為覺悟機緣,直接疑參、破定、起用就可。

以老先生的言辭看不過是認為禪宗偏重于修性,其它法門特別是密宗很多是從命體氣脈起修,循序漸進踏踏實實證空肉身,但這必須有過來人引導(dǎo)方可,而且要歷經(jīng)很長修為時間。稍有些見地者都知道所有功法終不離戒定慧,而調(diào)心最難。到高級功夫?qū)用孢€得靠自身的心性覺悟。另外,識得明師本就要有智慧,仍不離明心見性。

從學(xué)理、法理上論,所有修為法門最后都得歸于禪宗正法門。真正能直接走禪宗修證路子也必定是大成就者。只是越到后世越入不了禪門,越掉到禪教路數(shù),掉到不了義之旁門。

當然,南老以上見地乃1978年講座時的集冊,也就是說是在34年前的見地,相信經(jīng)三十多年的再修為肯定今非昔比。所以說,以老先生30多年前的見地是不足以講解《法華經(jīng)》的。由于作者諸多受益或印證于南老著作,對以上見地當時沒有印證到,以致一段時間掉到對其的迷信中,也曾一度對禪宗持懷疑態(tài)度。好在天性不羈,善疑情印證,終得掙脫“驢橛”。

對于視一切為覺悟機緣者,世道任何所謂的錯誤均不是錯誤,均可成為破參的機緣。但畢竟這樣眾生少之又少。由于南老其書文字已在流傳,再加上名氣更甚于以往,恐誤人更甚。為報佛恩、師恩,盡可能減少誤人之業(yè),今特在此做個辨證,以利后學(xué)。

自古世之圣賢,不論出世入世,因宿德生患者多矣。輕者外道,重者成邪成魔,佛不就是這樣轉(zhuǎn)成魔的么!以南老當年的口氣,讓我不禁想到一些文章中提到他宿世與峨眉大坪寺開創(chuàng)祖師松月和尚的一只黑虎的因緣。

這只黑虎因宿世修為護法功德,雖為黑虎也入修為之道。但作為畜生道的虎如不是菩薩為救度畜生道愿心投生,那必定前世或前多世跟其普法過程中誤人和臨終前的嗔怨相關(guān)。誤人但沒有其它惡業(yè)而投生愚癡道均是因果所在。盡管大修行人一輩子都行持控制得不錯,如未透無生法忍之理,所謂的行持就變成忍了。所以很多老師傅越修到后面脾氣越大也是這個道理,其實是沒有修通,根源還是在未明心性。最后臨終前嗔念一起,因修為者氣魄大,修來修去卻落入虎身。所以,我們這些后學(xué)不可不慎。

所以說,現(xiàn)代一些高僧大德們的通病也是值得驚醒的。所謂教門久了,難離教主;聲望高了,難離大德;歲數(shù)大了,難離尊位。雖不至貢高我慢、倚老賣老,但有時內(nèi)弄玄妙、倚德賣德、真實不足也未必可知,此均為古德通病。個人認為為人、為學(xué)、為道,貴在真實,驕傲不得也謙虛不得。

 

 

劉碩斌

2012年5月21日于深圳蓮花山現(xiàn)代苑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