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峰
郭璞(pú)(276年—324年),字景純,河東聞喜縣人(今山西省聞喜縣),西晉建平太守郭瑗之子。東晉著名學者,既是文學家和訓詁學家,又是道學術數(shù)大師和游仙詩的祖師。
西晉末年戰(zhàn)亂將起,郭璞躲避江南,歷任宣城、丹陽參軍。
晉元帝時期,升至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又任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
324年,力阻駐守荊州的王敦謀逆,被殺,時年49歲。事后,郭璞被追賜為“弘農(nóng)太守”。
晉明帝在玄武湖邊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郭璞之子敦驁被封為臨賀太守。
郭璞曾注釋《周易》、《山海經(jīng)》、《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現(xiàn)今的《辭?!坊颉掇o源》上均到處可見郭璞注釋。
郭璞花18年的時間研究和注解《爾雅》,以當時通行的方言名稱,解釋了古老的動、植物名稱,并為它注音、作圖,使《爾雅》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參考書。而郭璞開創(chuàng)的動、植物圖示分類法,也為唐代以后的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
在學術淵源上,郭璞除家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shù)學理論,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傳說擅長諸多奇異的方術。
郭璞一生的詩文著作多達百卷以上,數(shù)十萬言,《晉書·郭璞傳》稱“詞賦為中興之冠”。其中以《游仙詩》為主要代表,現(xiàn)僅存14首,是中國游仙詩體的鼻祖。游仙詩的來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詩》,漢樂府中也有這類作品,建安、正始時期更不斷有人繼作。游仙詩中明顯地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所謂正格的游仙詩,它們“滓穢塵網(wǎng),錙銖纓紱,餐霞倒景,餌玉玄都”(《文選》李善注);一種是借游仙以表示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郭璞顯然是繼承了后一種傳統(tǒng)。他的游仙詩借游仙以詠懷,有一定的現(xiàn)實內(nèi)容。如第一首說:“京華游俠窟,山林隱遁棲。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表示了對朱門的輕蔑與否定。第五首說:“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圭璋雖特達,明月難暗投”,表現(xiàn)了才志之士生不逢時的感慨。第四首則表現(xiàn)了求仙的渺茫和傷時嘆逝的感情。郭璞游仙詩的另一特色是富于形象性,和一般游仙詩往往寫得過于抽象不同。如第三首說:“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綠蘿結(jié)高林,蒙籠蓋一山。……赤松臨上游,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寫想象中的神仙居處和生活情態(tài),形象鮮明而生動。《詩品》說他的詩“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這種特色。不過《游仙詩》的主旨畢竟在歌詠高蹈遺世,所以消極性仍是很大的。
《爾雅》是中國古代最早一部解釋語詞的著作。它大約是秦漢間的學者,綴緝春秋戰(zhàn)國秦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的。全書19篇,其中最后7篇分別是:《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和《釋畜》。這7篇不僅著錄了590多種動植物及其名稱,而且還根據(jù)它們的形態(tài)特征,納入一定的分類系統(tǒng)中?!稜栄拧繁4媪酥袊糯缙诘呢S富的生物學知識,是后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的重要著作。據(jù)史書記載,東漢初,竇攸由于“能據(jù)《爾雅》辨豹鼠”,所以漢光武帝獎賞給他百匹帛,并要群臣子弟,跟從竇攸學習《爾雅》。郭璞更是把《爾雅》視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入門書。他說:“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于《爾雅》?!钡牵稜栄拧烦蓵^早,文字古樸,加上長期輾轉(zhuǎn)流傳,文字難免脫落有誤,早在漢代就已經(jīng)有不少內(nèi)容,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之前已經(jīng)有犍為文學、劉歆、樊光、李巡、孫炎等人,為《爾雅》作注。郭璞從小就對《爾雅》感興趣。他認為舊注“猶未詳備,并多紛謬,有所漏略”,于是“綴集異聞,會粹舊說,考方國之語,采謠俗之志”,并參考樊光、孫炎等舊注,對《爾雅》作了新的注解。
——北京風水師、風水術數(shù)學傳人陳益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