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圣先賢教育我們:人生的五福:富、康寧、長壽、好德、善終要靠不斷修養(yǎng)自身的德行,方能形成厚德載物的人格特質(zhì)。而人生的福報也會因此不斷增加。最終走上幸福人生的康莊大道。
許多人嘆息自己人生命運不濟。而《了凡四訓(xùn)》對此給出明確的答案。
《了凡四訓(xùn)》是明朝萬歷年間的袁了凡先生寫給孩子的四篇家書。用自己一生傳奇的經(jīng)歷,告訴子孫如何修身立命,積德行善,改造命運的方法。
日本四大經(jīng)營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也視《了凡四訓(xùn)》(日本譯為《陰鷙文》)為圭臬。凡遇重大決策必根據(jù)此書。從而創(chuàng)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yè)。
書中了凡先生早年遇孔先生,先生精通邵康節(jié)《皇極經(jīng)世書》。特為了凡先生卜算一生休咎,縣考第14名,府考第71名,提學(xué)考第9名。只可惜命中無子,53歲八月十四丑時壽終正寢。后應(yīng)試結(jié)果無不一一應(yīng)驗。從此了凡先生深信“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一切皆有定數(shù)。冥冥中自由安排。非人力所能左右。
后赴南京國子監(jiān)途經(jīng)棲霞山,拜訪云谷禪師,大師一番話道出命運真相,才點醒夢中人。大師說:《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兇。假如不能改命,如何趨吉避兇?
云谷禪師接著告訴袁了凡先生:而世人每天所為總是小善小惡,加加減減,沒有太多起伏。故命運大多容易被算定。
而有兩種人,天地陰陽束縛不得。其一為大惡之人,多行不義,原本人生福報迅速被折損消耗,故數(shù)理約束不了;其二為大善之人,積德行善,福報因此不斷增加,故數(shù)理也無法算定。
云谷禪師還告訴了凡先生:孟子說“求則得之”。告誡世人應(yīng)不斷修德,恢復(fù)本善。內(nèi)有所感,外必有所應(yīng)。感應(yīng)道交,沒有不成的。這樣如理如法的修,人生的富貴等等福報因此被感召而來。命運被最終改變。此謂“內(nèi)外雙得”。
而世人多不知修德培福,急功近利,為此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甚至傷天害理。此謂“攀緣”。殊不知所得到之富貴原本就是命中本有。同時因是不義之財,內(nèi)在的德行被染污,人生福報因此被折損,還遺禍子孫后代。但真相是一無所得??芍^“內(nèi)外雙失”。
故《易》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先生頓悟。下山之前改名為“了凡”,從此開始修身立命,積德行善的旅程。第二年,參加禮部科舉考試,孔先生當(dāng)初算他第三名,忽成為第一名。故信心大增。47歲生第一子,后又添一子。了凡53歲那一年安然度過。74歲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