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漢仕,肖漢仕講師,肖漢仕聯(lián)系方式,肖漢仕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心態(tài)培訓與壓力管理博士教授博導
41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肖漢仕:為什么更容易向陌生人展示真實的想法?
2016-01-20 3000

  (中國全民健心網(wǎng)肖漢仕與您分享,祝您少點煩惱,多點開心!謝謝您的收藏)
    我們時代的快節(jié)奏生活,讓大多數(shù)人,慢不下來、靜不下來,慢慢喪失了傾聽的能力、耐心關注別人的能力。在聽到別人的想法時,更急于表達建議和見解、試圖解決問題,而不是陪著對方,等待情緒、情感的宣泄,讓心情沉淀下來。


    這種急不可耐、沒有深情傾聽的交流模式在熟悉、親密的關系中表現(xiàn)同樣嚴重、危害也更大,似乎每個人內心的情緒太滿了、飽和了,別人訴說的事情,自己已經無力在情緒上容納、涵容,自己只試圖給出建議、幾句評價后,以結束對話,騰出自己喘息的空間。無力去發(fā)覺、回應對方的需要和渴望,也避免更深的糾葛與麻煩??梢哉f,我們被人傾聽的渴望大過于去傾聽別人的意愿。
 

    在這個層面,陌生人反倒有了“市場”。陌生人往往與自己沒有利害沖突、也沒有情感需要負責的壓力,不用過度擔憂自己說話后會產生的影響,減少了表達的阻力。和陌生人傾訴自我,反倒?jié)M足了內心深層的表達與無所顧忌的傾訴的渴望。

 

    這是因為,人與人交流無外乎“傳情達意”,即表達自我的情緒情感、表達自我的理解思考。在理解的方面,只要有語言能力、思考能力和一般的社會常識,別人都可以懂,只要自我表達的足夠嚴謹和清晰,就不至于被人誤解。而表達情緒的方面,往往會復雜很多,也有更多矛盾。這是因為,任何情緒的表達,往往會激起其他人的不同感受,因為情感表露本來就是感性的,無法理性、邏輯的思考、做出解釋,產生的結果往往是不可預知、不可控的。

    所以,相比理性的表達,個人情緒的表露要冒更大的風險。比如微信朋友圈、QQ個人空間里,由于仍然會有同事、親友等熟人關系,所以自己的自然地情感流露,總難免顧慮到會激起別人怎樣的聯(lián)想、意見,無形中阻礙了自我表達的暢快感。而類似陌陌、豆瓣等本身就是針對陌生人交流的社交平臺,更容易放松對別人如何理解自己、看待自己的壓力,可以更自如的表達自我、宣泄自我的真實想法和情感。更有忠于自我、深層面對自我的欣快感。

    我們知道,即使是很好的朋友,在一些問題上還是會有分歧,但是情感關系是好的,是親近的,問題看法的不一致不一定造成人際的沖突。而情感上的沖突與誤解,才是我們不愿面對的,尤其是和親密的人之間。而陌生人在這一點兒上反而有了優(yōu)勢,沒有在自己的生活圈子,沒有利害的沖突,反而對于自己是否會被接納、接受放松了一些,反正也不會影響到晉升、同事關系、親密關系,減輕了現(xiàn)實人際對自我表達的干擾和羈絆。

    有些問題本身,就是另一個問題的答案。這個問題恰好反向地提示我們——如何維持一段已經熟悉的關系而不感覺厭倦?答案是保持一顆“謙卑”的心,保持一種未知、好奇的心態(tài),仿佛自己對愛人、朋友是未知的,放下先入為主的判斷和印象,用初識者的心,去靠近、去理解、去發(fā)現(xiàn)。這會給對方帶來更深的被關注、被傾聽、被看到的體驗,但是沒有評價、沒有指責的壓力。

    無論任何流派的心理咨詢師,最基本的功夫就是這種專注而好奇的、如陌生人一般的傾聽能力。這能力被賦予“職業(yè)”的色彩,正是來自于日常交流中,我們都太渴望訴說自己,即使聽著別人的故事,也忍不住發(fā)表自我的意見和理解,打斷了對方自由表達、自發(fā)反思的機會。

    相反,陌生人對你是未知的,什么都是新奇的,只會好奇地問一問,“你為什么選擇這個職業(yè)、這個人”?“你不喜歡這個城市,為什么不選擇離開”?“你已經很棒了,但是你不快樂,為什么不反過來看一看、想一想”?這些簡單的問句、外加能帶來新鮮感的贊賞和鼓勵,讓我們不需顧及表達的后果,所以反而可以自由去表達、探索。而陌生人因為沒有定見、沒有對你日常行為的成見,所以只能憑借你的表達來認識你。所以這時的表達,是被強烈的關注的,被重視的。

    我們往往對于自己正在體驗、正在思考的問題更加渴望被關注和理解,而朋友、熟人,往往會根據(jù)你一貫的行為、心態(tài),來回應你,來一句,“你怎么越說越回去了”、“你又是在空想”、“行了,知道你又受委屈了”、“你要更務實一些,看看以前你不是也怎么怎么想過嗎”·····這樣的回應,導致的是,自我想象空間的壓縮,被堵回來的感覺。這種在親密、熟人之間的、有交流但是沒溝通的糟糕感覺,讓我們更加孤獨、陷于更深的疏離感之中。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需要“陌生人”的關系,既可以現(xiàn)實中發(fā)展出真實的和匿名、虛擬的人交往的“陌生關系”。也可以在熟人之間有意培養(yǎng),用陌生心態(tài)看待別人、被別人看待的關系,核心在于,我們需要被不斷地用新奇的角度看待、看到,而不是被熟悉的評價、默認的成見所覆蓋,遮蔽了此時此刻鮮活的體驗。

   “認識你自己”,就在于時刻關注到陌生而新奇的自己,不以關于自我的成見束縛此刻的體驗,這才談得上不斷地自我發(fā)現(xiàn)。這樣看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用陌生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加繆先生能寫出《局外人》(又譯《異鄉(xiāng)人》),他是我們的先驅。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