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是家喻戶曉的典故,這一年,劉備四十六歲,而諸葛亮僅僅只有二十七歲,是什么讓年僅五十的君王向一個在田間耕種的農人請教國家大事呢?作為Boss的劉備又是如何招聘到諸葛亮這位賢才的呢?
劉備由于沒有安身之地,跟曹操相比而言,劉備深知自己業(yè)務能力不足,想要快速發(fā)展就要招納賢士,招聘一位賢士來輔佐他便是當時的最有利選擇。
Boss劉選人的標準:
在劉備心里,首先,這位賢士自身具備的特長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應該有:
較強的戰(zhàn)略眼光;
有較強的分析思維;
有較強的求職動機;
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有工作經驗者優(yōu)先考慮。
Boss劉的招聘方式:
經人介紹:
據傳,劉備經過多方打聽,找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就給劉備推薦了徐庶和諸葛亮。由于曹操那邊兵強馬壯,給的工資待遇很好,再加上曹操還撈到了徐庶的母親為“核心王牌”,徐庶還沒干多久,就跑去了曹營。
主動出擊:
像劉備這種初創(chuàng)公司,人才主動找上門的幾率幾乎為零,看到了這一點的Boss劉便開始了主動出擊。于是便有了流傳已久的《三顧茅廬》,主動尋找人才,抓住人才、重用人才便是Boss劉的明智之舉。
樹立企業(yè)文化:
Boss劉為什么三顧茅廬?第一次去沒有見到諸葛亮,第二次也沒有見到,并不是因為諸葛亮避而不見,而是前兩次他都出去游玩了,一般情況下,年長的Boss怎么可能委身去拜訪一個比自己年幼的人呢?更何況可以堅持那么多次,這正好就是劉備成功的地方,堅定并對人才的尊重便是他們的企業(yè)文化。
劉備從哪些方面決定選擇諸葛亮:
看學歷資歷:
據記載劉備老師盧植(官至尚書)、曹操的老師喬玄(官至太尉)、許劭(著名人物評論家)都是官方名士,而諸葛亮的老師卻鮮有人知道,因此從當下的學歷來排名,劉備如果是985,那諸葛亮就是普通二本,諸葛亮優(yōu)勢并不大。
看背景家室:
掌握軍權的蔡瑁是諸葛亮的妻舅;主掌荊州行政的蒯家是諸葛亮大姐的婆家;沔南名士黃承彥是諸葛亮的岳父,在當地頗有影響;而當地行政軍事首領劉表,因為娶了蔡家的女兒,也就成了諸葛亮的表舅舅。強大的背景關系劉備怎能不動心?
看學識才干: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借司馬徽之口曾經就說過“可比興周入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如此高的評價一般人怎么能得到呢?
看理想抱負: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曾經記載了這樣一段話,“亮躬耕隴畝,……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將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可見其想要成就一番作為的偉大抱負。
作為一個企業(yè)的老板,劉備雖然沒有強大的背景和優(yōu)勢,但是在選擇人才和任用人才上卻是擁有著眾多閃光點。
1招聘方式得當
2尊重人才惜才愛才
3擁有良好的企業(yè)文化
4擬定了明確的企業(yè)愿景
5制定了強有力的長期目標
在這個高速發(fā)展的網絡時代,我們可以在第一時間擁有第一訊息,無論是在選拔人才方面,還是在經營管理方面,亦或者是與合作伙伴的溝通交流方面,Boss劉的做法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良好地掌握企業(yè)運營發(fā)展中的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便能更好地助力企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