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滴滴快的在合并后的首次發(fā)布會上宣布了一個大消息,將從5月25日凌晨開始,在全國12個城市推出“全民免費坐快車”的活動,投入預計10億元。一個月的每周一,每位乘客均有每天兩次15元的免單。
滴滴快車的免費午餐:背后的貓膩?
按照滴滴的解釋,這純屬免費午餐,可以把不少上班族從“地鐵狗”中解脫出來,“北京這邊滴滴快車的計價標準為:0起步價,每公里1.5元/公里,每次15元的免單額度至少可以行駛10公里,足以覆蓋一個普通人一天的出行里程。”
然而,事情并非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單純和給力。有媒體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滴滴快車其實暗藏了一些看不見的開銷,導致人們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時,要付出比你想象更多的費用。如下圖所示,同樣的路程長度,呼叫滴滴快車的費用是38元,居然比呼叫專車的36元還要貴2元。這是因為,滴滴快車會變相加價,收取16元的高峰附加費,而且還不能用抵扣券。
這就意味著,滴滴快車給上下班人群的“免費午餐”,噱頭的成分很濃。因為在非上下班高峰期,這個“免費午餐”只要路程短還是可以享用的,這倒是值得稱贊。但在上下班高峰期,滴滴快車的15元每次的免單,甚至還不能完全抵免高峰附加費,用戶還需要掏錢支付車費,就顯得十分蒼白無力。
滴滴B2C VS嘀嗒C2C:誰更能長期幫助通勤族?
這些站在促銷的角度去看,都不叫個事。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滴滴快車的一旦停止“促銷補貼”,在高峰期的性價比就很差,甚至價格還不如打車有優(yōu)勢。而在不忙的時候,有誰會愿意選擇沒有發(fā)票無法參與報銷的滴滴快車呢?通俗一點說,滴滴快車對于通勤族沒有長期競爭力。
其實,對于拯救上下班通勤一族而言,“滴滴快車”這種打車的方式,不管怎樣努力,還是難以超越“拼車”的物美價廉。筆者認為,剛剛完成C輪1億美金融資的“嘀嗒拼車”,才是真正有望解決通勤問題的長遠途徑。因為這是兩種模式的根本對決,“嘀嗒拼車”走的是C2C模式,比“滴滴快車”B2C模式更能適合中國老百姓“一個便宜三個愛”的國情。
滴滴平臺的本質(zhì)是傳統(tǒng)的B2C模式,即通過運營平臺進行調(diào)配,實現(xiàn)以商業(yè)運營為目的的車輛(快車、出租車、專車)乘客之間進行匹配,這些車輛不管形式上有多少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賺錢。殺頭的生意有人干,賠錢的買賣沒人做。各種車輛必須從滴滴平臺上賺到錢,因此滴滴即便是為了孵化市場,進行短暫補貼,還是要支付剛性的費用的,而對于有商業(yè)運營目的的車輛來說,這個成本顯然不會低。因此,滴滴的補貼也總給人戛然而止的感覺,好比王小利在《捐助》中的臺詞一樣,“咱倆就好比兩堆干柴,你(促銷補貼)那頭燒得挺旺,我這一泡尿(停止補貼)把火尿滅了?!薄T贐和C之間,要想均衡市場的不同期望值,滴滴就要左右逢源,但C端老百姓想要省錢,B端的商業(yè)車輛要賺錢,這對于滴滴來說,還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
而反觀以“ 嘀嗒拼車”為代表的“拼車”出行方式,則是典型的C2C模式?!敖灰住避囍鳌④囍麟p方的期望值都不大,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只要順路就能皆大歡喜。整個過程中價格比商用車輛便宜,并且沒有高峰費、空駛費、計時費等,有效降低了車乘雙方以及平臺方的成本。在運營當中,“嘀嗒拼車”不用去糾正買賣雙方期望值失衡的難題,只需要做好點對點匹配和交易信用及保險制度保障即可。事實上,嘀嗒這方面也做得不錯。如信用體系上,嘀嗒拼車要求每一位注冊車主都需提交駕照、行駛證、手機號碼,以及帶車牌的照片,進行嚴格認證。此外,嘀嗒拼車還鼓勵乘客和用戶進行相互評價,這就是C2C信用體系的基礎數(shù)據(jù)。在保險體系上,嘀嗒拼車和中意財險合作,推出專有的拼車保險,每次出行最高賠付意外傷害20萬元。而且嘀嗒拼車的車主與乘客均是報著“順路”的心態(tài),司機只是為了節(jié)約出行成本。這與滴滴快車的車主完全是不同的心態(tài)??燔囓囍鞲嗟氖菫榱恕百嶅X”,如果這單的價格補貼后還只能賺回個油錢,那么不好意思,司機是不會去接單的。
從商業(yè)運營到共享經(jīng)濟,“嘀嗒拼車”真正實現(xiàn)了閑置車輛資源的社會化利用,對于面臨環(huán)保問題挑戰(zhàn)的當下中國來說。這一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對社會公共資源的應用。可以相信,油價在未來很長時間還將維持目前水平,而資源緊張的態(tài)勢也難以有大幅改善,提高資源利用率,將是整個社會的帕累托改進機制。在便利老百姓、推進低碳環(huán)保的出行理念下,以“嘀嗒拼車”為代表的C2C共享型出行方式,也必然會在可預見的未來,顛覆傳統(tǒng)出行市場,實現(xiàn)“行者有其車”——沒有免費午餐,但價格人人可以負擔得起,這就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