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從低智商﹑瞎眼一路走來始終微笑的人生
灰色童年
從童年開始我一路向前……
我的第一聲啼哭是喜悅的,雖然在襁褓中的我無法體驗和感知這種喜悅真正意味著什么,但父母是滿意的。
1963年的臺灣正開始社會轉型,但一般人的生活仍是相當艱苦,而我出身的臺灣宜蘭可算得上窮山惡水。父母是從河南隨國民黨潰軍一起來臺灣的,這次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遷徙,讓我們全家背景離鄉(xiāng)數十載而無緣再回去,父母從來到臺灣就再也沒有回過我河南的祖家。
很多東西,因為生活環(huán)境和生存的壓力改變而改變,但父母對“生兒子才是自己的,生女兒是幫人家養(yǎng)的”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卻越發(fā)濃烈。所以,當我哇哇墜地,醫(yī)生說是個兒子的時候,父親著實高興了很久。——這些都是我后來從母親口中聽到的。
在后來的成長經歷中,我常常讀到一句話:命運是很喜歡開玩笑的,意料之中的事往往不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經常會出現。每次我都會從心底感動于先賢們把生活看得這么透徹,好像世間已經發(fā)生、正在發(fā)生和將要發(fā)生的事情都在他們的洞察之中。我的童年,正最好的印證的那句話:意料的沒有發(fā)生,意外的卻發(fā)生了。
我常常聽人說,童年是人生最美的時節(jié),沒有憂愁,只有歡樂;沒有壓力,只有享受。當說世人都沉浸在對童年的無限綿長回味當中時,卻總能輕輕觸動我心靈的晦暗之弦。我得直面曾經走過的童年,一段灰色的記憶,一段一路向前沖的歷程。
我的出生和存在,讓父親對我這個小生命寄寓了最大的信心和期望,甚至都已經為懷中的我繪好了一生的成長藍圖??上В@些我都無法用感觀和思想去感知和分享!當我一天天的長大,父親卻越來越覺得我有些不對勁:我不呀呀學語,我不像其它孩子一天活潑好動,本能的一些反應也比別的孩子要遲鈍些,甚至有一些死氣沉沉。父親很快發(fā)現了我的這些特別性,這讓父親無疑感到有些驚訝。他開始懷疑我的健康是不是出了問題!出于對我健康的關切,父親把我送到羅東的圣母醫(yī)院診治,診斷結果讓父親懵了,也一下子打碎了父親對我的所有期望。
以當時的醫(yī)學條件和醫(yī)療水平來評判,醫(yī)生說我在智力發(fā)展和語言表達上有問題,但卻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病癥。后來我了解到,從現代醫(yī)學角度看,我的“遲鈍”和“問題”應屬于自閉癥。
明日預告:
莎士比亞說:天底下沒有好或壞的事,是我們的想法造就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