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的《世界經(jīng)濟展望》報告出爐,其中大幅下修美國經(jīng)濟成長率,而仰賴外銷美國甚深的亞洲新興工業(yè)國家,勢必遭受波及。
靠單一引擎驅動的飛機盡管還是能在空中飛行,但卻是危險與充滿變量的,這正是二○○八年全球經(jīng)濟即將面臨的處境。
近年全球經(jīng)濟成長均憑借著美國與中國這兩大引擎不斷推升,但是自從今年七月下旬美國次級房貸問題爆發(fā)后,美國經(jīng)濟大幅衰退,全球經(jīng)濟預測權威機構國際貨幣基金(IMF),更大幅下修對美景氣預估,二○○八年美國經(jīng)濟將難逃遲滯命運。
在IMF十月十七日公布的《世界經(jīng)濟展望》報告中,將美國二○○八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從今年七月初預估值下修了○?九個百分點,成為一?九%。相較于世界其它主要國家,美國的下修幅度是最大的,而一.九%的年成長率也是美國自二○○二年以來最疲弱的經(jīng)濟成長預估值。
預言一:美國景氣持續(xù)看壞 低迷房市未見谷底
罪魁禍首就是次級房貸風暴,該份報告指出人們對房貸市場的疑慮降低了購買房子的意愿,房價不斷下跌、空屋率偏高、經(jīng)濟前景不明等因素在在削弱了人們的整體消費支出意愿。
情況也有可能更糟一些,IMF警告房屋市場有可能面臨到比目前預期更蕭條、持續(xù)更久的低迷狀況。根據(jù)美國商務部十月中的調查報告,美國九月份新屋開工率大幅滑落了一○.二%,開工數(shù)來到了十四年來新低。
種種負面的經(jīng)濟預估,促使美國聯(lián)邦準備理事會(Fed)繼九月十八日降息兩碼之后,在上月底(十月三十一日)再度宣布降息一碼,來到四.五%。希望藉此刺激消費與投資,讓房市與信貸問題不會進一步影響整體經(jīng)濟。
再次降息的風聲一傳出,國際匯市提前一天反應,美元對歐元匯率在十月三十日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盤中一度創(chuàng)下一歐元兌一.四四四美元)。
唯一的好消息是,IMF強調,美元走貶對美國外銷產業(yè),將有推波助瀾的功效,這也是美國經(jīng)濟普遍蕭條的狀況下,唯一較讓人期待的一塊。
預言二:中國角色吃重 GDP成長率為美國五倍多
在次級房貸的拖累下,全球兩大經(jīng)濟體美國與中國,此消彼長的態(tài)勢更為明顯。依IMF最新的估算來看,美國二○○七年GDP成長率在考慮近來金融市場的動蕩后,下修○.一個百分點來到一.九%,與中國的一一.五%相較,差距達六倍多。
情況延續(xù)到明年,中國二○○八年GDP成長率預估仍有一○%,與同時期美國的一.九%相較,中國的成長動能將是美國的五?二六倍。
美國長期以來擔任世界經(jīng)濟火車頭的光環(huán)已逐漸褪去,而中國的角色卻越來越吃重,中國以GDP成長率全球第一的姿態(tài),成為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最大推手。出口貿易上揚,來自國內外的投資資金充裕,以及暢旺的民間消費支出等因素將在二○○八年繼續(xù)推升中國的景氣。
全球其余主要動力來自于新興國家,尤其是印度與俄羅斯。在二○○七年,中、印、俄三個國家合計的GDP成長,就占了全球總成長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說,這一年全球經(jīng)濟得以向上發(fā)展,有一半的功勞來自這三個經(jīng)濟體。中、印、俄三國同時也是IMF報告預估中,二○○八年全球GDP成長率最高的前三個國家:中國一○%、印度八?四%、俄羅斯六?五%。
預言三:市場風險仍高 次貸未解經(jīng)濟下滑將更嚴重
明年,全球經(jīng)濟未能守住二○○六全年以及二○○七上半年的成長力道,IMF在這次最新的預估中將明年全球GDP成長率下修了○?四個百分點,來到四?八%。
IMF指出調整的幅度并不大,這必須歸功于新興市場穩(wěn)健的經(jīng)濟基本面,和強勁的成長力道。推動世界經(jīng)濟的其中一個引擎——美國,正處于待修狀態(tài),所幸另一個引擎——由中國領軍的新興國家,還能夠接棒續(xù)航。
這陣子金融市場引起的動蕩,對西方國家的影響可能延續(xù)明年一整年,目前看來美國受創(chuàng)最嚴重、鄰近的歐洲也被拖累,歐元區(qū)明年GDP成長率預計將從今年的二?五%下滑到二?一%。不確定性仍是最大的威脅,IMF在報告中一再警告風險仍然存在,因為這次的預估是建立在金融市場緊縮狀況將在幾個月后逐漸解套的假設上,倘若事實并非如此,時間一旦延長,勢必會導致更顯著的經(jīng)濟下滑,這對美國和歐洲來說更是如此。
一向仰賴外銷貿易的臺灣,也在這波次級房貸的風暴中遭池魚之殃。
預言四:四小龍遭波及 臺灣外銷更依賴中國及東亞
原因顯而易見,因為美國是臺灣的第二大出口國,臺灣有高達一四?四%的出口商品是銷往美國,美元匯率走貶、美國民間消費縮減等狀況均對臺灣不利。
根據(jù)臺灣國貿局二○○六年統(tǒng)計,臺灣最大宗的出口貨物是電子產品、電機設備,而這類產品大部分出口到中國大陸,其次為美國、日本、東協(xié)等,顯然偏重于整個東亞地區(qū)及美國,在美國需求不振的狀況下,預期臺灣明年對中國及東亞的外銷依賴將增強。
IMF報告中并指出亞洲各類經(jīng)濟體中,新興工業(yè)國家例如亞洲四小龍等,將會因出口減緩而受美國經(jīng)濟衰退影響最深。預估四小龍二○○八年GDP平均成長率為四?四%,而臺灣為三?八%(較二○○七年下滑○?三個百分點)在四國中敬陪末座。四小龍之首的新加坡,預估二○○八年GDP成長率為五.八%,其余的香港及南韓則依序為四.七%與四.六%。而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明年景氣仍未見起色,預估GDP成長率只有一.七%。撇開外銷景氣因素不談,IMF認為若單從金融秩序、國內經(jīng)濟活動方面來看,包括臺灣在內的亞洲各國,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下并未受到太大影響,民生消費力道依然強勁。
預言五:油價持續(xù)飆高 明年至少漲九.五個百分點
原油價格不斷攀升,以西德州原油(WTI)均價來說,到十月為止今年的漲幅已有五七%,若以十一月一日盤中最高價每桶九十四.五六美元來計算,今年漲幅更高達七五%。
現(xiàn)在市場關心的早已不是明年油價會不會再漲,而是會漲多少?即使保守估算,IMF表示,二○○八年原油均價將較今年上揚九?五個百分點,來到年平均每桶七十五美元,但也聲明若供需吃緊的狀況一直無法舒緩,有高達一成六的機會上看九十五美元。倘若以十一月一日創(chuàng)下的歷史新高來計算,上漲九?五個百分點,則表示明年油價有可能觸及高點每桶一○三?五元。
這個數(shù)字暗示著,國際油價已來到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時的水平。當時的油價約為每桶三十八美元,經(jīng)通貨膨漲調整換算為今日的幣值大約是九十六到一○一美元之間。所幸IMF強調目前所面臨的壓力,較當年的石油危機來得和緩,因為世界各國(主要是已開發(fā)國家)已著手于節(jié)能計劃,而且各國政府為穩(wěn)定物價都采取主動介入的態(tài)度。
新興國家對石油大量且不斷增加的需求,碰上了產油國無法大幅提升產能的窘境,這一增一減是造成這波缺口的主要因素。而失衡的狀況在未來五年內均無法紓解,甚至還會加劇。國際能源總署(IEA)在今年七月初發(fā)表的報告中曾說,在中國、印度等國家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下,二○○七年到二○一二年這段期間,以全球每年經(jīng)濟成長率四?五%的情勢估算,國際間的石油需求會以每年二?二%的幅度成長。照這樣推算,到了二○一二年,全球石油的需求量將達到每天九千五百八十萬桶。
但供應端卻無法趕上需求,因為這段期間內全球原油產量每年只會增加一%左右,尚不及同期需求增加速度的一半。
唯有在一個狀況下原油短缺的危機才能稍稍紓解,IMF報告中提到,那就是全球景氣反轉向下。
這對希望景氣總是處在快速起飛狀態(tài)的投資人而言,也許聽來刺耳,但如果經(jīng)濟也像大自然一樣需要自然調節(jié),并藉此舒緩原油短缺危機的壓力,這次因為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引起的全球景氣下跌,或許也可以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