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之前若被接納、包容和連結,長大后就會有一個很強的心想事成的能力。
自己若背著內疚、罪惡感,就會讓自己去自我犧牲,想讓身邊的人贏。
有多么地不信任,就有多么地想控制。
你看見的世界,完全反映出你自己的內心世界(投射)。
所有的結果,都是你自己吸引來的,都是你潛意識里想要的,都與童年的經歷有關;
怨恨與幸??鞓肥遣豢赡芡瑫r存在的;
親密關系中,每個人要處理3000次左右的心靈碎片之后,才有可能擁有真正開心的親密關系;
倆人在一起,起初是互相需要,不是真愛;
二歲之前若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足夠的愛和認同,長大后就渴望從男人(女人)那里得到,才覺得完整。這只是索取!
吵架,都是在吵對方沒有滿足我的需要,
總會回到以前卡住的那個點——只是不同的臉,卻是相同的動能;
只要有一個人愿意停止吵架,就會停止;在倆人之間,你心里的感受和對方心里的感受是一樣的;
報復父母的最好方法是讓自己不開心,比如離婚、失業(yè)、生病等等。
在親密關系中,雙方都要負100%的責任;
若要知道自己的潛意識在想些什么,看看你的伴侶,完全可以反映出來;
被對方吸引,是因為自己底部的碎片與對方一模一樣;
人為什么會抗拒學習和成長,是因為你知道會要揭開傷疤,會有痛迎面而來;
“親密”的英文就叫“沒有恐懼”,跟對方害怕太親密=跟所有人都害怕親密 =害怕失去什么;
在原生家庭中,如果一定要犧牲掉一些東西,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就不能100%做自己,長大后就不能為自己而活,不能完全地做自己;導致的原因是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愛";犧牲自己是因為害怕得不到父母的愛;
那些長大后要扛起原生家庭所有責任的人,往往認為自己小時候是父母不快樂的所有原因,所以就想犧牲;如果對自己真心愛的人,只付出80%,是因為小時候在原生家庭丟掉了20%的自我,去討好、犧牲,而不能擁有那個想開心就開心、想好玩就好玩的能量。如果不徹底原諒父母,要么自己變成父母那樣,要么將配偶變成父母那樣。
如果沒有......,你就不開心——其實你是不想要這個。意識和潛意識常常是相反的;
療愈的碎片越來越多,外在做事就越來越成功;
靈魂總是用讓你痛苦的形式來提醒你,你需要哪些療愈。一定要引起注意,不要讓事情變得很糟了才處理;
沒有療愈的部分,就會傳給下一代(不自覺的狀態(tài)下);因為孩子太愛父母,就會承接父母的碎片;
想要了解自己過得怎樣,就看身邊的親人過得怎樣?他們住在你的心里面。對方的臉色就是你自己的臉色;
兩個人帶著各自的痛來到一起,痛更加地上來,卻彼此指責“我的痛是因為你!
心靈健康了,就會自動療愈好身邊所有的人;
跟孩子說話,要就像跟最好的朋友一樣!他們長大后才把你當最好的朋友;
你自己不重視自己,吸引來的配偶就不重視你;
那個像塵土一樣對待你的人,他心里的感覺就是被人像塵土一樣對待——沒有價值!
你要愛就先給出你的愛。付出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沒有耐心、易怒的人,其實是不信任——不相信,是在貶低別人的價值;
要懂得讓別人有一個選擇,是追隨你,還是不追隨你;把選擇的權利交還給對方本人;
一段婚姻,是繼續(xù)修還是離婚,關鍵是你從這段關系中學到了功課嗎?你從對方身上學到了什么?如果學到了,無論是繼續(xù)還是重新選擇,都是過自己的新生命。如果修好了功課,萬一離了,還可以做朋友、做伙伴;
一旦開始指責,后面的就不再叫溝通了;
當你堅持自己是對的,就代表著她是錯的,沒人喜歡當輸家,跟你也不喜歡當輸家一樣;
對于你的父母,你越不認同誰, 你就會越像誰。你可以表明你的立場,但不要跟他/她開戰(zhàn),否則你自己將來就會跟他/她一樣。
要想讓孩子過得好,你自己必須先要過得好。你要孩子開心,你自己必須先開心;
要學會相信孩子,他自己知道怎么過自己就會開花,就會回報你!
這些就是根據(jù)不同的心靈成長狀態(tài)生命能量在親密關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