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店,為什么能賺錢?
商業(yè)的本質(zhì)就是追求利潤:開店做生意,就是為賺錢!話糙理不糙!
都知道開店能賺錢,但很少有人深究,開店賺的到底是什么錢,如果去問那些“賺到錢”的老板,到底為什么賺錢,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會說出許多激動人心的感人故事,但如果你再問他們,最近為什么少賺錢,或者不賺錢了?最普遍的回答,大概是“廣告太少、房租太貴、成本太高、人不好管、價格太高、天氣不好…等”原因,也有少部分老板,會將“錢越來越難賺”與已經(jīng)過去4年的“金融風暴”扯上關系,當然,說自己今年“風水不好、流年不利”的老板,則是極個別!
反正,千錯萬錯都是市場的錯、客戶的錯、對手的錯…!
品牌公司老板與代理商老板,也是一臉怨氣:“說要廣告支持,廣告也沒少打;說要資金支持,欠款額度與費用補貼也沒少給;說商品不夠強不好賣,也找來了大牌設計師;說店鋪形象老舊,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到第8代了;說東西太貴,不但在全行業(yè)增長的情況下我們沒漲,而且還降低了出貨折扣…我能做的,都做了!”
開店做生意,或者做品牌為什么能賺錢,賺的是什么錢?當然,是成本與銷售的利差!問題是,利差怎么產(chǎn)生,或者說憑什么賺這個利差?另外,消費者又為什么要支付這個利差,買打折品,或者直接上網(wǎng)站淘些便宜貨,不是更實惠嗎?其實,這都與“通路職能分工”這個概念有關,也就是說,要什么錢,先問要扮演什么樣的職能;否則,就象階段剝削一樣,一層扒一層而已,以前是上游扒下游的,做衣服的扒賣衣服的,賣衣服的扒顧客的,各自大賺其錢。問題是,那是“賣方市場”年代,誰敢扒就就能賺,就是典型的“機會財”!那么,“買方時代”的現(xiàn)在呢?
2. 開店,賺的什么錢?
以下,我們先從【終端零售商】的立場加以說明,在后面,再向上延伸到【品牌商】與【通路商】兩個層面,這也符合心贏銷的執(zhí)業(yè)觀點:只有終端活得好,品牌才能活得久,而終端活得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賺不賺錢!
下圖,是心贏銷《成本分擔與利潤分派示意圖【終端零售商版】》:
其中:
銷售額:是指零售吊牌總額扣掉銷貨折讓后的實際銷售收入;
銷售成本:是指零售吊牌總額乘以進貨折扣后,得到的商品銷售成本。
銷售額與銷售成本之間的差額,就是終端零售商所獲得的“稅前毛利”。然而,毛利的高低并不必須代表賺錢或虧本,必須再減去終端各種固定的和可變的“管銷費用”(如房租、轉(zhuǎn)讓費、水電、營業(yè)人員薪資、營業(yè)稅和行政雜支、其它維護費用…等),才是“稅前凈利”。
必須注意的是,常常聽到代理商/零售商說“算算賬賺了不少,看看錢沒有多少,原來都在庫存里”。“稅前凈利”必須進一步減去庫存成本,才真正等于“現(xiàn)金收益“。至于庫存成本怎么算,是你家財務的事,不過無論如何,你必須清醒的認識,庫存在持續(xù)的貶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