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篇
在2014 ASTD年會的9個方向中,有一個新增的方向“science of learning”,包含一些對神經系統(tǒng)等大腦結構、學習機理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及應用話題,比如《向朋友求助:基于研究的社會學習策略》、《游戲、學習風格和實踐:以證據(jù)為基礎的方法》、《利用最新的腦科學為下一代提供電子學習》、《學習的神經科學》、《持久學習的六個心理技巧》、《通過神經系統(tǒng)科學的方法改變績效管理》等,令人目不暇接。無論是哪個主題,都呈現(xiàn)兩個基本特點:一是基于大量數(shù)據(jù)積累的扎實研究,二是和商業(yè)領域的應用結合。?
《游戲、學習風格和實踐:以證據(jù)為基礎的方法》這個主題的演講者是Ruth Clark,Clark 培訓咨詢公司總裁,著有《基于場景的在線學習》、《循證訓練方法》等大量作品,是教學設計和技術培訓的專家,她說她個人講座和書籍的培訓目標是將教學成果轉化成為對勞動力從業(yè)者有用的指引。她的分享主題共分四個部分:introduction、training myths、evidence on Games、engagement in learning,從美國企業(yè)對培訓的資金投入、資源利用等各方面的數(shù)據(jù)來看培訓現(xiàn)況,從人的三種學習類型的劃分到大量實踐性數(shù)據(jù)的呈現(xiàn),來說明游戲化的、學員參與的培訓方式更能獲得培訓效果。?
在她的分享中,Ruth運用了一個二維坐標-psychological vs behavioral activity,頗有意思。
ASTD盡管是培訓行業(yè)的圣殿,但作為年度會展,這個活動的本身就決定了我們可以看到技術的變化和方向,但仍感隔靴搔癢,難探實際操作。會展和深度研討會有本質性區(qū)別。比如在Ruth的分享中更多是展示了游戲化培訓的益處,但因時間等各方面限制,并不涉及具體操作層面。所以主題結束后,和Clark女士稍作交流,請教了幾個小問題,其中談及除了她在演講中提到的學習風格分類(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外,另有常見分類是Kolb學習風格分類法。Clark女士以特有的認真態(tài)度回答道:“喔,雖然我們都知道Kolb法,但因為我沒有運用它進行試驗和積累相關數(shù)據(jù),所以沒有提及?!泵绹俗鍪碌姆绞剑簩I(yè),在一個細分領域深入研究。
4天時間,250多場分享,無論哪位也只能每天在糾結中忍痛割愛,選擇有限的session參加。我一天聽的最多的場次是6場,也因此錯過了年會提供大的午餐。為節(jié)約時間,只能在center解決,尋尋覓覓,總算找到有熱氣的、帶米粒的食物——10美元的土耳其飯。盡管口味還是有些不合適,但吃飯期間,遇到ET和他的朋友和我坐在一起用餐。ET非常幽默,再加上往返中國多次,所以除了不會講中文外,對中國的了解可謂角度獨特、引人入勝,這段飯簡直是在笑聲中度過。如果不是趕下一場session,很愿意和他們多聊一會。ET留了名片給我,發(fā)現(xiàn)他是培訓公司的CEO,后來得知他在這次大會中也有分享單元。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 他在wechat中“責怪”我沒有去聽他的session,他很傷心,他的分享只到了967人。天,在同一個時間段可能有20場session的情況下,近1000人來聽已是非常棒的了。這只能讓我感到遺憾。?
如果session只能隔靴搔癢的話,還有一個途徑就是參觀展覽。偌大的展廳中,400多個展示讓你可以快速地看到整個行業(yè)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比如,在今年的展會中,已經有不少的公司展現(xiàn)了在線學習的更復雜、更多元化的最新運用、實踐模式。
在技術這一點上,除了專業(yè)的特質外,另外一種特性是“跨界”、“多元化”,不同領域專業(yè)人才的參與為混合式學習帶來了在技術上的無限想象空間!當然,這可能也讓你感到在技術面前的競爭殘酷!?
技術發(fā)展的目的是什么??
在《人工智能》這部影片中,機器人小孩David被賦予了“愛”的能力,忠貞不渝地“愛”他的母親,并為此具備高級的推理、潛意識等思維、情感能力。但在這部影片中,有一個理性的、貫徹始終的問題被無情地拋了出來:當機器人被賦予“愛”人類的能力時,人類是否能愛他們??
培訓/學習技術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備注:全文已刊登于《培訓》雜志2014年8月期,現(xiàn)在本網站分節(jié)發(fā)出。本文為作者原創(chuàng)且首度發(fā)布,如轉載請注明作者(李墨)及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