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齊超,吳齊超講師,吳齊超聯系方式,吳齊超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企業(yè)內訓師/獨立咨詢師
41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吳齊超:農資企業(yè)的營銷盲區(qū)
2016-01-20 1982

       我國農資制造企業(yè)的銷售業(yè)務以貨物買賣為主,系列化的延伸服務由于人才和經營理念局限沒能很好地開展,經營服務工作中的科技含量低,僅限于送貨上門、簡單的農資施配指導。我國農資營銷中存在的盲區(qū)主要有七個。

    第一個盲區(qū),營銷戰(zhàn)略膚淺。目前大多數農資制造企業(yè)的推銷觀念根深蒂固,仍以生產為中心,沒有以市場為中心,經營者只重生產不重營銷的現象比比皆是。農資營銷對農化服務、市場調查、市場預測、產品決策的要求根高,然而現在許多農資制造企業(yè)卻還很難達到這一層次。大部分企業(yè)還停留在過去那種推銷的層面上,農資制造企業(yè)營銷的手段基本上是低層次的價格戰(zhàn)。

    第二個盲區(qū),市場調研粗放。為了制定可行的營銷戰(zhàn)略,高層營銷人員需要掌握客觀、準確和最新的市場信息,如果不進行仔細的市場調研活動,就很難做出正確的營銷決策。營銷調研是對那些可用來解決特定營銷問題的信息所進行的設計、收集、分析和報告的過程。目前國外農資制造企業(yè)的市場調研工作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國內農資制造企業(yè)中,大部分企業(yè)的市場調研工作還是一個空白,根本沒有達到“精、準”水平;那么,由此做出的營銷決策基本上還是憑經驗、憑感覺、拍腦袋決策。

    第三個盲區(qū),服務意識薄弱。歐美等先進國家的農資制造企業(yè)不僅重視產品銷售,而且特別重視服務營銷,即以優(yōu)質的服務來促進銷售,使農民購買了農資后能享受到無微不至的服務。在歐美發(fā)達國家,按照平衡施肥要求生產的肥已占施肥總量的80%。而我國除極小部分廠家以及部分地區(qū)煙草專用肥開展了一些農化服務外,許多企業(yè)連農化服務的意識都沒有。農資制造企業(yè)必須樹立這樣一種觀念,服務是幫助產品樹立品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改變農民的用肥觀念,不單單要在質量、成本上做文章,也要把售前服務做到農民的身邊。這樣,自己的品牌才能在當地叫得響。

    第四個盲區(qū),促銷方式務虛。許多農資制造企業(yè)都開展過各種各樣的農資促銷活動,但效果不明顯。主要原因是有些農資制造企業(yè)本身促銷目的就不明確,有些企業(yè)覺得農民文化程度低、好蒙騙,故意制造一些花里花哨的炒作題材,說自己是什么什么高科技肥料,增產效果如何如何的好,實際上全部都是些“假大空”。農民發(fā)現上當后,就再也不相信了。還有些企業(yè)開著輛宣傳車,上面放一個高音喇叭,到一個地方,看見農民,就發(fā)幾張宣傳紙,農民瞅一眼,就把它隨手丟進了垃圾箱。這種促銷方式,看起來聲勢浩大,實際上什么作用也沒有,純粹是在搞形式主義。

    第五個盲區(qū),品牌意識不強。市場經濟是名牌經濟,名牌由于擁有巨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因而成為消費者購買的首選,名牌產品無論是在銷售量上還是銷售價格上都是要比非名牌產品勝出一籌。遺憾的是,由于農資制造企業(yè)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品牌意識普遍不強,至今尚無幾個在全國叫得響的名牌產品,只有一些在某個市場區(qū)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域名牌”產品。做品牌,絕不是自吹自擂,也不是簡單地做廣告;需要一絲不茍地做產品,認認真真的抓質量;需要絞盡腦汁地分析市場,策略正確、措施到位地占領市場;更需要千方百計、精心策劃的活動以及細心周到的農化服務。

    第六個盲區(qū),人員素質不高。營銷隊伍的素質不僅關系到企業(yè)經營業(yè)績的好壞,也直接影響企業(yè)形象。加強營銷隊伍建設,是營銷制勝之本。但由于歷史原因,大部分農資制造企業(yè)的銷售人員素質較差。有人對現在某些農資業(yè)務人員有個高度概括,叫做“來去三句話”。到客戶那里去的時候是“三句話”;貨銷了多少,下次還準備進多少貨,這次來可以拿多少款?;貋硐蝾I導匯報時也是“三句話”;當地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客戶資金緊張、拿不到錢,產品要降價。試想一下,這種素質的業(yè)務人員能把銷售工作搞好嗎?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類型的業(yè)務員為數并不少。

    第七個盲區(qū),渠道建設落后。分銷渠道變革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以生產廠家為核心,然后是以中間商為核心,最終進入到以消費者為核心。農資流通體制從計劃經濟市場經濟不過才短短的幾年時間,市場的發(fā)育不完全成熟,在有些方面甚至可以說屬于“幼稚”市場,目前在許多地方還處于以生產廠家為核心的階段,還沒有過渡到以消費者為核心的階段。渠道費用持續(xù)上升,近五六年來,農資的供求關系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變化,農資價格下降,企業(yè)利潤越來越?。豢梢哉f,農資市場逐漸步入微利時代。農資制造企業(yè)自身的銷售網絡覆蓋有限,政策放開以后,最開始當然是利用中間商的網絡資源去推銷產品,這是一種合理、有利、不得不采取的方式;但隨后不久農資制造企業(yè)就發(fā)現,付出的代價是形成對中間商的依賴性;隨著品牌影響力的不斷加大,為了規(guī)避通路風險并為以后的營銷奠定基礎,生產廠家必須提高對分銷渠道的輻射力和控制力。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