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最近又修改了他的《致員工書》,里面有這樣一段話“您有時會感到公司沒有你想象的公平。真正絕對的公平是沒有的,您不能對這方面期望太高”。實際上,但凡一個稍微成熟點的人都明白或者應該明白這么個道理,而當“不公平”與我們直接聯(lián)系起來的時候,又會覺得很委屈、不滿。而這也是企業(yè)里很多的管理制度都力求盡可能的公平、公正的一個重要原因,記得有個資深管理者坦言——我們的制度結(jié)果可能會不公平,但程序上一定要盡顯公平。
時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發(fā)年終獎的時候,年終獎這個事絕對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人因為年終獎高出自己的預期而喜上眉梢,而有的人也因為年終獎低于自己的預期或者實在大少甚至根本就沒有而眉頭緊鎖、悶悶不樂,據(jù)某雜志報道,某公司某員工因為年終獎遠低于期望期,而消極怠工,泄露公司數(shù)據(jù),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這些,可能還都是獎金數(shù)量的多寡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另一個更重要的“負能量”因素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獎金(不論數(shù)量多少)居然低于身邊的同事,而這個同事平時的表現(xiàn)以及工作的業(yè)績基本上都不如自己,也就是說橫向這么一比——問題就來了。盡管很多公司明文規(guī)定年終獎實行保密制度,但這一點基本上是公開的秘密,好比不要打探同事間薪資一樣。因此,企業(yè)領(lǐng)導者在發(fā)放年終獎時需要慎之又慎,絕不僅僅是數(shù)額的問題,尤其是針對核心、骨干管理人員年終獎的處理,搞不好,可能“雞飛蛋打”。
在《晏子春秋——諫下》里有這樣一則故事,說是武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均在齊景公帳下效力,因性格張揚殘暴,使人不安。大概齊景公也覺得對他們難以掌控,有除而后快的心思,這樣晏子才進言說,給他們兩個桃子,告訴他們說,二桃三士,你們憑著各自的功勞大小吃這兩個桃子吧。
桃子本不足道,何況只有兩個桃子。但因為是君王所賜,桃子便不僅是桃子了,有了某種強烈的意味。那肯定是要爭一爭的。尤其是對于武士,他們不懂文人雅士那些彎彎繞的遜讓之禮。于是兩個桃子很快各有歸屬,已分別拿在了公孫接和田開疆手里。顯然,這就說明,古冶子的手里是空著的。古冶子肯定不開心。
于是古冶子就質(zhì)問那二位:“平心說說,你們的功能真比我古冶子的大嗎?”老實說,三人里面,古冶子的功能是最大的。但這時候桃子在誰手里就代表誰的功勞最大。
武士之為武士,他們的邏輯和心理是不同于尋常人的。被古冶子質(zhì)問,那二位確實覺得自己的功勞大不過古冶子,但是桃子已經(jīng)到他們手里了,怎么辦呢?誰的桃子給古冶子呢?公孫接和田開疆既覺得自己功不如人,又不想送出到手的桃子,兩難之間,他倆竟然自殺了。
這樣一來兩個桃子都余下來,都可歸于功勞最大的古冶子了。古冶子得此,也是實至名歸。但是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是,古冶子也自殺了,因為他覺得這樣得到桃子已沒有什么意思了。
這個典故的名字叫“二桃殺三士”。
典故用在這里并不非建議領(lǐng)導者要如何“開人”,更多的是希望企業(yè)的領(lǐng)導者要提高警惕,避免犯“二桃殺三士”的悲劇,如年終獎的分配上。實際上,我個人很認同前文那位資深管理者所言——結(jié)果可能存在不公平,但程序上要想方設法保證公平。
(來源:商業(yè)評論網(wǎng)作者:王榮增)